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科普小知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7
/ 1

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科普小知识

何东

峨眉山市中医医院 四川峨眉山 614200

国内医疗处于高速发展水平,手术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其在医疗中占据较重的地位,而国内麻醉经验也逐渐丰富,其应用范围也逐渐增加,不仅应用在手术过程中,也被广泛应用于镇痛、人流等领域。虽然麻醉技术发展较快,但国内人民对其的了解程度相对有限,部分患者家属担心麻醉会降低患者的智力水平,也有患者不重视麻醉,使用药物不当,引发较为严重的后果。通过临床数据调查,国内人民对麻醉方式、用量、不良反应等的理解程度较低,或一些患者存在错误认知,认为麻醉效果取决于麻醉剂量,在沟通不当时,很容易引发纠纷,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而影响麻醉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药物和给药方式、剂量均有影响,为传播正确的麻醉知识,本文致力于讲解吸入、静脉给药两种麻醉方式的差异和应用范围。

1麻醉

吸入、静脉给药方式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该项方法较为简单,且药物价格相对较低,同时药物作用时间较短,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起效浓度。

1.1作用机制

虽然该类药物应用较为广泛,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有较多推测,但缺乏明确理论。当今比较统一的理论为药物的主要作用方向为阻滞神经从而产生麻醉效果,而吸入性药物给药后,可以通过阻断离子转运,从而抑制相应神经活动。其与静脉给药有一定的差异,静脉给药的途径较多,其可以通过阻断离子通道、降解递质、与相应受体相结合等方式发挥临床作用,也有研究认为其主要作用途径为成为第二信使,从而发挥效果。

2应用

2.1浓度检测

麻醉药物的评估方法较为复杂,其主要作用方向为镇痛、镇静。临床主要采取浓度检测的方式评估药物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对于吸入给药来说,其有效评估指标为最低肺泡有效浓度,其英文简称为MAC50。对于静脉给药来说,其有效评估指标为最低血浆浓度,其应为简称为CP50。这两项指标可以反映麻醉强度,也能反应药物对大脑等器官的影响程度。通过临床数据分析发现,使用一种简单的吸入性药物,浓度达到MAC50时,其麻醉效果较差,一般需要达到1.3-1.4倍的MAC,其麻醉成效相对较高。且不同药物其作用强度不同,在吸入性药物中七氟烷和异氟烷在1.4MAC50、1.3MAC50达到较高的作用浓度,可以爆发出爆发性的阻滞效果,在吸入性药物中,丙泊酚在0.33CP50时,便可达到较大的阻滞效果,可对患者大脑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

2.2吸入给药的应用优势

随着麻醉药品应用,临床发现麻醉药物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一些药物的针对性较差,其对身体多个器官产生影响,一些器官缺血后血液灌注产生较大损伤。而吸入性给药方式在该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通过吸入性给药,其作用对象相对较小,同时该药物较少影响其他脏器,更有研究表明,其可以保护其他脏器,也可稳定血流,从而减少灌注损伤。也有学者指出,七氟烷等吸入性药物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其对心脏的影响较小,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灌注损伤虽然较少出现在一般手术的吸入性麻醉患者身上,但是对于损伤程度较大或麻醉风险较高的患者,其损伤程度还不确定,还需后续研究。同时也有研究表示七氟烷在器官移植具有较大优势,因为移植患者的灌注损伤相对较大,而选取吸入性麻醉方式可以显著恢复一定的心功能,也可以保护体内脏器。

2.3静脉给药的应用优势

静脉给药为临床应用频繁的给药方式,临床发现静脉给药的效果相对较强,且药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且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一般在手术完成之后,还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但该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对较多,较为频繁的不适症状为胃肠道症状,也有报道称一些静脉麻醉后患者神经系统受到一定损伤,且不少药物需要通过肝肾代谢,要警惕肝肾功能损伤患者。但鸦片类药物存在一定的药物依赖性,临床用药时应当控制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也有研究认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较大程度缓解烧伤而产生的疼痛,其术后止痛时间也相对较长,可以减少术后镇痛药物应用剂量,其也可以保护心脏,通过非体外循环的方式,其心脏损伤程度相对较小。临床认为心脏保护效果主要取决于静脉麻醉药物的剂量和分子水平。多种药物联合静脉麻醉方式可以较好降低止血带引发的血压,并维持相对稳定的体征,以减少手术风险。

2.4两种给药方式联合应用效果

当常规麻醉剂量较大时,可以考虑多种给药方式联合应用,以提高麻醉效果,并减少药物剂量,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其用药安全性较高。

2.5用药不良反应

吸入麻醉方式有一定几率发生肝肾损伤,有学者推测其损伤原因为体内过度免疫或药物过敏,同时卤代药物有一定几率引发肝脏炎症,其不适症状较多的为认知功能损伤,但临床尚未探清其作用机制,一般采取预后或术后认知恢复训练以改善症状。静脉麻醉的副作用相对较多,丙泊酚等药物很容易透过胎盘屏障,当剂量超过2.5mg/kg时,胎儿会受到药物影响,产生呼吸障碍等不良症状,同时该类药物也能透过大脑屏障,大剂量使用,大脑损伤相对较大,也有较高概率诱发意识恢复障碍等。联合两种给药方式,其不适症状较少,其可能发生一定认知损伤、炎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