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7
/ 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探讨

李保江

新疆国源测绘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疆巴音郭楞841000

摘要:以中国政府目前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论文分析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本原理和内容,并探讨了其在乡村振兴规划中的作用。具体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发展规划和农民就业规划等方面。同时,还通过案例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应用情况,并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解决方案。本研究旨在为乡村振兴规划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探讨

引言

乡村振兴是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以及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作为指导全国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综合性规划体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篇论文将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为探讨对象,旨在分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与作用,探索如何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进行综合管理、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在国家级和地方级通过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政策来指导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资源开发,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协调。国土空间规划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决策,确保土地资源按照经济、中长期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这有助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保障土地资源的持续供应,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国土空间规划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它能够引导人口、产业和资本在不同地区的有序流动,避免资源过度集中和地区发展失衡,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整体经济增长的最大化。国土空间规划为城市规划和区域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它通过确定各个区域的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引导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扩张,并推动城市内外的协调发展。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城市蔓延过度、资源无序消耗和环境压力过大的问题。国土空间规划也考虑了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空间布局,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维护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2.乡村地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在乡村地区发展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一个主要问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指的是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明显的经济差距和发展不平衡。由于农村地区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产业,其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这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经济发展乏力。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居民的收入往往高于农村居民。这导致了农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造成了社会不公平问题。由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前往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进一步加剧了乡村地区的发展困难。

2.2乡村规划体系不明确以及建设管理机制不足

乡村规划体系整体上缺乏明确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指南,导致各地在乡村规划方面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使得乡村规划的实施存在误区和偏差,难以保证优质生态环境、合理土地利用和协调发展等目标的实现。在乡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协同机制和监督机制,导致规划与实施之间的脱节和低效。同时,乡村规划部门的专业化水平较低、人力资源不足,也限制了规划的质量和实施能力。

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促进乡村振兴

3.1科学配置空间基础,有序建设乡村空间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以通过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在农村地区合理布局农田和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可推动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通过在城乡交界区域合理布局城镇、乡村旅游和产业园区等,促进城乡要素互补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能够指导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保护政策,规范土地利用行为,防止乡村的过度开发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指导乡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布局,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布局,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连接性、水电供应和通信网络等,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持。

3.2乡村振兴规划的精细化模式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异性,将乡村振兴规划细化为区域差异化的规划,根据每个地区的特点和挑战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例如,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对于生态脆弱地区,注重生态保护和恢复。在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乡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和民主决策机制,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乡村居民作为规划的主体,应当被充分听取,在规划的制定、实施和监督过程中有话语权和参与权。乡村振兴规划需要多部门、多领域的合作参与,形成共同治理和协同发展的机制。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组织等各方需要共同参与规划实施,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一体化、协同化的发展模式。

3.3优化布局乡村空间,整合促进产业发展

通过科学的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乡村振兴的整体布局规划。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和特点,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形成合理的空间结构。例如,发展农业、旅游和高新技术产业等的规划布局,以及农产品加工和农村电商发展的规划布局。通过整合和调整农村产业布局,推动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根据地区特点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农村旅游、现代农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布局。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企业发展,促进农业内部产业链和外部合作发展,提高农村经济的综合效益。针对地区的特色资源和优势产业,构建特色产业集聚区。通过提供土地、基础设施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吸引投资和企业进驻乡村地区,形成产业链条和集群效应。例如,发展农产品加工、文化创意产业和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3.4促进乡村布局

合理规划和安排农田、农业用地、生态保护区、城镇建设用地等,实现土地利用的多元化和高效化。确保农田保护和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通过培育和发展功能性特色小镇,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特色小镇可以引入先进的产业项目、优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便捷的交通系统,吸引人才和资本进入乡村地区,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鼓励实施生态搬迁和扶贫搬迁,将生活在环境脆弱、资源匮乏的区域的居民迁移到适宜发展的地方。通过搬迁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同时释放原有区域的土地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结束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振兴规划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乡村振兴规划旨在通过优化乡村空间布局、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等多项措施,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乡村振兴规划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长期坚持和共同努力。通过乡村振兴规划的实施,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促进农业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刘俊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09):54-56.

[2]王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振兴规划初探[J].科技资讯,2023,21(16):230-232.

[3]杨硕.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市域乡村空间规划管控与引导探讨[J].新型城镇化,2023(08):122-124.

[4]李柏霖.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