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分析

黎泽新

佛山市万科置业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楼板是各类建筑中必备的水平承重构件,因其覆盖建筑面积大、且构件设计相对简单、连接构造相对简单、易标准化设计、批量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等特点,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中优先采用装配式楼板,装配式楼板也作为满足装配率指标设计的首选路径。但通过工程项目现场考察和技术交流发现,叠合板的优势在工程应用中不仅没有充分良好发挥,甚至相对于全现浇楼板还存在生产施工难度大、造价成本高等系列问题。因此,近年来,装配式楼板被大规模地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现阶段城镇建筑中主要的建造形式,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方面优势巨大,同时也是施工阶段节能减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是将工厂生产的预制底板作为模板使用,并在底板上方再次浇筑混凝土面层形成的装配式楼板。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施工相比,预制叠合楼板的工程应用减少了大规模的脚手架用量,充当模板功能的预制底板可以实现连续性施工,不必考虑模板使用时周期平移的问题,施工效率提升明显;同时工厂预制构件的生产方式使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减少,降低了对建筑周边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关于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的研究和应用日趋增多,研究内容和方向也趋于系统化,本文对现阶段混凝土预制叠合楼板的发展研究现状及楼板的不同构造类型进行总结,并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混凝土叠合楼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

1预制底板的分类

1.1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

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最初由国外引进,由钢筋桁架和混凝土底板组成,其预制底板的构造形式。钢筋桁架设置的初衷,其一是为了提高预制底板的刚度和承载力,减小施工阶段的变形,其二是为了保证后浇混凝土层与预制底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抗剪承载力。除此之外,由于钢筋桁架构造形式特殊,使桁架与混凝土面层之间具有较大的预留空间,在此空间内可以灵活地进行水电管线的铺设安装。

1.2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楼板

预制带肋混凝土叠合楼板是通过在混凝土平板上制作矩形肋或T形肋,并在预制底板上二次浇筑混凝土层形成的整体受力构件。设置混凝土肋的目的与设置钢筋桁架结构相同,均是为了提高预制底板的刚度和保证新旧混凝土层之间能够形成整体联合受力。

1.3钢管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

叠合楼板的预制底板部分自身刚度较小,虽然已有研究证明在预制底板上增设钢筋桁架可以提高其刚度,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仍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临时支撑来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灌浆钢管桁架的应用可以在实现相同工程要求下,减少混凝土层厚度和增加预制底板跨度的要求,同时搭配预应力钢筋可以实现其他类型叠合楼板无法达到的使用跨度。目前钢管桁架叠合楼板的研究正朝着大跨度的工程应用方向深入,可灵活应用于各种施工场景。

2施工技术分析

2.1施工技术特点

叠合板是预制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组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一般跨度在4~6m之间,最大跨度可以达到9m,适用于大开间建筑以及对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叠合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预制板既是楼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现浇楼板是叠合板的一部分,它的厚度需要根据整体的跨度来定,但至少要跟预制的薄板厚度一致。

2.2施工技术准备

施工现场面积较大,施工单体较多,对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堆放应予以考虑,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会同叠合楼板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协调,明确优化排产时间、加工周期、运输时间、现场堆放安装,进而在施工方案中对所有问题进行统筹管理,借助BIM技术,对每栋单体的进度与叠合楼板的生产时间、进场时间与堆放进行可视化管理。利用BIM技术对现场布置进行优化,尤其是叠合楼板的堆放。确定叠合楼板生产厂家后应进行施工图深化设计,以施工图设计模型为基础,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配合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协调,并添加工程材料设备的技术参数,形成可以指导施工的模型及图纸。

3高层住宅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叠合楼板施工技术

3.1安装秸秆混凝土免拆模板

安装时,需确保肋梁底模与模板连接的紧密性,并在肋梁底模的支点处张贴泡沫封条,长度大约为3mm—5mm,这样可有效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出现漏浆的情况。在底模支设完成后,对其进行加固处理,并使用起重机安装混凝土免拆模板。值得注意的是,在模板安装过程中,需要在模板两端张贴泡沫胶条,确保模板链接质量。由于模板上方预留槽,在预留槽的作用下,可与肋梁底模形成肋梁下部模板,可作为免拆除模板的支座。

3.2叠合楼板吊装控制

要加强吊装管理工作,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吊装意识,开展规范化管理,有效避免相应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进行安装之前,应该对叠合板的质量开展认真、详细的检查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应用多点吊装方式,小板与大板采取不同的吊装模式,同样需要将其缓慢的降落。在安装之中,需要结合测量放线的要求,降低安装误差。在具体工作之前,应对施工人员开展强化培训,如吊车司机等一定要使其持有相应的专业证件才可上岗工作。在起吊过程中,应用多点吊装方式,让设备实现均匀受力。而且要保证起吊的速度相对较慢,使其可以获得平稳的吊装。同时可运用现代技术对于拼接的整个过程开展模拟。比如,采用BIM技术,通过更为立体的呈现形式对于施工展开预测,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开展调整。

3.3安装肋梁钢筋笼及绑扎叠合板钢筋

在肋梁钢筋笼制作完成后,通过起重机将其吊装至安装位置,此时需将待肋梁底模支设加固后才可进行安装。肋梁钢筋笼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肋梁纵向受力筋,另一部分为肋梁箍筋。其中,肋梁纵向受力筋需根据施工标准要求进行选取,当跨度小于3m时,上部纵向钢筋选用2Φ10,下部选用2Φ514,箍筋选用Φ56@150。安装时,将肋梁底模连接至免拆模板下层钢筋预留头上,并使用双排双向钢筋进行绑扎,待一切工序完成后,再安装水电管线,并预留其他管线槽。

3.4基于BIM技术的优化设计

全过程应用BIM技术,相较于传统的平面标准层设计方式,以BIM技术为基础的深化优化技术,可以实现叠合楼板的精细化设计及精准排版,为快速安装提供技术支持。针对传统平面设计中容易忽略或会对后续现场安装时形成阻碍或者返工的地方,基于BIM技术的优化设计具备精细化的优势,可提前通过三维了解然后避免。在设计开始阶段,利用REVIT全专业的平台优势进行协同建造,通过对各专业的三维表达,各专业间的相互提资,形成一种实时更新、真实可靠的动态图纸审查机制,有效避免设计过程中的错漏碰缺。

结语

混凝土叠合楼板因其可靠性高、质量良好以及经济高效等多种优势在建筑领域获得有效应用。为提升高层住宅建筑工程的质量,此技术运用时应立足于相应项目的具体情况科学分析与施工,达成对施工技术的合理优化,全面提升质量,增强施工成效。随着叠合楼板相关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提高,现阶段叠合楼板存在的不足终将被优化,装配式叠合楼板的经济性和综合性能也将进一步显现,最终实现装配式楼板工业化、标准化、绿色化以及可持续化的全新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潘金炎.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连接和构造设计方法[J].浙江建筑,2020,37(02):21-24.

[2]武立伟,陈海彬,刘亦斌.混凝土预制叠合空心楼板静力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39(S2):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