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

尹诗棋 李闰月

昆明顺天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随着近几年的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的发展,国土空间使用越来越多,我国本就是人口数量多的国家。因此要更加注重空间规划的发展,这样不仅能构建出生态网络最大化地开发的国土资源,还能帮助节省资源,因此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成为我国国土空开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此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要点进行了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城市生态;体系建构

引言

城市生态规划主要以区域生态平衡为重点,达到自然生态、文化与经济社会的有机结合,并强调整体、系统化的城市规划设计。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越来越深入。城市无节制扩张和人造设施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生态问题,这对城市规划和人类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城市建设的节能环保等因素,进一步提高城市建设的生态设计水平。

1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国土空间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中其他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鲜明的战略、统领、全面特性,其主要内容包括了资源开发研究、布局建设优化、要素管理、计划设计等,其中每一项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全过程、系统性的国土空间规划路径。在此基础上,现有研究指出,依托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应当以底线保护为基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开展工作,完成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功能布局,打造国土空间基本框架,这样就能通过规划分区、绿色空间网络、城乡居民点、陆海空间等角度,进一步细化扩大国土空间内部结构,并完成布局优化。通过以上举措,城市的城镇功能、结构将全面得到优化,城市内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将得到缓解,有利于乡村振兴发展。按照以上思路,国土空间规划在总体格局上具有了全要素、网络化、复合型等特点,可满足严格意义上的国土空间管控、约束性要求,同时也给后续生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生态建设是近些年我国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提出的新要求,即人类的长期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许多问题不断恶化,现已威胁到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后续的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城市建设、发展活动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要求,进行生态化建设[1]。出于这一思路,国内相关领域在多规合一的指示下,着眼于生态廊道、生态节点提出了生态网络概念,概念提出后国家对此出台了相关文件,以强调生态建设重要性,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是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与管控的主要任务。因此,当前城市建设与发展要秉持生态、绿色理念,积极建设城市结构性绿地,用于构建完整、系统、覆盖城乡的绿色生态网络,让生态环境重新与人类社会接轨,形成相互依赖、扶持的新格局。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生态网络构建现已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核心目标,达成这一目标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说明生态网络构建非常重要。同时,生态网络构建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他两个方面:作用①,生态网络构建具有促进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的该作用在现今国土资源紧张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②生态网络规模庞大,能覆盖原本城市中相对独立的绿地、森林、水系、湿地、农田等系统,实现生态空间统一化整合,也使得整个生态空间更具系统性,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自身发展。同时,人们可以在生态网络中开发出生态服务、景观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国土资源的复合性,也给城市空间格局优化提供更大的空间。

2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要点

2.1空间结构规划

在传统的空间结构划分过程中,主要是综合城市的发展现状、各城市功能区的建设情况以及城市发展政策,结合规划师本人的职业判断来进行空间结构的布局工作。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空间自身没有真实意义,只有满足人类活动的空间规划才是空间利用的真正价值,因此对于传统的规划手段来说,忽视了在城市空间中可以承载的居民活动需求。具体来说,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微信热力、微博签到以及手机信令等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结合密度分析办法,针对城市居民的活动密度以及在各个地区的分布现状进行动态化的全尺度分析。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对城市不同空间组团间的活动联系情况进行分析。在这一方面上的大数据获取,主要是借助于各大网络平台的文本数据分析,也可以借助商业中心等关键词的大数据提取,了解居民针对城市空间体系的认知情况。

2.2规划传导阶段

现有以建构网络为目标的生态规划方法包括结构模式法、格局——过程法、源地——廊道法、网络分析法,多重点关注生态网络与空间的分布,较少考虑生态空间的自身及服务价值。服务价值优先的生态方法主要以斑块作为评价生态系统服务的粒度,并在空间上形成虚拟的生态单元,来识别全域整体的生态安全格局。但概念性的生态网络、单元与实体空间边界存在错位,其精细化程度与落地性不足。同时,单一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导向的规划方式未能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仅关注总量而不关注结构会割裂人与自然的空间联系。针对当前生态规划的局限性与“五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的需求,提出以生态服务为导向、实体空间为基础、保护与修复为手段的建立生态格局的方法,包括生态功能区、生态网络结构、生态屏障三大生态规划对象。将控制线、指标、要素作为约束性规划语言进行刚性传导,格局、功能定位、正负面清单作为引导性语言进行弹性传导。

2.3加快构建完整的生态规划

从城市发展现状和整体布局看,当前城市生态发展规律应充分考虑城市规划设计的各种制约因素,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生态规划影响的评估,并提出适合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在城市生态规划设计领域,应以城市生态环境设计研究为中心,进一步增强城市生态规划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为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增长而编制的规划方案要相应地前置规定和常态程序,事先明确具体内容。从城市生态规划的编制、审查、调整到控制、处罚,都要进入相应的规范编制过程,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另外,还需加强调整规划机构,并确定具体的规划措施。结束语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有很多关于生态网络构建的研究案例很多,且开始由定性发展到定量探究,相关的研究方法体系与模型理论也很多。但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如将理论运用到生境质量保护与恢复的实践案例较少,在相关指标选择与赋值方面主观性较强等,导致不同的研究学者对于不同区域、不同研究尺度下的研究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探索建立一套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的标准体系对于环境生态保护与恢复以及相关管理政策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晓策,郑思俊,张浪.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上海生态空间规划实施传导体系构建[J].园林,2020(7):2-7.

[2]张浪,李晓策,刘杰,等.基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生态网络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21(5):97-100+105.

[4]黄铎,易芳蓉,汪思哲,等.国土空间规划中蓝绿空间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22,46(1):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