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与人格——中职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审美与人格——中职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魏金凤

江苏省淮海技师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增加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和欣赏。由于学生的理解力已有一定的提高,他们已经开始对文言文进行解读,文言文是他们应当传承和弘扬的一种文化,许多文言文还带有教育性,所以,在学生中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对他们的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审美与人格的培养是两个重要指向。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中职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与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紧接着分析中职文言教学教学存在的现状,最后提出中职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与人格教育的双重指向,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审美与人格;文言教学;双重指向

引言:

文言文已经脱离人们日常生活的范畴,与现在的语言、文字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所以,许多学生都觉得文言文没有实际意义。在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部分仍然还停留在对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和对语法进行解释的阶段,这就造成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也不高。对此,这就需要中职学校的教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把握审美于人格双重指向进行教育。

一、中职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与人格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学生需要审美、人格教育

在中职学校阶段,是学生对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尤其是这一阶段,容易产生矛盾。一方面,他们想要发展自己的人格,让自己能够独立地处理好一切。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做的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当他们遇到一些难题,或者是他们自己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希望能够获得父母的帮助。此外,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中职的学生在面对某些突发情况时难以应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对其进行适当的疏导,将会诱发其逆反心理,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在中职阶段加大对学生的审美和人格的教育力度。

(二)中职语文教育需要审美、人格教育

中职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我国的中职教育中,要把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进行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教授他们专业的知识,更要教他们如何为人处世,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在中职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格教育,既是中职阶段的一项任务,也是中职阶段文言文的一项重要任务[1]

二、中职文言教学存在的现状

文言在中职语文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然而,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与许多词汇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含义发生变化有关,不利于学生对其进行准确的认识。在学习中,由于受到时间的制约,教师单一的灌输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对文言学习的兴趣。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难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课余时间里,学生缺少对文言文的拓展阅读和练习,是造成中职文言教学质量较低的原因[2]

三、中职文言文教学实施审美与人格教育的双重指向

(一)以文言文知识酝酿审美情感

在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就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对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要传达的情绪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一切能够激发学生的审美素养,让他们找到美的基本要素。就文言文教学而言,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最关键的就是要能在课堂上把握好一个“情”字,让学生心中的情绪伴随着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而被激发并同化。美,是有感情的。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及文章的作者之间的感情进行密切的结合,并进行适时的交流与融合,营造出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审美共鸣。例如,在教授《陈情表》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创造一个教学情景,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比如母亲和儿子的关系,姥姥和孙子的关系,再加上学生自己的情绪表现,使他们走进“情”的境界,那么他们的情绪就会被激发出来。而且,这些情绪的激发,也会成为一种“催化剂”,让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的美有更多的向往,让他们进入文学作品中,去寻找更多的美,去体会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美。要根据课文和教学的具体情况来创造情景,可以用讲故事、听歌曲、看影视作品、欣赏图片等方法来创造情景,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地投入到情景之中,并且能够让他们感觉到美的存在。

(二)以文言文名著培养学生的人格

文言文实际上都是作家与他所处的时代相联系,它既是作家心灵的一种寄托,又是一种感情的结晶。古文在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当读者解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也就是在塑造自己的性格。中职语文课本里有大量的古文素材。像是《出师表》、《过秦论》、《孔雀东南飞》等,这不同时期的各种著作,通过它们,可以对当时的人物境遇、社会发展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古文所抒发的感情内容丰富,容易被人发觉,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情色彩。在文言文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阅读和理解,并能够运用和赏识,才能使学生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得到升华[3]

(三)加强审美和人格的双重结合

与文言文教学相比,“美学”和“个性”是文言文教学的两个方向,它既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一个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限于对某一方面的引导,而是要在对整篇文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做到个性导向,也要达到审美导向,两者相结合才是全面的教育。比如,在教授《归园田居》这一篇文章的时候,如果教师只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主题,那么学生可能会认为文章的内容太过浅显,但是,如果教师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陶渊明这一历史人物的特征,来扩展文章的内容,那么,学生就会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更快地明白文章的意思。在体会田园山水美景后,再去体会作者的感情,这既可以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水平,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的提升。从那一句“久在樊笼里、复得归自然”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那份超脱和淡泊名利的从容,进而也让学生明白释然的意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文言文中寻找审美与道德的途径,是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无止境,贵在启发智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准备,对学情、教情和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那么就会变得更加耀眼。文言文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特点,在美育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发掘文章中的意境与艺术之美,一定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情趣,从而提高其文学素养与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显燕,蓝益平,林剑.中职生审美人格构建路径探析[J].广西教育,2022(29):3.

[2]汲安庆.审美散文教学应触及哪些层面——林同兵《猫》教学设计评析[J].中职语文,2022(19):5.

[3]平如娟.以"思辨"应"万辩"——中职学生"思辨性文言文阅读与表达"专题的教学探讨[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2021,000(015):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