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农村公路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研究

姜鸿芝

溧阳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要:随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村公路的管护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的单一主体负责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管护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以农村公路管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通过分析农村公路管理的多重利益关系,提出了多主体参与、责任共担的思路,以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农村公路管护。

关键词农村管护多主体联动;研究。

一、引言

随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农村公路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公路的管护工作一直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匮乏、责任分散等问题。传统的单一主体负责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管护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将目光转向了多主体联动的管护模式。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通过整合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和力量,实现各方责任共担、协同配合,提高农村公路的管护效率和质量,保障农村公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二、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理论基础

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的理论基础建立在多主体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多主体理论是研究组织、政府、企业之间相互关系和合作的理论。该理论主张不同主体之间应建立合作与协调的关系,通过共同参与决策和资源共享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多主体理论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相互依赖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公共治理理论关注公共领域中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与协作,以实现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治理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协商、合作和共同决策,以创造共识和解决社会问题。在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中,公共治理理论提供了可行的组织框架和协商机制,以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在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中,以上两个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多个主体参与、责任共担的思路。该模式通过吸纳政府、农民、道路管理部门、社会组织等不同主体的参与,形成合作机制和共享资源的平台,提高农村公路的管护效率和质量。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倡导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任务分工、协同配合,实现各方共同参与管理、共同承担责任的目标,以应对农村公路管护中的种种挑战。通过理论基础的支持,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为推动农村公路管理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三、农村公路管护现状及问题分析

3.1管护责任不清晰

农村公路的管护责任涉及多个主体,包括地方政府、农民、道路管理部门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责任划分模糊,各方责任界定不清,导致责任推诿和互相推卸,影响了农村公路的管护质量。

3.2技术标准和管护能力不高

由于资金有限、人力资源匮乏以及对农村公路重要性认识不够,农村公路管护技术标准不高,加上管护村民的业务能力有限,造成了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缺陷较多,老化严重,道路维护工作常常延误或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

3.3管理手段效率低下

传统的农村公路管护模式依赖人工巡查和报修,效率低下且易出现疏漏。同时,信息化技术应用较少,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导致农村公路的管理手段不够高效和智能化。

四、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设计与实施

4.1多主体参与机制设计

明确在农村公路管护中具有利益和责任的各个参与方,如地方政府、农民、道路管理部门、社会组织等。成立跨部门的农村公路管理委员会或工作组,由不同相关部门的主要责任人组成,以统筹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包括建设统一的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和共享系统,以提供各方之间的沟通渠道,并实时共享有关农村公路的数据和信息。制定明确的参与机制和规则,包括参与权利、责任分工、参与程序和决策机制等,以确保各方能够平等参与、有效合作,并达成共识与决策。倡导各方通过协商、合作和共同决策的方式解决问题,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和合作机制,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建立相应的监督与评估机制,确保各方履行责任和合作义务,监督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并及时对参与机制进行调整与改进。在多主体参与机制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各方的利益和需求,平衡各方之间的关系,促进合作与协商,并持续加强沟通和协调。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多主体联动机制,才能实现农村公路管护工作的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4.2责任共担机制建立

在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中,建立责任共担机制是确保各参与方履行责任和合作义务的关键。明确各参与方在农村公路管护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例如,地方政府负责政策制定、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农民负责道路巡查、报告问题和参与维修;道路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等。通过明确责任分工,避免责任推诿和缺乏效率的情况。确保各参与方能够获得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以履行其责任。例如,为农民提供巡查工具和培训;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为道路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设备和人力资源等。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方积极参与管护工作,并根据贡献程度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补偿。例如,对优秀的农民巡查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履行管护责任的地方政府给予相应的政府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设立监督机制,对各参与方的责任履行进行监督和评估。同时,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对未履行责任和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推动各方更加积极主动地履行责任。

4.3多主体联动管护的操作流程与实施策略

多主体联动管护的操作流程与实施策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制定详细的农村公路管护计划,确定管护范围、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等。参与方应共同商讨并达成一致意见,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设立巡查制度,明确巡查的频率、路线和内容。道路管理部门、农民或专业维修队应负责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组织维修。利用信息化技术,如远程监控和物联网传感器,提供实时数据和故障警报,加快问题反应和修复速度。定期进行农村公路的安全检测,包括路面状况、交通标志、护栏等的检查,确保驾驶安全和行车顺畅。问题的处理应由相关部门或专业人员负责,及时采取合适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建立技术支持机制,为参与方提供必要的培训、技术指导和信息交流。例如,道路管理部门可以协助农民了解基本维护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在管护工作中的能力。确保充足的经费用于农村公路的管护工作,利用政府拨款、社会资金或其他渠道筹措资金。各参与方应共同分担经费,并确保合理使用和管理,以提高管护工作的可持续性。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管护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可以定期组织会议,召开联席会议或工作组,进行问题沟通和互动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改进工作。

五、结束语

多主体联动管护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是推动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运行的关键。通过建立多主体参与机制、责任共担机制和有效的操作流程,不仅可以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提升管护效率和质量,还能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协作。这种模式注重公众参与、信息共享与技术支持,充分发挥了政府、农民、道路管理部门和社会组织等各方的作用,实现了责任共担与风险共担。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确保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清华,冯中朝,李谷成.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管护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以灌溉设施、农村公路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5(4):248-255.

[2]马正乡.河北魏县: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护新体制,助力全县乡村振兴[J].人民交通,2020(5):44-48.

[3]王瑞波,宋建青,方家“.十四五”时期加快补齐农村道路建设短板[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21(2):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