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李昊1 刘昕灿2

1贵州航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贵州 遵义 563000 2贵州和益工程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预算管理是指根据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分配企业的财政资源和非财政资源,通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展活动并取得相应的财务成果,监测和分析执行情况,根据对项目实施情况的反馈,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改善和调整,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1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意义和重要性

近年来全面预算管理在整个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成本控制和资源配比上相比以前更合理,有效实质帮助了企业完成战略目标。同时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推广全面预算管理,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国企改革要符合当今的国情,这需要国企自身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模式,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有一种“拿来主义”的心态。目前国企的预算管理还是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为提高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确保国有资产的总值不断上升。预算管理应从总公司到分公司自上而下发展预算编制,在各个环节上确保沟通协调,结合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支出制定预算指标,在整个过程中进行全业务的管控,让全员参与进预算管理系统中。这需要企业通过反复实践不断创新才能逐步完善解决问题,实现企业最大利益化。

2 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范围问题

国资预算覆盖的国有企业数量及收取的资产总额在不断增加,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2007年,国家发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试行办法》,只有烟草企业和国资委监管的央企被列入国资预算的试行范围。此后,国资预算范围监管的各类企业数量逐步增加。2022年,除了国资委和烟草公司,工信部和农业部等部门以及一些民间团体组织也逐渐被列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相对于数十万家国有企业来说,国资预算所覆盖的企业数量还很小。

2.2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问题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总体偏低,差异化的收益上缴政策亟待强化。国资预算实施初期,国有独资企业只有免交或3年暂缓上交、5%、10%三档上缴利润比例。2014年,烟草和石油石化等资源型企业利润的上缴比例分别为25%和20%,但相比于国际水平来说,中国国有企业利润上缴的比例仍然偏低。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发达国家要求国有企业上缴税后利润的比例为33%,国企利润会以高比例股利分红的方式流到政府手中,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供更多可能性。

2.3 与公共预算之间的衔接问题

国资预算支出安排与一般公共预算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在用于支付国有企业改革的费用性支出方面,与公共预算的功能相似,这为“国资预算是公共预算的一部分的说法”提供了支持。但是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国资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从预算目标、预算性质、收益来源、编制方法、绩效评价和监督考核等几个方面相比均存在较大差异。但目前政府文件仅仅对加强国资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之间的联系做了相关规定和解释,如明确国资预算调入公共预算的总额和比例,但没有详细规定每一年度调入公共预算的具体指标及实际操作流程。

2.4 国有资本市场化经营问题

在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方面,国资预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国有资本市场化经营提供了制度保障,但还需加强在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方面的作用。国资预算为国有资本经营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制度条件,监管范围内企业拥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可以凭借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市场化竞争,但是国资预算的收支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却加剧了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

3 我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策略

3.1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的运行机制

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之所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这样那样的困境,与预算管理委员会没能很好地履行自身职责有很大的关系。首先,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运行动力来自国有企业最高领导者的权威,国有企业最高领导者应当克服畏难情绪,首当其冲地履行好自身的职责,认真负责地抓好预算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协调和监督,从而带动各级管理者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强化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协调配合,实事求是地落实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其次,需理顺预算管理委员会中所有委员的岗位职责,强化各部门自身流程节点的数据精准把控能力,避免底层数据流于形式。最后,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简化预算管理委员会运行操作和最终审批各项流程,提高数据上传下达的效率,使预算管理委员会各成员真正参与到预算管理中。

3.2 实施基于战略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战略是预算管理的起点和导向,预算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障。如果预算和战略不加以协调、衔接,将很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无法得以贯彻和落实。为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财政部多次印发相关指导意见,要求各中央企业重视预算管理工作,围绕企业战略目标,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完成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通过短期目标的达成,促成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战略导向的预算管理体系,强调企业预算管理的全过程都应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进行。首先,将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分解为短期预算目标,并以此目标作为预算编制的基础;其次,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预实对比分析,找出实际和预算差异背后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动态掌握预算的落实情况,在预算执行结果偏离企业战略目标时及时做出应对;再次,当出现重大安全或质量事故、技术突破、国家政策调整、自然灾害、疫情、反恐等内外部重大变化时,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以战略为导向,确定预算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对预算展开调整或优化;最后,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与企业的绩效奖罚机制相挂钩。

3.3 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支撑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协同应用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包括财务系统、运营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以实现数据共享和集成,便于预算编制和绩效考核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此外,国有企业可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效率,还能为企业提供更准确、全面和实时地数据支持,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和合理。

3.4 建立有效的预算编制和控制机制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全面的预算编制和控制机制,确保预算的实施和监督。这包括明确责任分工,将预算编制与绩效目标相互关联,制定详细的预算计划,及时收集和分析数据,比较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计划的差异,并根据差异进行调整和改进。有效的预算编制和控制机制可以提高预算执行的可行性和准确性,避免资源浪费和目标偏离,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4 结束语

企业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广大的经济效益,需要科学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式促使企业运营效率得到提升。在了解自身公司模式上发现并改进问题,才能步步为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个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是中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拥有国有资本的收益权和分配权,可以通过对国资预算的合理安排,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燕花,章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背景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审计研究[J].交通财会,2022(10):64-69.

[2]莫亚琳,袁俊蕾,黄馨.我国地方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问题研究[J].法制与经济,2022,31(02):109-114.

[3]崔家荣.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问题与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22(10):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