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对疝气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对疝气患者的影响效果分析

谢一峰

溧阳市上兴镇上沛卫生院外科,江苏溧阳   213300

目的:研究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对疝气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本院收治的疝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比组,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周期、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排气周期、术后下床时间均低于参比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方式对疝气患者治疗,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运用。

关键词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疝气;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疝气可以是先天形成的,也可以是后天形成的,一般为机体的某个脏器或是组织脱离正常的解剖学位置,出现缺损或是空隙。临床中常见的疝气包含脐疝、股疝、腹股沟直疝、斜疝等[1]。对此病症治疗中,临床中多用手术疗法,少部分的患者可接受保守治疗。在手术之后疾病可能复发,亦或是因为复发而发生复发疝。腹股沟疝出现将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保湿护治疗方式虽有治疗效果,但是因为治疗后并发症比较多,例如睾丸萎缩以及输精管损伤等,所以一般不建议运用[2]。伴随微创技术逐步发展,临床中多用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方式对疝气治疗,诸多学者认为,此手术方式对腹外斜肌腱膜影响低,切口比较小,患者在手术之后恢复的速度比较快。基于此,本文将分析该疗法治疗的效果,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2年本院收治的疝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比组,单组40例。实验组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32.16±1.28)岁;参比组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19-48岁,平均年龄(32.14±1.24)岁,一般资料(P>0.05)。

纳入标准:满足疝气诊断标准;依从性强;无精神病史、难治疾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血液疾病患者;不满足手术指征患者;器官功能不满足临床指标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1.2方法

在手术之前,需细致地对患者检查,明确患者实际状况,后给予其对应性的手术治疗。在完成全麻干预之后,将检测的仪器和设备连接好。在手术过程中观察其心电图变化、吸氧情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等等。在手术之前三十分钟给予其5ml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药物和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药物麻醉。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输注丙泊酚药物的基础之上,为其静脉注入阿曲库铵药物,促使患者处于持续麻醉状态下。

1.2.1参比组 

腹股沟手术治疗,具体为:首先引导患者处于平卧体位,运用物体将其臀部提高,后给予其静脉麻醉注射,选取腹股沟处做出手术切口,长度控制在3cm左右,后把切口四周精索组织和肌肉进行针对性的分离,将病变处清除,由近端至颈端,在完成全部的切除之后,开展结扎处理。

1.2.2实验组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具体为:引导患者处于仰卧体位,后在其下腹横纹处做出切口,长度控制在20mm。对其皮下组织实施钝性分离,把精索露出来之后明确疝囊所处的位置。将筋膜切开后明确环口腹外斜肌腱膜的内外两角,把固有鞘膜以及睾肌实施钝性的分离之后把疝囊提出来。间隔疝囊颈2cm左右的位置实施横断疝囊切开操作,近端疝囊结扎朝着内环口剥离进行。在腹膜外部脂肪位置把疝囊颈实施贯穿缝扎,在同侧对睾丸进行牵拉之后,辅助精索复位,将浅筋膜缝合,在切口的位置放有无菌敷贴。

完成手术之后需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三天。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周期、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排气周期、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局部麻木、阴囊肿胀、腹胀、切口感染。

1.4数据处理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

实验组手术周期、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排气周期、术后下床时间均低于参比组,P<0.05,见表1。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s

分组

手术周期(min)

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情况(ml)

术后排气周期(h)

术后下床时间(d)

参比组(n=40)

60.65±7.32

3.61±1.18

87.36±13.11

15.18±2.38

2.62±0.58

实验组(n=40)

45.88±5.11

2.06±1.00

52.22±12.07

10.99±2.33

1.85±0.36

t值

10.4640

6.3379

12.4716

7.9563

7.1339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分析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n/%;例)

组别

切口局部麻木

阴囊肿胀

腹胀

切口感染

总发生率

参比组(n=40)

3/40(7.50%)

4/40(10.00%)

2/40(5.00%)

2/40(5.00%)

11/40(27.50%)

实验组(n=40)

1/40(2.50%)

1/40(2.50%)

2/40(5.00%)

0/40(0.00%)

4/40(10.00%)

x2

-

-

-

-

4.0205

P值

-

-

-

-

0.0449

3.讨论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在患者下腹部位和皮肤纹理一致位置做出一个横切口,手术瘢痕不明显,手术疼痛感低、手术治疗效果好,同时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和概率比较低。但是此种治疗方式少运用在婴儿群体中,主要是因为婴儿在生长与发育过程中遗留有疝囊鞘突出,大部分是因为腹股沟区域的肌肉量不足引起的,随着婴儿的成长和发育,其会自行的增强,所以一般给予婴儿疝气患者实施手术高位结扎治疗[3]。在手术中尽可能的不可以将其腹股沟区暴露出,在此状态之下完成修复手术治疗,进而规避腹股沟管被打开,提升治疗的效果改善预后。传统解剖腹股沟管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治疗方式的创伤性比较大,会对患者的生殖股神经、腹下神经、输精管以及精索血管等产生损伤,在手术之后容易发生血肿并发症、阴囊水肿并发症以及复发疝并发症等[4]。但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疗法不需将腹股沟管切开,可将腹部的切口稍微地分开将提睾肌以及精索提出,在牵拉之后将疝囊剥离,手术治疗的难度和风险性明显降低。同时此手术治疗方式一般需20分钟左右,可降低对机体腹股沟管四周髂腹下神经产生的损伤,规避腹外斜肌腱膜组织以及精索组织缝合中出现并发症,降低剥离疝囊中有部分地滑脱,引起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出现。所以和传统的切口手术治疗方式对比,此治疗方式的效果更为理想,复发的概率更低[5]

总之,疝气患者接受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预后,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建议运用。

参考文献:

[1] 魁发瑞,张帅.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疝气的效果观察[J]. 现代养生,2023,23(5):338-340.

[2] 郑立涛,刘群.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J]. 健康之友,2022(9):110-111.

[3] 田守芳.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J]. 特别健康,2022(10):97-99.

[4] 吴洪涛.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J]. 健康女性,2021(41):140.

[5] 张卫国. 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临床治疗效果的分析[J]. 健康忠告,2021,15(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