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28
/ 2

中医对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蒲建

渠县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达州  635226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中医治疗骨折,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今天,我们将向各位读者介绍中医对骨折的几条治疗原则。

一、中医主要适用于治疗哪些类型的骨折?

中医缺乏临床解剖技术,因此,中医对骨折的分析、研究不及西医精细。在西医看来,人体骨骼系统是由骨骼和相关的结缔组织组成。人体骨骼的主要物质组成是钙盐和胶原纤维,它们赋予骨骼以硬度和强度。人体骨骼的功能主要是提供身体的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同时参与到人类的运动过程和生理过程中。西医认为:骨折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骨骼损伤,骨骼损伤导致人体骨骼组织发生完全断裂、不完全断裂(也可描述为骨骼组织破坏),造成骨骼完整性的丧失。西医将骨折分为多种不同的临床类型,如闭合性骨折(骨折没有穿破皮肤)和开放性骨折(骨折伴有皮肤破裂),并根据骨折的程度、位置和骨片的移位程度进行分类。西医主要通过手术复位和骨板固定等方法来治疗骨折,以恢复骨骼的完整性和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骨折主要适用于以下类型:

1.闭合性骨折:指骨折没有穿破皮肤,中医可以通过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方法促进骨折愈合。

2.骨折未移位或轻微移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帮助骨折复位,并促进骨折愈合。

3.骨折愈合后的康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推拿、按摩等手段帮助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

对于粉碎型骨折,中医治疗确实存在一定的限制,因为粉碎型骨折骨片碎裂严重、错位严重,需要进行手术复位和骨板固定。中医主要在骨折愈合后的恢复期进行治疗。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骨折,中医治疗效果较有限或无法治疗,如开放性骨折(伴有皮肤破裂)、复杂性骨折(伴有关节脱位或软组织损伤)、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等情况。这些情况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中医在这些情况下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恢复骨折后的功能。

二、中医对骨折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中医对骨折的治疗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筋骨并重。中医认为筋骨相连(这已经被西医临床解剖证实),因此,中医在治疗骨折时,不仅要重视骨的修复,还要注重筋、骨相互配合的功能恢复。具体来说,中医对骨折的筋骨并重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骨的修复:中医认为骨折会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中医注重通过药物疗法、外治法和饮食调理等方式促进骨折部位的骨愈合。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强筋壮骨的作用,促进骨折部位的新生骨形成和愈合。2)筋的修复:中医强调通过药物疗法、针灸、推拿等方式促进筋的修复和恢复。筋在骨折中起着连接骨头、维持骨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促进筋的修复和功能恢复。3)功能恢复:中医强调在骨折治疗过程中注重功能的恢复,包括关节的活动度、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等。中医通过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手段,促进骨折部位周围的筋、骨、肌肉等组织的协调运动,恢复正常的功能。

2.动静结合

中医一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对统一的方面组成的。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人体也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疾病的发生都与阴阳的平衡失调有关。动与静作为阴阳的两个方面,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都有重要影响。中医认为,动静结合可以维持阴阳的平衡,促进身体的正常功能。人体的健康与气血的运行有密切关系。气血的运行来自于身体内在的运动和活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静止不动会导致气血淤滞,容易引发疾病。因此,中医强调人体必须保持适当的动静结合,通过运动来促进气血的运行。因此,中医主张治疗骨折患者,必须坚持“动静结合”的原则。

所谓“静”,指的是对患者采用静态治疗,通过固定和支撑的方法来保持骨折断端的稳定,防止其再次错位,促进骨折愈合。静态治疗可以通过使用石膏、夹板、外固定器等器械来固定骨折部位,使其保持稳定。静态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骨折断端的活动,减轻疼痛,促进愈合。同时,静态治疗还可以减少骨折部位的压力,降低骨折断端的移位风险。中医还强调发生骨折后,患者要注意休息、保护。尤其是在骨折初期,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骨折移位风险。

所谓“动”,指的是中医强调骨折病人不能绝对卧床静养,然而,过度的卧床休息可能会导致肌肉的萎缩和关节的僵硬,因此,患者必须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开始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位置和程度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骨折后的第一周就可以开始进行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

1)关节活动训练:通过进行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恢复关节的正常运动范围。

2)肌肉力量训练:通过进行肌肉的抗阻力训练,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3)平衡和协调训练:通过进行平衡和协调的训练,提高患者的身体控制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4)步态训练:对于下肢骨折的患者,进行步态训练可以帮助恢复正常的行走能力。

5)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功能训练,如上肢功能训练、下肢功能训练等。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和力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3.内外兼治

中医对骨折治疗的“内外兼治”原则是指:在治疗骨折时,既要从内部调理身体,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又要从外部应用药物或物理疗法来加速骨折的愈合。内治主要是通过中药内服来调理身体,促进骨折愈合。中医认为,骨折后患者往往会伴随气血不畅、瘀血凝滞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中药来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促进骨折断端的愈合。常用的中药包括活血化瘀的药物,如川芎、桃仁等,以及补益气血的药物,如黄芪、当归等。外治主要是通过外用药物或物理疗法来促进骨折的愈合。外用药物可以通过贴敷、熏洗等方式,直接作用于骨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促进愈合。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活血散瘀的药物,如当归、川芎等。物理疗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等,可以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加速骨折的愈合。

4.医患合作

中医对骨折治疗的“医患合作”原则是指医生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合作。中医强调医患合作的重要性,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辨别病因、病机和病情的特点,行辨证施治,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另一方面,患者需要信任医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遵守医嘱,参与康复训练。在医患合作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时调整治疗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