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6
/ 2

高原地区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比较

旦增旺堆

     西藏山南洛扎县人民医院放射科,851200

摘要目的:分析及比较西藏高原地区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诊断和影像学特征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随机选取我院肺结核患者56例,将28肺结核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8肺结核合并慢阻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灶分布、CT肺部E/L指标、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对照组病灶大多分布于双肺上叶。观察组病灶多数位于下叶(下叶背段为主)。观察组患者双肺上叶、下叶背段、右肺中叶及左肺舌段E/L值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消瘦、低热。结论:高原地区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在临床症状上没有显著差异,肺结核病灶大多在双肺上叶尖段及尖后段,少部分位于双肺下叶背段,极少位于右肺中叶及左肺舌段。肺结核合并慢阻肺病灶大多在下叶背段,少部分位于右肺中叶及左肺舌段,极少位于下叶后基底段,当E/L值较高,多提示肺结核合并COPD可能性。

关键词:高原地区肺结核;肺结核合并慢阻肺;CT诊断;影像学特征

  西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中含氧量稀少,空气干燥,风大,空气中灰尘多等肺功能影响大极易引起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全球性公共疾病,被认为是传染源广泛且复杂的疾病之一,由于其传染性强、控制难度大,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一大难题。肺结核的发展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T细胞失衡是导致免疫反应紊乱的重要因素,也是肺结核易被结核杆菌浸染的原因。肺结核常常伴随着许多并发症,其中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慢阻肺的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相似,容易被忽略或误诊。因此,对于患有肺结核的患者,需要重视慢阻肺的筛查及治疗。CT作为一种诊断肺部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肺结核的诊断中,它可以反映肺部阴影、病变组织占位情况等,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肺结核的诊断中,CT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方法,可以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肺结核患者56例,将28肺结核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8肺结核合并慢阻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7岁,平均(45.65±2.7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9年,平均(9.67±2.42)年。观察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9岁,平均(45.87±2.88)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8年,平均(9.86±2.3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在进行CT扫描前,需要摘除身上的金属物品,以免干扰扫描结果。确定扫描范围,采用GE ACST 16排CT机,检查方式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常规肺尖至第膈顶水平, 嘱患者吸气、呼气提示呼吸准备下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 ,管电流150MA,层间距5mm,层厚5mm,重建1.25mm,采用多平面重建处理后分析及出具影像诊断报告,所有的图像都会被传送至PASS工作站进行处理,医生可以在工作站上观察和分析图像。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病灶分布情况以及肺气肿容积比(E/L),分析影像学特征;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自动测量左、右肺与全肺容积(L)、肺气肿容积(E),计算E/L。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 [n(%)]表示,组间比较分别行t、2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病灶大多在双肺上叶尖段及尖后段21例(80.76%),少部分在下叶背段11例(42.31%),极少右肺中叶及左肺舌段4例(15.38%)。观察组病灶大多在下叶背段15例(57.69%),少部分右肺中叶及左肺舌段11例(42.31%),极少位于下叶后基底段3例(11.53%)(P=0.015,0.000,0.005)。

2.2 对照组患者双肺上叶、下叶背段、右肺中叶及左肺舌段E/L值显著比低于观察组低,(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CT肺部E/L指标比较(

E/L(%)

对照组(n=28)

观察组(n=28)

t

P

双肺上叶

3.75±0.56

6.69±1.87

7.680

0.000

下叶背段

3.39±0.51

5.59±1.82

5.935

0.000

右肺中叶、左肺舌段

3.86±0.46

6.68±1.69

8.210

0.000

2.3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结果为: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为咳嗽、咳痰、胸闷、消瘦、气短、低热、淋巴结肿大。

3、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广泛流行的病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公共卫生习惯的改善,肺结核的发病率逐渐降低。肺结核的发病率降低主要得益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公共卫生习惯的改善。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肺结核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更新,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公共卫生习惯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视个人卫生和公共环境的卫生,这使得肺结核的传播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1]。但是,一旦发生肺结核,机体免疫功能及抵抗力就会下降,容易诱发肺组织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肺结核会向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转化,所以早期的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

 CT扫描在肺部疾病诊断中有绝对的优势,CT肺功能测定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通过对肺部结构、容积和平均密度的检测,可以精确的评估肺功能,这种方法通过E/L测定肺功能,能够对肺部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但是,病灶部位对于病情和诊断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较隐蔽的病灶会增加诊断假阳性或漏诊的结果[2]。因此,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正确的病灶定位非常重要。在肺结核的诊断中,双肺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是较常见的病灶部位,这些病灶通常表现为结节、条片状、空洞或阴影等病变。对这些病灶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和传播。对于合并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来说,病灶多位于下叶背段,这些病变通常是由吸烟和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的,会导致呼吸困难和肺功能下降等症状[3]。通过CT肺功能测定,可以对这些病变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准确地诊断和评估,为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病灶部位多集中在下叶背段,而双肺上叶尖后段的病灶较少,这一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在对这类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需要重视下叶背段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本文还研究了单纯肺结核和合并COPD的患者在常规CT肺呼吸指标E/L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双肺上叶尖段及下叶背段病灶,右肺中叶及左肺舌段病灶和全肺E/L值,发现观察组患者的E/L值均高于对照组,这表示肺结核患者和合并COPD的患者在肺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CT诊断肺结核患者的肺功能也有助于鉴别诊断,因为肺结核和合并COPD的患者临床症状发生率相同,这容易导致临床在诊断时混淆,增加误诊率,因此,通过CT检查来评估肺功能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
  综上所述,西藏高原地区肺结核和合并COPD的患者在肺功能方面存在差异,而CT检查可以帮助鉴别诊断,这对于提高肺结核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评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思宏,吕品,吴平.肺结核与肺结核合并慢阻肺患者CT诊断情况及影像学特征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9):60-62

[2]江亚宾.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接受CT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的价值[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3(5):30-32

[3]盛开运.肺结核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3):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