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6
/ 2

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宋智

古蔺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四川 泸州 邮编:646500

【摘要】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60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并在溶栓后将患者以随即数字表法均分为A(n=30)、B(n=30)两组,同时在静脉溶栓24h排除颅内出血转化(头颅影像学检查)后予以两组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B组在静脉溶栓2h排除颅内出血转化后予替罗非班治疗,并就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展开。结果 B组较A组治疗3d及1周时疾病进展率与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均更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应用到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预后意义积极,不仅可以降低疾病进展率,同时还可以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值得被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替罗非班;缺血性脑血管病;疾病进展;神经功能

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现阶段主要展开溶栓治疗,其不仅可以在急性期有效减轻临床症状表现,同时还可以积极影响疾病预后水平。而相关研究指出,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非肽类酪氨酸衍生物,其可以对机体血小板聚集通路产生抑制,进而有效缓解由动脉狭窄而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恶化,从而降低对神经功能的影响[1]。故本次为了提升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后水平,特将替罗非班的应用效果进行组间对照研究,以期获得满意预期,最终惠及广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60例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并以随即数字表法均分为A(n=30)、B(n=30)两组。纳入标准: 急诊CTA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大脑动脉狭窄性脑梗死,临床资料完整,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病发至住院>4.5h,合并恶性肿瘤,研究用药药敏史。其中A组男18例(60.00%),女12例(40.00%);年龄42-76岁,均值(60.23±3.14)岁。B组男17例(56.67%),女13例(43.33%);年龄39-75岁,均值(60.56±3.10)岁。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0.9mg/kg),并在溶栓24h后经头颅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出血转化后接受阿司匹林(口服,100mg/次,1次/d)+氯吡格雷(口服,50mg/次,1次/d)治疗。B组在静脉溶栓2h排除颅内出血转化后予替罗非班静脉持续泵入治疗,初始速度为0.4μg/kg·min,30min后更改为0.1μg/kg·min,持续治疗48h,48h后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使用方法同A组)。

1.3 指标观察

1.3.1 治疗3d及1周时疾病进展率,治疗后病情无改善且加重进展。

1.3.2 卫生研究院卒中检测量表(nationalinstitute of healthstrokescale , NIHSS)的评估神经功能受损情况,评定越高说明神经系统缺失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变量资料以“t”计算,定性数据用x2核实,分别以(±s)与(%)表示,P<0.05为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进展率对比

B组较A组治疗3d及1周时疾病进展率均更低,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 1 疾病进展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治疗3d

治疗1周

A组

30

8(26.67)

5(16.67)

B组

30

2(6.67)

0(0.00)

x2

-

4.320

5.454

P

-

0.037

0.019

2.2 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对比

神经功能受损评分,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及1周时B组评分均低于A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 2 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3d

治疗1周

A组

30

12.32±2.34

8.85±1.07

6.01±1.13

B组

30

12.21±2.87

6.06±1.43

3.85±1.18

t

-

0.163

8.556

7.241

P

-

0.871

0.000

0.000

3 讨论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强调4.5h内需及时接受溶栓治疗,以尽快恢复患者脑缺血区域血液供应,降低对脑功能的损伤[2]。并且在静脉溶栓治疗后积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并提升预后。但是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不能有效纠正大部脑组织缺血区域,在短期内患者仍有概率导致病情进展,并且后期疗效也达不到预期。而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指出血小板活化是提高人体血小板聚集指数、诱发血管内皮血栓形成,加重病理进程的重要因素[3]。而替罗非班可降低血小板与纤维蛋白原交联概率,从而降低血小板聚集。将其应用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初期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后,其不仅可以延迟及抑制形成脑动脉血栓,同时可以促使已经形成的血栓缩小,从而降低血管阻塞风险,避免再灌注的形成,最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状态

[4]。而本次将其应用到研究B组,结果发现该组较A组治疗3d及1周时疾病进展率与神经功能受损评分均更低,表明替罗非班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近期进展率,并对改善脑梗死神经功能损伤有所帮助,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而分析原因可能与该药物协助溶栓、抗血小板治疗机制有关,可提高脑梗死缺血再灌注,降低继发性损伤。

综上所述,替罗非班应用到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可以降低疾病进展率,同时降低对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预后意义积极,值得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艳.替罗非班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临床医刊,2022,35(5):91-92.

[2]林显光. 替罗非班治疗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2,10(27):62-68.

[3]陈琴.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给药时间长短与疗效的研究[D].南华大学,2022,23(14):891-896.

[4]李琛,李书颖,阴雨,剧一.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22,37(1):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