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中试题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以自然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7
/ 2

大单元教学中试题设计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以自然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为例

鲍东升

淮南市第一中学  安徽省  2320001

自然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涉及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近几年高考考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重点内容之一。试题多以自然地理示意图或景观图切入,侧重考查自然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影响

一 试题设计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20年1月12日13时,菲律宾首都以南51公里的塔尔火山喷发,引发超过50场地震,喷出大量火山灰和碎屑,在火山口上方约10至14千米高度形成灰柱。该火山是不断喷发着的活火山,二十世纪曾喷发过许多次1965年、1970年、1976年都曾喷发过。菲律宾还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有21座活火山。

材料二:位于太平洋西部的吕宋岛是菲律宾最大的岛屿,岛内的塔尔湖是一个由火山活动形成的湖泊,然而湖内还有一座岛——塔尔火山岛(如图),让人惊奇的是,塔尔火山岛内还有个火山湖,更有意思的是,该火山湖内还有一面积不足半个足球场的小岛——火神点岛。太平洋-吕宋岛-塔尔湖-塔尔火山岛-火山湖-火神点岛,构成了全球级数最多的“岛-湖”嵌套系统。

 

材料三:塔尔湖最初通过河流与大洋水体自由交换,是一个咸水湖。后来随着火山再次喷发,逐渐变成淡水湖。有趣的是,湖里的海洋生物也渐渐适应了淡水环境,生态系统整体朝着一致的方向演化。

1.结合材料分析菲律宾多活火山的原因。(4分)

2.根据地质作用的原理,请推断形成塔尔湖-塔尔火山岛-火山湖-火神点岛这一“岛-湖”嵌套系统的过程。(8分)

3.结合材料推测塔尔湖后来由“咸”转“淡”的原因。(6分)

4.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请描述塔尔湖由“咸”变“淡”的过程中,各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表现。(8分)

二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共4分)

(1)菲律宾所在菲律宾海板块为大洋板块,该板块较薄,容易形成岩浆上涌管道。 (2分)

(2)处于菲律宾海板块下插亚欧板块的板块俯冲带上,挤压变形幅度更大。洋壳受高温高压,物质重熔挤压上升(2分)

2,(共8分)

(1)吕宋岛古火山喷发,岩浆火山灰堆积成陡壁,火山喷发停息,出口熔岩冷却,形成底平外圆的封闭的凹陷形态(2分)(2)当地降水量大,积水成湖。(2分)(3)后来湖中火山再次喷发,堆积形成规模较小的塔尔火山,出口冷却后再次凹陷积水成湖。(2分)(4)最后该火山湖中又出现岩浆的小规模喷发,形成体积更小的火神点岛。(2分)

3,(共6分)

  (1)塔尔湖形成之后,内部火山多次喷发,火山堆积物将湖泊底部及边缘加高。海水不能再进入塔尔湖。(2分)(2)湖水中的盐分逐渐沉淀于湖底。(2分)(3)当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富。故咸水逐渐变为淡水。(2分)

4,(共8分)

(1)水中动植物,藻类由适宜咸水向适宜淡水的方向演化。(2分)

(2)水中含盐量下降导致湖滨土壤中含盐量不断下降,很多盐沼变成淡水沼。(2分)

(3)湖滨植被更加茂盛,成为很多动物栖息地,增加了生物多样性。(2分)

(4)由于蒸发和蒸腾作用加剧,空气变得更加湿润,降水量增加,水循环更加旺盛。(2分)

三 试题解析

1,根据题中图文材料,菲律宾吕宋岛所在板块为海洋板块,厚底较薄,同时依据板块运动方向和海洋板块向陆地板块下方俯冲不难得出答案。

2,联系题干此处多活火山多次反复喷发,火山口冷却后下凹的地形特点,以及菲律宾的多雨的气候特点,可以将形成过程描述清楚。

3,本题题干中说到:“塔尔湖最初通过河流与大洋水体自由交换,是一个咸水湖。后来随着火山再次喷发,逐渐变成淡水湖”,学生可以分析出后来是火山再次喷发的堆积物加高和阻断了原有的与海相连的河流。

4,根据题干提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可以想到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然后依据湖水由咸变淡这一要素的变化,想到其它要素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四 命题思路

本文选取了太平洋-吕宋岛-塔尔湖-塔尔火山岛-火山湖-火神点岛,这一全球级数最多的“岛-湖”嵌套系统。景观奇特,引起学生的解题兴趣。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又蕴含着多种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是考查相关能力和核心素养的非常好的材料。

前两题考察的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原理。第一小题,为学生呈现火山爆发场景和菲律宾海及附近板块构造示意图。然后设问,结合材料分析菲律宾较周边地区和国家多火山活动的原因。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板块运动的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以及捕捉有效信息能力。

第二小题是在前题的基础上阶梯设问:根据地质作用的原理,请说出形成塔尔湖-塔尔火山岛-火山湖-火神点岛这一“岛-湖”嵌套系统的过程,是本题的核心考点。在已有的结论基础上要求学生推断描述地质活动的过程。考查的是综合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虽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是大部分学生通过思考可以答出的。

        后两题是以陆生生物,水生生物与地理环境演变的关系创设情境。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验,通过类比将地理原理和规律运用到新情境中,是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常出现的命题形式之一。该类问题较好地考察了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第3小题是考查水体盐度这个要素的变化的原因。正好和前面塔尔火山是活跃的活火山相联系。同时也要结合气候的因素。此处用“推测”设问,是对未知原因的探索,同时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价值。第4小题是在第三小题的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和综合思维能力。为4道题中难度要求较高一题。使本题组的区分度有所上升。

[1] 曹东, 徐海龙. 基于高中生认知风格的有效作业设计研究[J]. 中学地理教学参

考,2018(11):34-37.

[2] 张立峰, 杨贺文. 高中地理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策略[J]. 中学地理教学参

考,2017(12):35-36.

[3] 牛广妍.基于STEM 教育理念的高中地理作业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9(0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