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09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住院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李萍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黄土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省绵阳市 62265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住院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合计70例纳入观察对象,利用电脑分组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慢阻肺症状评分明显改善,肺功能指标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优化患者的肺部功能,值得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护理路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率高,全球4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已高达9%~10%,且近年来还有上升趋势。如果诊断治疗不及时还会致残或者致死,危害性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临床并没有确切的定论,但一般认为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同样也会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慢阻肺的特殊类型,往往需要通过影像学诊断肺部充气状态[1]、体积进行区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危害性较大,需要及时开展对症治疗和科学的临床护理,伴随着现代医疗手段的进步,各种护理措施逐渐应用于该病的治疗过程中,本文就此开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合计70例纳入观察对象,利用电脑分组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范围为51-76岁,平均年龄(64.63±3.3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7±2.17)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52-77岁,平均年龄(64.91±3.6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1±2.07)年。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50岁;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存在不同程度的肺部增大和充气状态;对本文研究药物无任何过敏或不适现象;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精神病者及意识障碍性,无法配合研究者;恶性肿瘤患者及免疫系统疾病者;不依从、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本次研究获得了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样本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如下:

呼吸功能训练:患者主要症状为呼吸道相关症状,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可以针对性开展肺康复呼吸功能训练,主要内容包含腹式呼吸、深呼吸控制训练、缩唇训练等,这些训练手段能够增加患者的肺活量、提高呼吸功能。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进展,呼吸训练的要点和训练频率也不尽相同,为了预防出现气道陷闭,需要在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提升通气效率。如果患者喉部有较多的痰液,呼吸功能训练还能帮助痰液的排出,进一步降低呼吸道的炎性症状。

营养护理:做好患者的营养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医护人员告知患者膳食结构中应当严格限制糖分、盐分和脂肪的摄入,这些营养物质的代谢会增加呼吸系统的负担,患者应多食用优质碳水、优质蛋白、维生素以及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多喝热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抽烟喝酒。过度肥胖或者过度消瘦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患者要通过积极控制日常热量,保障体重在合理范围内,优质的体质状况能够为患者肺康复和身体机能的恢复提供支持。

心理护理:长期疾病折磨会持续性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患者容易出现焦虑、低落、恐惧等情绪。医护人员要及时了解、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主动积极地和患者聊天、沟通,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人性化的态度不断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如有必要可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加强电话随访、利用微信平台和患者沟通,不断加强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正确认识,拥有正确健康的观念,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统计数据均利用SPSS21.00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慢阻肺症状评分对比

表1可见,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哮喘症状评分、慢阻肺症状评分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慢阻肺症状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哮喘症状评分

慢阻肺症状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

10.77±2.81

16.27±4.25

25.75±4.29

20.33±3.59

观察组

35

10.49±2.93

22.13±5.07

25.83±4.41

17.01±2.27

t

-

0.408

5.240

0.048

4.624

p

-

0.685

0.000

0.962

0.000

2.2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肺功能指标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FEV1(%)

FEV1/FVC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

40.61±6.27

50.03±7.25

30.31±4.23

33.71±5.21

观察组

35

40.77±6.13

59.21±7.09

30.17±4.41

39.67±4.29

t

-

0.108

3.356

0.136

5.224

p

-

0.914

0.000

0.893

0.000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后会伴随着持续性的气流受限,严重甚至会引发呼吸衰竭、进一步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2]。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在临床接受药物治疗后还需要做好肺康复护理,这是预防疾病恶化、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优质的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相对于传统护理措施而言,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个体化,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护理措施[3]。本文研究结果同时证实,观察组患者的哮喘症状评分、慢阻肺症状评分明显改善,肺功能指标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瑾,王心怡.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4):550-552.

[2] 郎华,王芳宁. 呼吸功能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情绪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 贵州医药,2019,43(2):325-326.

[3] 陈杨. 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中开展临床护理干预路径的效果观察[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3):2080-208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