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0
/ 2

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现状分析

杨龙娇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要:目的:有关生育意愿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国内专家和学者们所关心的问题。在目前我国实行的城乡二元发展方式环境下,对人口结构进行调整,必然会对这两类不同居民群体的生育意愿产生影响。如今,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总体差别已经大大减小,其生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生育意愿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是国家政策没有起到应有作用的效果。

关键词: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生育现状

在2013年之后,我国先后实行了单独二孩、全面二孩以及三孩政策,这些政策的迅速调整体现出了国家对新时期人口问题的判断与把握,也反映出了居民的生育意愿和总体生育形势的影响。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并不强烈,这其中最大的限制因素就是育儿成本高、育儿效率低、生育观念固化。因此,政府需要从降低育儿成本、提高育儿效率、完善配套措施等方面入手,持续强化宣传和引导,从而提高居民的生育意愿。

一、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现状

(一)三孩生育意愿普遍不高

根据相关资料数据来看,68.6%的人认为理想中的孩子是两个,而只有11.7%的人想要三个或更多。在已婚人口中,5.8%没有子女,29.9%孕有一孩,55.2%有两个孩子,9.1%有三个或以上。在已孕有一个孩子家庭中,有6.5%希望要3个孩子;在已生育二孩的居民中,希望生三孩的比率为12%,并且具有明显的男女差别,具体而言:已有两个孩子并为一男一女的居民中,希望生三孩的比率为10.4%;已有两个男孩的家庭,12.8%的家庭希望生育第三个孩子;已有两个女儿的家庭希望再要3个孩子,占18.4%。

(二)意愿生育性别偏好

在中国农村地区,目前想要生男孩的意愿相对减少。“1男1女”而成为了目前最常见的选择意愿。我国城市居民对男童的偏爱程度比农村相对较低,有些城市还更偏爱女孩。有资料数据表明,在现代都市年轻人中,80.62%的人认为“男孩女孩都一样”,7.53%的人认为是“男孩”,11.85%的人认为是“女孩”。在城市人口生二胎的愿望中,子女两个都有“1男1女”想法的人更多。

二、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一)育龄妇女年龄的增长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育龄女性的年龄对二、三个孩子的生育率具有很大的影响。当育龄女性的年龄增加时,第二个孩子的生育意愿会逐渐下降。育龄妇女年龄在25岁以下的家庭有二胎生育意愿的比率是24.12%,25到29岁的家庭有15.46%,35到39岁的家庭有7.20%,40岁及更高的家庭只有3.14%。关于三孩的意愿,也存在着随着育龄女性年龄的增大,其三胎的意愿会降低的趋势。

图1按妇女年龄划分的城乡家庭二孩、三孩生育意愿(%、户)

母亲年龄

一孩家庭想要二孩的比例

二孩家庭想要三孩的比例

各类家庭数量

整体

城市

农村

整体

城市

农村

25岁以下

24.12

18.75

25.36

4.76

0.00

5.88

212

25-29岁

15.46

13.67

16.64

4.68

2.87

5.51

1712

30-34岁

12.09

10.87

13.56

2.97

2.78

3.11

4428

35-39岁

7.2

6.5

8.45

2.15

2.02

2.31

3036

40岁及以上

3.14

3.47

2.34

2.10

2.25

1.89

2308

与城市地区相比,当育龄妇女年龄增加的时候,在农村地区,二胎和三胎的生育意愿会降低得更多。有二胎生育意向的女性占到了25岁以下的女性的25.36%,而在城镇,这个数字是18.75%。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发展,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文化理念的转变等诸多原因的共同作用下,乡村年轻人的生育观发生了改变。伴随着乡村文化程度的提升,乡村年轻人的生育观有了变化。在传统的乡村思想中,生儿育女是传宗接代的一个主要途径,但是,在日益增强的城市与乡村之间沟通与文化整合的情况下,乡村的年轻人已经开始慢慢地对城市生活模式和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生育意识也逐渐的融入到乡村青年人中。此外,在农村中,有更多的机会到各个城市中发展,从而提高了青年人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这使得农村青年人对自身的成长和幸福有了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导致了他们生育意愿的改变。

(三)无人照顾孩子致使生育意愿降低

根据有关资料结果显示,没有人照看孩子已经成为继经济压力大之后的又一重要原因。目前,当新一代年轻人被问及是不要孩子或者不想再要孩子原因的时候,23.1%的人选择了精力不足、时间不允许、孩子没有人看管等,而且大部分是城市工作居民。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持续加速,进入城市工作的青年数量也在增加,其工作非常忙碌且压力大,因此,养育子女成为了他们家庭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对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上学与家长上下班的时间不一致,所以,孩子上学接送成为了一大难题;同时家长回到家中,不仅要做家务,还要辅导孩子的作业,就算有长辈帮着带孩子,可长辈年纪相对较大,不能完全负责接送和辅导孩子的作业,最多也就是帮成年人收拾家务,日复一日的疲惫劳作促使青年人不在想着生育。

三、基于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现状相关建议

(一)是加大城市福利均等化供给

目前,应把发展放在首位,把握好经济带的发展机会,使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提高城乡福利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加速健全与三孩生育政策相适应的城乡社会福利政策,特别要重视对处于劣势的生育家庭给予财政补贴、对劳动力市场主体聘请女职工的优惠奖励政策、加大对社会化托育机构的补助与扶持,加速建立起一套支持政策体系,逐步减少人们对生育的担忧,进而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

(二)关注女性权益与发展诉求

尽管男女平等的观念在年轻人中已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但是在我国的两性平等事业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性别歧视,性别刻板印象,则是导致年轻妇女生育意愿较低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情况,必须从体制上加强对妇女权利的保护,在家庭、劳动力市场以及社会舆论等多个领域促进男女平等。一是进一步强化“去性别化”的生育扶持政策,保证切实实施男性抚育假,并以附加激励和税费优惠等方式,指导用人企业为怀孕和哺乳期妇女以及幼龄儿童家长提供居家办公或弹性工作时间等人性化的工作方式。二是注重提升妇女在生产中的就业技能,给予妇女就业培训、创业指导、贷款优惠、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减少“生育惩罚”对妇女生育的消极作用。同时,新时期的生产文化也突出了对“男女平等”、“共同负责”的家庭理念的重视。在家庭生活中,人民对平等、和谐和共同发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了男性对家务和养育孩子的投入也逐渐增多;为使女性在事业与家庭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社会应提供她们更多的支持和方便。

(三)服务方面要提高

如今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儿童保育模式都是由各个家庭来照顾自己的小孩,一个小孩子,需要占用一个成年人的时间和精力,如此的话,成年人就没有多余时间去做别的工作。一个国家有几百万的儿童,假如每家都要有一个人全职在家里照顾小孩,那么这个家庭的家庭收入就会降低一半,同时也会失去几千万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力。与此同时,这也会对儿童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在幼儿生长过程中需要同龄阶段的伙伴,一家一户分散养育孩子,这样就会妨碍到不同年龄的儿童的相互交流,使得他们在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方面缺乏足够的训练。如果想要提升儿童保育的效率,让儿童能够更好地发育,那么就要发展儿童培育中心,让成年人解放双手,然后去做其他事情,这样才能防止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被儿童所占据。为3岁以下儿童(在上幼稚园之前)建立普惠的保育服务体系,能够促使整体社会养育效率最大化,为事业中的成年人排忧解难。

结论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策对人口生育的影响较大,但其对人口生育的影响较小;与此不同的是经济和社会因素很有可能会对人们的生育行为造成更大的影响。在我国,家庭经济状况已逐渐成为决定人口出生率的一个主要因素。尽管城市居民意愿子女数比乡村居民要少,但是完全放开多胎政策对城市和乡村居民的意愿子女数、意愿性别偏好和意愿生育时间都没有产生特别显著的影响,因此,国家要全面倡导政策的优势,努力改善居民的生育意愿,从而促进我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昊民,甘满堂.主观阶层认同、阶层流动感知与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研究——基于CGSS2017数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2(1):148-157.

[2] 石智雷,滕聪波.三孩政策下托育服务可及性与生育释放效应[J].人口学刊,2023,45(2):28-43.

[3] 黄院玲,蔡弘.生育成本对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研究[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22,30(6):89-94.

[4] 马晓婷.对生育行为及意愿间偏差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