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管理影响因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0
/ 3

低碳建筑管理影响因素探究

范昭

上海恩大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质量也有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相关的管理者要对建筑工程有充分的认识,并对该技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加强相关行业领域之间的交流,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和技术创新。其中,在建设低碳建筑基础上制定相应标准,加强绿色施工意识和施工质量提升管理水平,这样才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及满意度。本篇文章主要对低碳建筑进行了介绍,分析政府实施低碳建筑管理的必要性,并对低碳建筑管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探究实现低碳建筑管理优化措施,以供相关人员学习参考。

关键词:低碳建筑管理;影响因素;探究

一、低碳建筑概述

低碳建筑概述,针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而研发出来的新型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住宅小区或公共场所,以提供采暖、制冷服务。其中,新型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可大幅度降低建筑物的取暖、制冷费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一种绿色、低碳、环保的高科技建筑材料。低碳建筑是指在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筑物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和破坏,为人们创造出健康、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这也是当今社会下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低碳建筑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对低碳建筑有很多的需求,比如保暖、隔热、防水、保温等,所以说低碳建筑的发展就是以人为本为前提,追求创新、追求完美,因为有了低碳建筑,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加舒适、更加健康的环境[1]。超低能耗建筑的内涵,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即超低能耗的建筑能耗远低于常规建筑,但又高于近零能耗和零能耗建筑。在国家标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中,按照建筑节能水平的不同给出了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定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建设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示范项目5000万平方米以上。北京、天津、河北、上海、陕西、湖南、海南、广东等省市也将近零能耗建筑纳入“十四五”规划累计建设规模1亿平方米。

二、政府实施低碳建筑管理的必要性

而超低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初级表现形式,其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能效指标略高于近零能耗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应较2016年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降低50%以上。超低能耗建筑鼓励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零能耗建筑是近零能耗建筑的高级表现形式,是室内环境参数与近零能耗建筑相同,充分利用建筑本体和周边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且可再生能源年产能大于或等于建筑全年全部用能的建筑。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零能耗建筑,同属于近零能耗建筑范畴。《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明确,“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5年,城镇新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推动建筑节能减排,不仅需要依靠科技支撑,更要从一栋建筑的设计、施工、运营、翻新维护、拆除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全方位减碳。”建筑碳排放是建筑物在与其有关的建材生产及运输、建造及拆除、运行阶段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

众所周知,目前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为代表的传统化石燃料占到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90%,随着对这类化石燃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温室效应加剧,对地球及人类生存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世界各国都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低碳就成了这时代的主旋律,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它包括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三部分内容,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模式,涉及诸多产业领域,既包含低碳产业,也涵盖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也包括低碳服务和低碳发展理念、模式。低碳经济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的产业革命,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经济形态,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开发,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建筑已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这对于社会和环境的经济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2]

在我国,传统高能耗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在西方工业化过程中,很多制作标准都依据低碳设计原则,以及对人本位思想主见向着小批量、无害环境、科学安全、可回收再利用循环开展。随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还会将低碳经济战略深入融合到各行各业领域之中去,并且使其成为一种新常态下的市场竞争力。这就需求从政府层面上做好引导规划,推动资金投入与研讨创立,加强宣扬教育培训,完善法律体系保证,促进市场机制调整优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构建低碳型城镇形象,增强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区域竞争实力。绿色节能建筑管理,是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尽最大努力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费比重,逐步达到甚至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零排放”目标。近年来,由于我国房屋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速度较快,因此如何选择既满足人类舒适健康又能够减少能源消耗的住宅,便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首要课题,而建筑节能也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低碳建筑管理影响因素总结

(一)工程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经济发展进入一个高能耗时代,资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是当今世界主要问题之一,而低碳经济也已得到广泛认识并付诸实践。工程项目由于其独特性,更加需要采取低碳措施来开展生产活动,提高效益,降低运行的成本。目前国内外将近有50%左右新增房屋采用绿色节能设备,工业化过程中更多使用水循环利用或零排放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十四五”期间,在欧洲各国地区也大力提倡低碳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的同时,但我国与欧洲实际状况相比,能达到的具体效果仍然差距很远。因此现阶段工程领域低碳创新方向,主要是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中,优先考虑当下全球资源压力为背景研究分析高耗能工业机械的综合潜力定位,及关键共性瓶颈技术的突破集成。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从技术手段等角度合理利用自然热能,符合低碳化工程观念,使资源低利用转换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竞争力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当前高耗能矿井掘进所涉及到通风除尘和粉尘处理两种节能解决方案都引起了现场管理者足够的注意,并且较早引入矿山机械制造企业。从现阶段情况来看,无论哪种问题,只有设计开发的系统产品、装置结构形式及配套性技术匹配完善才能真正给用户带来显著效益,基础开发实验费、科学试验样块研究支持必须跟进。这就要求管理专家的操作要十分精细并能获知企业日常运营信息流,而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合适设备无疑非常重要了,唯有其符合低碳理念的同时,也可满足企业长远追求效率,降低能耗的目标[3]

(二)工程特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领域,导致我国能耗总量急剧增加,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日益严峻,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各类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十分普遍,使得我国环境质量持续恶化。因此,开展低碳建筑研究迫在眉睫。而且,通过科学规划布局、采取先进适宜的低碳技术手段、优化配置建筑空间资源、提升建筑功能利用水平、完善运营维护机制等途径,也必将促进我国低碳建筑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从低碳建筑概念诞生起它就注定了其“环境友好型”的特征——节能、减排、安全等对于建筑业来说最为重要是三项指标。但目前很少有企业或个人专门针对如何做到这些去研究并付出努力,他们往往把精力花费在怎样让房子看起来漂亮美丽、舒服宽敞、便捷易居上,却忽略了这些都需要消耗能源。所谓“能源浪费”,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建造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太阳光照射下室外温度变化引起的热损失,造成能源浪费;第二,没有综合考虑气候条件(例如冬季寒冷)影响下的室内热负荷,造成能源浪费。

(三)主体特性

国家在力推装配式建筑,其中《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将建筑使用绿色建材的比例作为绿色建筑的评分项之一。第一批绿色建材认证目录中有51种产品,第一种就是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构件。

国家2017年3月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达30%。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由于少了现场混砂、浇筑等环节,装配式建筑也更符合城市环保的需要。

装配式建筑的优势:第一,缩短工期:装配式建筑带来整体工期的缩短,主要体现在主体结构和内外装修的工期缩短,特别是水电安装,传统现浇建筑是要等到主体结构完成之后再进行水电接入,而装配式建筑在主体工程同期进行水电安装,进一步节省了工期。第二,节约人工:对人工的节约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工期缩短带来的单位人工工时的缩短,二是装配式建筑现场对于人工的需求减少。第三,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环保,由于减少了现场浇筑,施工现场的扬尘大幅减少。

四、低碳建筑管理优化措施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我国在建筑领域发展迅速,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质量和节能减排的水平,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法规制定之前,相关部门应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规划,确定合理的指导思想,在制定的时候要以低碳为导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质量。为了降低国家能源消耗,合理安排工程进度,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和合理安排好工序操作内容和时间,同时要做到合理布局和节约资源,对于使用的材料要合理利用,减少碳排放。在满足绿色的同时也要保障施工质量安全,避免给社会带来影响和浪费电能,因此国家要加大对低碳节能设计和施工管理能力建设,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行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涉及的各种行为,在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将绿色理念融入整个开发过程中去[4]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低碳意识

宣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让公众充分了解到建筑能耗较高问题的存在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建设低碳高效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保证宣传效果,相关部门需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开展低碳宣传,尤其是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大关于低碳建筑的有关知识普及,让公众能够充分了解到低能耗建筑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居民低碳意识,提升建筑行业管理水平。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引起高度重视,居民才会主动进行建设低碳高效建筑,加强宣传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可以通过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栏、标语、网络论坛以及博客等方式对低碳建筑问题做出相关解答与推广,并对居民进行普及讲解,同时要加强环保知识教育力度并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提高业主的技术水平和思想觉悟水平。

(三)制定节能标准,完善管理体系

对低碳建筑进行完善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关标准,包括《建筑节能标准》《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通过这些标准可以有效避免我国能源浪费问题,促进城市整体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其次还要加强对施工管理的力度,要对建筑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没有安全隐患,同时还要注重质量,要保证施工的质量。为确保所建建筑物能够安全有效运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能源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同时要合理制定规划方案等。另外还要对节能措施进行合理规划和实施,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具体计划表,要建立完整管理体系,使各种目标落到实处[5]

(四)健全行业规范文件,实施规范化操作

关于支持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3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办发[2021]37号精神),促进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发展。首先,在建筑设计时,要明确低碳建筑的相关技术指标,对绿色建筑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对于建设方案要制定出标准,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要健全完善行业规范文件的制定,对节能工作进行规范化操作,促进绿色建筑发展。为了能够减少建筑能耗,更好地对建筑进行节能,在实际操作中要合理使用技术手段来进行减少其影响程度和损失,从而达到减少能耗的目的。其次,低碳建筑管理工作者应该根据地区特点制订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建筑规划及开发计划,避免盲目跟风,更不宜贪图便利或省钱而降低标准。建立完善的低碳建筑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新建项目数量,适当削减旧城改造规模,注重老城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最后,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开发商的责任与义务,使他们主动承担低碳建筑开发的社会责任。

(五)合理配置设备,充分发挥设备作用

第一,太阳能光伏。现在最为人熟知的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是太阳能,比如太阳能热水器。目前一些建筑将光伏组件与建筑材料融为一体,采用特殊的材料和工艺手段,将光伏组件做成屋顶、外墙、窗户等形式,可以直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既能发电,又可作为建材,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第二,光储直柔技术。光储直柔是在建筑领域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的简称。光储直柔是发展零碳能源的重要支柱,有利于直接消纳风电光电。第三,地源热泵。地热能可以为家庭提供供暖、制冷和热水。利用大地(土壤、地层、地下水)作为热源的热泵,称之为地源热泵。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或制冷时,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资源、环境,运行费用可比传统中央空调系统降低25%-50%。在建筑施工阶段,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能耗进行有效控制,要确保系统设备具有节能减排效果,以确保能够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其次要合理利用建筑设备,通过合理布局实现节能,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已经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低碳建筑领域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新型建筑技术的研究与探索,促进相关技术与产业发展,让我国的建筑更好与国际接轨,同时要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以实现更好的绿色节能效果,实现我国新旧动能转换。从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出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创新,加强与相关技术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并推广应用,不断创新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为我国绿色建筑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康其熙.碳排放管理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2(09):54-56.

[2]李旭峰.绿色低碳建筑施工管理创新举措[J].低碳世界,2022,12(07):109-111.

[3]陈娜. 低碳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22.

[4]史敏磊.既有办公建筑低碳改造管理实践及探索[J].江西建材,2022(05):215-217.

[5]李理智.低碳建筑技术措施分析[J].低碳世界,2022,12(04):52-54.

作者简介:姓名:范昭出生年月:1988.01.29性别:男学历:硕士籍贯:河南省郑州市民族:汉研究方向:工作主要与管理、人力资源、航空经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