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洛隆地区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0
/ 4

西藏洛隆地区矿产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

田杨杨卢锋锋索朗更才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拉萨,851414)

要: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对西藏洛隆地区的地质、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整理,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分析了该地区的地质背景、控矿因素,总结了洛隆地区矿产成矿规律,并提出找矿标志目的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西藏洛隆;成矿规律;找矿标志

0

前人于上世纪60- 70年代在洛隆地区做过大比例尺煤炭和超基性岩铬铁矿找矿工作。本世纪初的矿业开放潮中,数家地勘单位在洛隆地区的热昌金矿、达翁金矿、纳多弄铅锌矿等进行了普查工作前人工作对区内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都提出见解和方向,但未对洛隆地区成矿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未建立找矿模型。笔者冈底斯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中对洛隆地区的地质、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分析,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信息,分析控矿因素,总结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

1 洛隆地区地质背景

1.1洛隆地区位于冈底斯东西向构造带向三江近南北向构造带转折部位,从北至南涉及班公错-怒江结合带东段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2个构造单元(1

北部区域前石炭-中下侏罗统一套强变质变形构造地层,地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含较多灰岩岩块或透镜体及蛇绿岩残块。构造混杂岩特征明显,岩块与基质之间,岩块与岩块之间构造拼接。地层基质变形强烈,呈多种形态的褶曲、透镜体,顺走向发育一系列北西—南东断裂韧性剪切带。其中嘉玉桥岩群(AnCJ.)在班怒结合带中呈较独立的微陆块,产大量的基-酸性火山岩。

南部中上侏罗统—上白垩统沉积地层,侏罗纪为陆相-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白垩纪为海陆交互相-陆相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及火山碎屑岩。白垩纪晚期发育一套浅海相中酸性火山喷发沉积。整体地层变质变形相对较弱,形成比较宽缓的褶皱,及一些斜歪褶皱、同斜倒转褶皱,不协调褶皱等。

图1  洛隆地区地质构造和化探综合异常简图(据西藏区调队,2014)

1 第四系沉积;2新荣混杂岩;3孟阿雄岩组;4苏如卡混杂岩;5怒江岩组;6瞎绒曲岩组;7上白垩统宗给组;8下白垩统多尼组;9中上侏罗统拉贡塘组;10中侏罗统桑卡拉佣组;11中下侏罗统西湖岩群;12白垩世黑云二长黄岗岩;13白垩世二长花岗岩;14白垩世花岗闪长斑岩;15白垩世花岗闪长岩;16白垩世花岗岩;17 白垩世斜长花岗岩;18 白垩世黑云母花岗岩;19 白垩世辉绿玢岩;20 斜长花岗岩脉;21 石英闪长岩脉;22 石英脉;23 蛇绿岩岩块;24 地质界线;25 地层不整合接触线;26断层;27 综合异常编号及异常类别;28 矿(化)点位置及编号;29 地层构造单元界线:Ⅰ-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东段;Ⅱ-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北缘。

洛隆地区矿(化)点:1.青龙玄武岩矿点;2.加义磁铁矿;3.新荣铁矿化点;4.新荣铅锌银矿;5.荣贡金矿化点;6.渣铁磁矿化点;7.打拢金矿点;8.色地金矿化点;9.白冲日列铅矿点;10.拉马卡铜化矿点;11.龙瓦弄铅锌矿化点;12.白得铅锌矿化点;13.达普铁化矿点;14.纳多弄铅锌矿;15.波德漫铜铅锌矿化点;16.龙青金矿化点;17.郎卡铅锌矿化点;18.达翁金矿点;19.曲里铅矿化点;20.热昌金矿点;21.亚给弄铜铅锌矿化点;22.曲扎贡铜铅锌矿化点;23.岩牙煤矿点;24.洛隆县煤矿点;25.永多煤矿点;26.格金矿化点。

1.2区内岩浆岩在时空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带状展布、以中性-中酸性为主;本区侵入岩出现与板块构造运动的发生、发展、消亡密切相关,岩石类型较复杂,岩石演化系列较完整。区内断裂、褶皱构造十分发育,构造对岩浆岩作用的控制,造成阶段性演化是区侵入岩重要特征。

1.3区内构造线形迹以近东西向为主,次为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其中,北西向和近南北向断裂为该地区主要的控矿构造。

1.4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统计发现洛隆地区化探异常以近东西向希湖断裂为界分为南、北两不同的地球化学背景。南部化探异常以Au-Ag-As-Sb为主,伴生Cu-Pb-ZnW-Bi-Mo异常;北部化探异常以Cu-Pb-ZnW-Bi-Mo组合为主,伴生Ag-As-Sb异常及Co-Cr-Ni异常。各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中:CuPbZnAuAg浓集中心明显、有较好的异常梯度,异常点较多,是测区重要的成矿元素;AsSbWBiMo异常分带好、有很明显的浓集中心,是本区重要的找矿指示元素测区各类异常总体呈线、带状展布,局部呈环状集中。

1.5洛隆地区属于班公湖-怒江多金属成矿带比如-洛隆多属成矿带,属西藏东部贵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成矿远景区。独特的构造-岩浆演化,为本区铜铅锌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来源和运、储空间,如与白垩世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铅锌铁矿床和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型同铅锌矿及热液蚀变型金矿等,表明

该区具有良好的金属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2地质因素与成矿的关系

工作中通过1:5万遥感解译、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对结果综合研究后,筛选出17矿(化)点对波德漫、郎卡、热昌-亚给弄、曲扎贡、龙洒、加义、新荣、色地8区域进行了查证工作。在已知4处矿点基础上,新发现9矿(化)点。其中铅锌矿化点3处(波德漫、热昌-亚给弄、曲扎贡),铅多金属矿(化)点4处(色地、曲里新荣、龙洒),铅锌锑金银矿化点1处(郎卡),铁矿点1处(加义)。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前景较为乐观。

2.1 地层与成矿的关系

不同的矿床类型其空间展布受特定的沉积环境、沉积相、沉积界面所限,洛隆地区部分矿体与地层关系较为密切。主要桑卡拉佣组、多尼组和宗给组和希湖岩组、孟阿雄岩组新荣岩组、苏如卡岩组、嘉玉桥群。均为含矿层或矿源层,是形成热液型铜铅锌金矿、矽卡岩型铅锌银铁矿围岩基础。

区内矽卡岩铅锌银铁主要希湖岩组、新荣岩组、孟阿雄岩组细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关系密切;岩浆热液型铜铅锌金矿主要与宗给组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关系密切

2.2 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洛隆地区断裂分布有序,方向性强,脉络清楚,具有多期活动特征。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形成了复杂的区域构造格局,形成不同类型构造形迹和不同特征的构造组合。总体呈现先期南北两大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近东西向为主的断裂,后期构造转换局部形成以拉张为特征的北西向及近南北向构造,并穿切错开先期的近东西向断裂区域上多期多组构造发育地段往往是矿化集中区,尤其是东西向、南北向断裂交叉复合部位或次级断裂与主干断裂构造相交地段。绝大部分区域断裂形成中新生代,同时还存在因岩浆活动、热穹隆引起的环形构造等低压矿容带为成矿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起到了导岩、导矿、容矿作用。

整体看近东西向断裂带明显的控制及化探异常的分布,为含矿热液的运移、矿质沉积、富集提供通道及沉积场所,是区内重要的控矿构造。区内达翁、热昌、曲扎贡、纳多弄、新荣、加义、色地铅锌金铁均分布近东西向断裂带附近。另外,东西向断裂与近南北向断裂的交汇处是岩浆热液型铜铅锌金矿床重要的赋存部位。

2.3 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

区域内的铜铅锌金铁矿点成因上与喜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白垩纪侵入岩为成矿提供重要的热源和物质来源。这些中酸性侵入岩多呈岩基、岩株、脉状侵入于石炭-二叠-白垩系地层中,在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铜铅锌金铁矿化强烈,已知的矿(化)点和铅锌、钨钼为主的化探异常主要围绕岩体分布,矿床类型以卡岩型、热液型为主。另外,在成矿分带上,远离岩体矿化分带为铁铜矿化、铅锌矿化等,热液型-矽卡岩型铜铁矿化体一般赋存在岩体外接触带02km范围内,热液铅锌矿化分布于距岩体13km的断层破碎带中。

2.4变质作用与成矿的关系

洛隆地区地层均遭受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次为动力变质作用及接触变质作用,局部发育气液变质作用变质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区域上与矿有关的主要变质作用为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和韧脆性动力变质作用。

内生矿(点)由岩体→接触带→远离接触带,出现了高温岩浆热液型CuMo矿→中、高温接触交代型的MoFeZnCu矿→中、低温浅成热液脉型CuPbZn矿的演化系列。与此相对应的蚀变分带为硅化、绢英岩化、云英岩化、绿帘石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综合上述地质因素初步将该区域内生矿床的成矿作用及过程概括为:有利的赋矿岩石岩性层位+近东西向区域断裂+SN向、NW向喜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携带较为丰富的CuMoPbZn等成矿元素,并与有利的赋矿岩石岩性层位发生热液交代作用+岩浆期后中酸性浅成侵入体沿SN向断裂束侵位+地球化学(物理)屏蔽层隔挡,矿体得到良好保存。

3.成矿规律

洛隆地区主要有铜铅锌金矿、铅锌矿、磁铁矿,次为银、锑矿,少量煤矿点。其中铜铅锌锑金矿为热液型;铅锌银矿、铁矿类型主要为热液型-矽卡岩型

表1  洛隆地区矿(化)点的成因类型一览表  

序号

成矿类型

矿(化)点

控矿容矿因素

1

矽卡岩型

加义铁矿点、新荣铅锌银矿点

黑云二长花岗岩(K1ηγ)、花岗岩(K1γ)与希湖岩组(J1-2xh.)孟阿雄岩组(T3m.)、新荣岩组(J1-x.)

2

岩浆热液型

达翁金矿(波德漫铜铅锌矿化点)、郎卡铅锌锑金银多金属矿化点、曲里铅银矿化点、热昌金矿(亚给弄同铅锌矿化点)、曲扎贡铜铅锌矿化点、纳多弄铅锌银矿点(龙洒铅锌银矿化点)、达亚底铅锌矿化点

黑云二长花岗岩(K1πηγ)、斜长花岗斑岩(K1γοπ)、黑云花岗闪长岩(K1γδ)、石英闪长岩(Jδο)、花岗闪长斑岩(K1γδπ)与宗给组(K2z)多尼组(K1d)、桑卡拉拥组(J2s)、希糊岩组(J1-2xh.)、孟阿雄岩组(T3m.)

3

沉积型

岩牙煤矿点

第四系

3.1矿(化)点空间

分布规律

区内矿(在空间在表现为东西呈带状、南北呈串珠集中的展布特点,与冈底斯火山-岩浆弧铜多金属成矿带的空间展布规律基本一致。铜、铅、锌、金、铁矿的分布受中酸性侵入体的控制,分布于中酸性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或围岩中的不同方向构造叠加部位,如纳多弄铅锌银矿、达翁金矿(波德漫铜铅锌矿化点)、热昌金矿(亚给弄铜铅锌矿化点)、加义铁矿点、新荣铅锌矿点、色地铅矿点等矽卡岩型铅锌银铁矿产及热液型铜铅锌金矿产。

沉积型矿产巴里郎-热昌断裂带控制,分布于巴里郎-孜托镇裂陷盆地,呈东西向分布。

3.2成矿演化规律

通过地质背景和各点成矿实际推演,区域中各矿产随着新特提斯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发生俯冲、碰撞及陆壳改造-高原隆升的发展而形成和演化。

白垩纪新特提斯大洋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发生快速俯冲,同时雅鲁藏布江洋盆的大规模扩张,洛隆地区发生大规模俯冲造山作用和构造-热事件,大量侵入岩体侵位。直至白垩纪晚期,雅鲁藏布江洋盆闭合,区域性构造挤压、地壳缩短,导致岩层发生强烈的褶皱变形。该时期形成测区内一系列的化探异常。

古近纪早中期(古新世-始新世),特提斯洋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发生俯冲、碰撞,造成大面积中酸性火山喷发,形成古近纪宗给组火山建造。古近纪强烈地壳运动导致中酸性岩浆侵位成岩。该时期在区域内形成一系列的铜、铅、锌、铁、金等矿产,成矿类型主要矽卡岩型热液型。达翁金矿点、热昌金矿点、曲里铅银矿点、曲扎贡铜铅锌矿化点、加义铁矿点、新荣铅锌矿点等。

随着印度板块持续不断地向北与亚洲大陆汇聚,在新近纪早期测区仍然处于区域性强烈碰撞挤压造山和地壳缩短增厚阶段,随着青藏高原隆升,上部构造层次伸展滑脱挤出作用,在区域上形成大量近南北向中酸性岩脉及正断层。在形成的小型断陷盆地局部形成了沉积型矿产。

4.找矿标志

4.1地质找矿标志

1、地层标志桑卡拉佣组、多尼组和宗给组和希湖岩组、新荣岩组孟阿雄岩组、苏如卡岩组、嘉玉桥岩群细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建造及宗给组中酸性火山岩建造蚀变安山岩、玄武岩、灰岩、钙质砂岩、大理岩、千枚岩等岩性可作为岩石找矿标志层。在宗给组、多尼组中注意寻找岩浆热液铜、铅、锌、金矿等;希湖岩组、新荣岩组、孟阿雄岩组中注意寻找矽卡岩型铅、锌、银、铁矿;苏如卡混杂岩组、嘉玉桥岩群中寻找构造热液铅、锌、银、金矿的有利层位。

2、构造标志:该区域近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矿的宏观分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与SNNW向断裂构造交叉、复合部位铜、铅、锌、金等多金属矿体产出有利位置NW向断裂与SN向断裂构造的交叉部位,及旁侧其次断裂、裂隙多形成矿化体交代接触带构造控制矽卡岩型铅锌银铁矿的分布形态及规模;沿近南北向张性断裂带侵位的深部含矿岩浆具有较好的地、物、化、遥背景,可作为找矿方向

3、岩浆岩标志区域内白垩世黑云二长花岗岩等为CuMoPbZnFe元素的成矿母岩,为高侵位复式花岗岩株,充分反映了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源性及多阶段成矿作用。在成矿岩体内寻找铜、钼矿;在岩体接触带及附近寻找铜、钼、铅、锌、铁等矿化;在外远带寻找铜、铅、锌、锑、金、银等矿

4.2 地球化学标志

洛隆地区地球化学异常较好地反映了矿(的分布规律WuSnBi等元素组合可作为寻找钨锡矿的找矿标志;CuPbZn Au Ag等元素组合可作为寻找浅成热液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

4.3遥感找矿标志

遥感解译出的环状构造地段往往发育侵入体或火山机构,铁染异常则显示了中酸性侵入岩与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断层破碎带内具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蚀变。羟基异常显示了浅成侵入体或次火山岩内发生的气水热液蚀变特征,具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等。

多方向线性构造影像交叉、线-环影像组合与矿化蚀变信息的配套是本区指示矿化存在的良好标志。

4.4直接找矿标志

铅锌矿、辉钼矿、磁铁矿、孔雀石、蓝铜矿等转石和矿化露头直接的找矿标志。

区域内与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绢英岩化、绿帘石化、矽卡岩化、角岩化、高岭土化、黄(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电气石化、阳起石等加义铁矿与硅化、角岩化、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电气石化、阳起石化有关;新荣铅矿与硅化、矽卡岩化、黄(褐)铁矿化、孔雀石化关系密切;达翁、热昌金矿与硅化、黄铁绢英岩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关系密切。

5结语

西藏洛隆地区位于冈底斯东西向构造带向三江近南北向构造带转折部位,区内铜、铅、锌、金、银、铁矿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和喜山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和分析该区的地球化学特征、遥感解译特征、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控制因素及找矿标志,对该区域及周边地区找矿、探矿有着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1:5万西藏洛隆地区地质矿产调查报告,内部资料,2014

[2]李光明、冯孝良、黄志英等,西藏冈底斯构造带中段多岛弧-盆系及其演化,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0

[3]潘桂棠、莫宣学、侯增谦等,冈底斯造山带的时空结构及演化,岩石学报,2006

[4]郑有业、王保生、樊子珲等,西藏冈底斯东段构造演化及铜金多金属成矿潜力分析,地质科技情报,2002

[5]季克俭等,交代热液成矿学,地质出版社,2007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田杨杨;1898119500335155447@qq.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