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血管疾病的筛查及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泛血管疾病的筛查及研究进展

姜素芸 倪晓苏

泰州市人民医院 225300

摘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泛血管疾病的筛查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文首先阐述了泛血管疾病及其筛查的意义,其次分析了泛血管疾病筛查的适宜人群,最后讨论了泛血管疾病的筛查方法及研究进展,旨在促进临床工作和相关研究的进步。

关键词:泛血管疾病;筛查;研究进展

当前,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的增加,泛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开展泛血管疾病筛查,及早发现和干预此类疾病,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广大人群的认同。

1 泛血管疾病及其筛查的意义

泛血管疾病是指累及多个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微血管等的疾病,这些疾病通常涉及全身性的血管损伤或病变。泛血管疾病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许多泛血管疾病在早期阶段时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通过筛查,医生可以及早发现并诊断这些潜在的疾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避免因干预不及时而导致的严重后果。其次,泛血管疾病筛查是对血管系统的全面评估,这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血压、血流情况和动静脉状态,以用于评估心血管健康、预测未来风险以及制定个体化的健康管理计划。再者,通过对大规模人群进行泛血管疾病筛查,可以收集大量的流行病学数据和临床信息,为研究人员提供宝贵的研究素材,以用于探索泛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和预后因素,促进医学领域对这些疾病的深入理解。

2 泛血管疾病筛查的适宜人群

泛血管疾病筛查的适宜人群主要包括:①具有家族使者:泛血管疾病存在一定的遗传性,具有家族史者宜定期进行泛血管疾病筛查。②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泛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对于已被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泛血管疾病筛查可以帮助评估心血管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③高血脂患者:高血脂是泛血管疾病的另一重要风险因素,高胆固醇或高三酰甘油水平者可能需要进行泛血管疾病筛查,以评估动脉硬化程度和相关疾病的风险。④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患泛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对于已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泛血管疾病筛查可以帮助评估心血管系统的状况以及预测心脏病发作、中风或其他相关并发症的风险。⑤40岁以上人群: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泛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一般40岁以上的成年人更容易患上泛血管疾病,该年龄段的人群适宜进行筛查。⑥吸烟者:吸烟是心血管疾病和其他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对于吸烟者而言,无论是否存在其他疾病风险因素,进行泛血管疾病筛查都非常重要。⑦肥胖者:肥胖也是泛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BMI超过25的人群,尤其是超过30的肥胖者,应考虑进行泛血管疾病筛查。⑧其他慢性疾病患者:一些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与泛血管疾病有关,这些患者宜进行泛血管疾病筛查,以评估心血管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3 泛血管疾病的筛查方法及研究进展

3.1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血管疾病筛查方法。超声波在通过血管时会发生回声,其回声信号受到血流速度和方向的影响,因此通过血流成像,可以观察血流的速度、方向和阻力,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同时,超声波可以显示血管壁的结构和组织特征,通过高频超声探头的应用,可以清晰地观察血管壁的厚度、纹理和斑块等异常改变。近年来,一些研究正探索使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自动斑块分析和分类的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另外,一些研究还关注血管的弹性变化对泛血管疾病的影响,通过超声技术测量血管的弹性参数,以评估血管的弹性状态,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2 心脏CT

心脏CT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能够评估心脏及全身血管系统的病变。心脏CT的原理是通过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结合静脉注射造影剂,获取高分辨率的心脏和血管影像。CT影像会被传输到计算机中,通过重建算法生成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在泛血管疾病的筛查中,心脏CT可以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特征、主动脉瘤或夹层的形成和扩展情况以及血管壁的病变程度、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扩张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等。近年来,新一代的CT设备提供了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这使得图像质量进一步提升。并且,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升,重建算法也得到了改进,可以更准确地还原血管的形态和血流信息。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成像技术和方法,如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心脏功能评估和虚拟内镜等,进一步拓展了心脏CT在泛血管疾病筛查中的应用范围。

3.3 踝臂指数

踝臂指数(ABI)是指踝动脉收缩压(最高压)与上臂动脉收缩压的比值,即:ABI=踝动脉收缩压/上臂动脉收缩压。ABI的正常范围是0.9-1.3,ABI<0.9可能表明动脉供血不足,而ABI>1.3则可能存在动脉硬化等问题。由于利用踝臂指数来筛查泛血管疾病的方法简单、非侵入性且易于实施,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通过改进踝臂指数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了ABI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例如,研究人员探索了新的测量位置和标准化程序,大大减少了误差和干扰因素。

3.4 眼底照相

眼底照相是指利用专用的眼底相机拍摄眼底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来评估眼底血管的状态和异常改变。通过分析眼底图像,医生可以评估血管的形状、直径、曲率和分支情况,以提供关于泛血管疾病的诊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信息。近年来,随着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发展,使得眼底图像的自动分析成为可能。通过使用计算机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自动检测和定量评估眼底血管的异常特征,从而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筛查效率。另外,一些新的成像技术也被应用于了眼底照相中。例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眼底图像,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眼底血管的微观结构。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泛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对此类疾病的筛查和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利用颈动脉超声、心脏CT、踝臂指数和眼底照相等方法来进行泛血管疾病筛查最为普遍,并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诊断效果日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杨靖,张英梅,葛均波.泛血管疾病的筛查和早期发现[J].上海医学,2022,45(05):293-297.

[2]毕齐.多学科融合综合管理泛血管疾病[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22,19(03):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