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中国水彩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近20年中国水彩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

王静怡

( 江西师范大学   南昌市  330022) 

摘要以近20年中国水彩硕士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体从重实践轻理论、有地域性无地方特色、重复研究过度探讨技法三个方面,再而通过类似文章的举例论证,以此透视水彩硕士学位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次原因,以期为提高水彩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提供一些方向。

关键词水彩 硕士论文 文献综述

如今水彩已经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通过研究近20年中国水彩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研究表明水彩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相比于其他学科画种来说较少,但是,近而是年来总体数量正在逐步提升,主要水彩方向的硕士培养单位近40余所,其中湖南师范大学168位、湖北美术学院127位、哈尔滨师范大学107位培养人数较多,总体数量上以师范院校居多。另外,通过数据统计水彩的专业型硕士学生数量和学术型硕士数量相当,但是在学位论文分布上却存在偏差,经数据调查百分之七十的论文都侧重于以创作实践与绘画技法为主题论述对象,而理论研究类论文相比学术型硕士的数量大量缺少。经过研究发现学位论文写作挖掘仅停留在实践层面,未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论升华,站在如今的水彩学位论文的写作角度,如何改变其侧重实践,缺少理论,以此来增加论文中学术理论研究的比重?如何重新解读地域性类别论文中强制性的地域分类而缺乏地方特色支撑,以此来论证中国水彩的地域性绘画风格特征?如何避免过度重视水彩技法,而导致研究沦为“工具书”?则是当下水彩学位论文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实践缺理论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水彩硕士学位论文中大部分对于实践部分的阐述篇幅占据较大比重。文章主要侧重于实践,对于人物的理论研究也是基于后续的实践做铺垫。学者邱苇、陈永斌也表明“近七年, 美术论文篇名关键词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创作”这个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也很多, 进一步反映了当下我们关注作品, 特别是当代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内涵, 要大于作品的理论研究或者对作品的批评”[1]然而,研究该类论文发现其主观强调自我创作,将个案与个人的实践创作强势结合,缺少有力的理论以此来支撑整篇文章。

如,《浅谈超现实主义对我的创作观念的影响》一文中结合超现实主义的画家分析超现实主义的由来,将超现实主义元素在其水彩创作中进行实践运用,但其中重要章节本应落点在超现实主义创作的理念、法则、符号上,却简单的一笔带过,仅仅列举了几位超现实主义题材的画家作为指向,显然缺乏足够的论点支撑,与作者本身的实践创作结合的并不紧密。

这类以水彩实践创作的主体性文章探讨了题材上风景、人物等创作的水彩语言、技法、风格。但文章大同小异,研究关于某画家或风格对作者自身的影响和体现,在画面中的可看到的成分,仅仅占用一小部分,并没用完全实际运用在画面当中,如果一味的强调个人的创作思路而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难以将个案与个人实践结合,将导致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完全脱节。并且,值得探讨的是案例对于作者的影响,是否有融入个人的主观想法,还是单纯的一味借鉴,如是原封不动的照搬,那么其创作的意义何在。

二、有地域性无地方特色

在地域性类别论文中,梳理地域水彩发展脉络,研究该地域地域性水彩,但仍需要考究当地绘画的地方特色,是否有地域性,而无地方特色。通过研究该地域水彩发展历程脉络,对于阶段探索进行总结,引发当地水彩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令人深究的是,这类文章惯用对某一地区的水彩画家的绘画进行归纳总结,将其中类似的绘画归为一类,视为地域性。因为生活环境的一致,导致画家们作画选择的风景、人物、建筑等都近乎趋同,但是画面中并没有统一的画派以及凸显当地的地方特色,因此,不能简单的将这种“趋同”划分为地域性。

如,《从地域文化优势谈陕西水彩画的发展》一文中表明陕西水彩画家的水彩画都是以西部大气恢弘的自然景观和西部人物特质的精神风貌为主要表现对象,分析吕智凯、史涛、朱霞三位水彩画家个案研究。因此对于某些题材、人物等选择存在一致性,但观察三位画家的作品可以发现无论是绘画风格还是绘画语言形式,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单单观察画面也无法观察到其中的地方特色。作者忽视该地域的画家因为同处于北海,而表现题材出现一致性,却没有一个明显的地方特色。

从上述文章均可看出,作者的立足点主要站在水彩画艺术在地域性因素影响下的特征与历史发展变化的角度,牵引出具体的某一画家或画派以此来论证,说明不同地区的水彩画家创作观念因为地域性因素所造成的创作观念的差异性。但是文章整体过于注重描述状况,而忽略了问题意识。综上所述,有关地域性文章的研究具体落实需要考察地方代表画家作品的共同特色,是否存在整体画面及画风的共同性,形成一个完整的地方流派,并非因生长在同一地域就归类为地域性。

三、重复研究过度技法

文章利用观察法以绘画语言形式解读水彩,研究方式固定,通过实验数据证明水彩技法的运用效果,限于探讨水彩技法,对于水彩技法其中的理论深度不够深入,基本都是泛谈。系统的介绍利用技法或综合材料的运用,分析画面当中的水彩画当中的绘画语言形式,大范围的是从“光影”“水性”“肌理”“材料”等方面进行水彩本体语言系统性的阐释,选题较为限定,研究相对程序化。学术论文的创作途径可以建立在“实验”和“观测”的基础之上,也可以是一种“纯理论”的论证,但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点。

[2]

水彩画纸张与颜料的发展及画面表现效果研究》、《水彩纸特性与画面效果探析》两篇文章几乎都是研究不同品牌水彩纸张与颜料的画面表现效果,并加入纸张与颜料基本特性的对比测试分析,篇幅大量介绍各种色粉粘合剂等工具以及湿纸类擦洗法等画法另外《水彩画肌理研究》、《论肌理表现在水彩绘画中的作用》、《论肌理在水彩创作中的运用这类文章大多从肌理的内涵概念分类美感延伸到水彩画中的具体运用原因及其表现形式而后文章重点对工具材料技法创意上的运用进行的探讨选题以及内容大纲模式固定主要将技法的实践探讨作为重点

由此可见,这类研究比较程序化。选择某种技法或者材料,从中解析这些手法在水彩中的应用,再而进行分类实践研究。一方面,大量类似的论题,重复性的研究且无新意的文章是否需要。另一方面,过度探讨技法的使用,使研究成为“工具书”,这对于整个水彩研究以及水彩发展是否是有益处,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关注于某个现象或者关注于你研究的人或流派的思想表达进行研究, 这样才能一探究竟, 看到其技法层面表达的背后原因。[3]

四、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伴随着水彩学科日益壮大,如今水彩硕士论文的数量也不断提升,研究论文的内容与现状,可以让我们了解其中的优缺点。通过研究发现论文水彩硕士论文还是需要不断的深入思考,使论文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创新与提升。当前水彩硕士论文重视实践,内容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对地域类论文中,简单将地区画家就划分为地域性,忽视其共同点与地方特色;研究内容程序化,过度探讨技法没有理论支撑的问题;强制将水彩与美学相结合等问题,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积极探索,从而循序渐进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邱苇,陈永斌.近年国内美术研究热点概观——基于美术核心期刊论文题名的词频统计与分析[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23-26.

[2]华年.美术教育论文的学术性与专业性[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01):52-56.

[3]李隆蔚.“图像学研究”对美术学科论文题目的启发探讨[J].参花(下),2018(12):130.

作者简介:

王静怡(1998.12),,汉族,籍贯:福建福州,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水彩方向


[1] 邱苇,陈永斌.近年国内美术研究热点概观——基于美术核心期刊论文题名的词频统计与分析[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23-26.

[2]华年.美术教育论文的学术性与专业性[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01):52-56.

[3]李隆蔚.“图像学研究”对美术学科论文题目的启发探讨[J].参花(),2018(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