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中耳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2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中耳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高姣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710068

摘 要:目的: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中耳炎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本科室收治的72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两组患者进行中耳炎疼痛缓解时 间、中耳炎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疼痛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护理;中耳炎术后;应用

中耳炎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临床上多见于中耳炎急性发作,治疗不及时导致,中耳炎患者病情多反复,最终形成慢性中耳炎,治疗上有一定的难度[1]。临床治疗中耳炎首先应该去除病因,多因感染所致,应及时控制感染[2]。中耳炎常见临床治疗方法有两种,即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通过常规使用局部抗菌药物或全身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症状,但患者病程较长,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效果有限,无法根治[3]。手术是治疗中耳炎的重要方法,其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恢复患者听力,但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可对手术整体效果造成影响[4]。医护一体化护理为近年来常见协同管理模式,是指医护双方在平等、互相尊重、信任前提下开展的合作护理方案,二者共同决策、协同施护,旨在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本文章旨在研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在中耳炎术后护理的效果,具体方案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在本院本科室收治的72例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处于20-66岁之间,平均年龄(47.73±7.61)岁。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处于24-68岁之间,平均年龄(47.68±7.72)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如下:给予常规护理:①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慢性中耳炎的相关知识,包括病理基础、治疗方式、常用药物、日常注意事项等,并及时解答患者的各项疑问,提高其认知水平;②用药管理: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观察患者用药后的病情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向其讲解药物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加强其警惕性;③饮食管理:给予饮食指导,叮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戒烟戒酒。观察组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①由责任护士与专科医生共同组建相应的耳鼻喉医护团队,组内共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波动、治疗方案及护理等情况,结合慢性中耳炎患者的康复进度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并共同参与患者的入院评定、病情追踪及病案讨论;②手术前将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 22℃ ~ 24℃, 将湿度保持在50% ~ 60% , 进入手术室后, 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 适当调整手术室灯光强度, 直至手术完成。③术后给予饮食指导,叮嘱患者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戒烟戒酒。术后每间隔12h, 责任护士对患者耳道进行一次基础检查,密切观察患者耳道情况, 如若患者存在耳部不适, 需及时向主治医师进行汇报。④出院后,定期随访,如若患者耳部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进行中耳炎疼痛缓解时 间、中耳炎症状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疼痛缓解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疼痛缓解时间 

症状消失时间

观察组

36

1.92±1.06

4.62±1.76

对照组

36

2.69±1.31

5.92±1.92

t

2.857

2.758

P

0.011

0.009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听力障碍

耳内化脓

头疼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6

1(2.78%)

00.00%)

00.00%)    1(2.78%)

对照组

36

5(13.89%)

38.33%)     

411.11%)     10(33.33%

X2

                 3.877

P

                 0.034

3讨论

目前较公认的中耳炎致病机制包括:咽鼓管的功能障碍、感染、颅面部的畸形、胃食管反流及免疫反应等[5]。中耳炎的主要症状是听力下降,典型特征是鼓室内积液。早期可能仅有不同程度的耳闷胀感等不适而易被患者及临床医生忽视。部分患者可以急性起病或突发加重,从而以突发的听力下降为首诊症状。当体格检查无法窥见明显的积液征,或合并有骨导听力下降,表现为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时,易被误诊为突发性聋等疾病,而影响治疗。本研究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在中耳炎术后可缩短疼痛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疼痛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庞仕秀,刘义森,童步升. 中耳炎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双模式的效果分析[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23,21(1):47-51.

[2] 方玲,刘泓毅,苏晓磊,等. 分泌性中耳炎伴有咽鼓管功能障碍行球囊扩张治疗的中长期疗效分析[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23,21(1):41-46.

[3] 黄绪昕,董晨,任亚玲,等. 不同厚度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在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继发鼓膜穿孔中的效果[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23,32(5):409-412.

[4] 王冰,张瑾,李陈,等.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粘连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3,23(4):304-308.

[5] 高湘杰,朱佳丽,刘中武,等. 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发病因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3,47(3):143-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