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1
/ 3

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探索

杨曦

山东省肥城市职工服务中心(工人文化宫) 271600

摘要:群众文化,作为一个贯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俗、传统技艺、习惯和价值观。它是一个国家、一个社区甚至一个家庭的独特身份的象征,是文化多样性的珍贵财富。然而,在现代社会的急速变迁和全球化的浪潮下,许多群众文化元素正面临传承困境和逐渐消失的风险。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当今世界文化领域的重要议题。传承,是为了保存历史记忆、传承文化传统,以及弘扬民族精神;创新,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更新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促进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平衡将决定一个文化的持久生命力和活力。本探索了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深入探讨如何保护和弘扬群众文化传统,同时又能让其与现代社会和未来世代保持联系。分析现状和提出具体路径,为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决策制定者、文化从业者和社区领袖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实践建议。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传承;文化创新

0.引言

随着全球化、科技革命和文化融合的迅速发展,群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议题。群众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承载着民族精神、历史记忆和社会认同。然而,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传统群众文化元素的流失和衰退正逐渐引起担忧。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在传承群众文化的同时实现创新成为至关重要的课题。

1.群众文化的定义与重要性

1.1群众文化的定义

群众文化,也称为民间文化,指的是由普通民众(即不是专业文化生产者或精英阶层)创造、传承和表达的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元素包括但不限于传统技艺、口头传承的故事和歌谣、节庆习俗、宗教仪式、食物和服饰,以及其他与社区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体验。群众文化通常是口耳相传和基于社区传统的,与地区、民族和社群的特定历史和环境有着紧密联系。

1.2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群众文化是地区和社群特有的文化表达形式,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它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独特传统和价值观,有助于避免全球化趋势下文化同质化的威胁。群众文化承载着社群的历史和传统。通过口头传承的故事、歌谣和节庆习俗,群众文化有助于保存并传递历史记忆,使后代能够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群众文化活动通常是社区参与的重要渠道,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共同庆祝节日、传统仪式和文化活动有助于人们建立联系和共享文化经验。群众文化中的传统技艺、故事和艺术形式为现代文化创意提供了灵感和素材。许多现代艺术和创意产业受益于传统群众文化元素的重新解释和创新。群众文化元素常常成为社群和民族认同的象征。它们在视觉、音乐和表演艺术中的表现方式,有助于强调一个群体或地区的文化身份[1]。

2.群众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

2.1群众文化的传承问题

(1)传统知识和技艺的流失

传统知识和技艺通常是由年长的一代人传授给年轻一代的。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他们更多地受到科技、流行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吸引,导致传承环节的中断。许多传统知识和技艺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传递下来的,而不是书面记录。这种传承方式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旦失去传承者,相关的知识和技艺永远消失。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了社会和经济的巨大压力,迫使人们放弃传统职业和技艺以追求更有利可图的工作。这导致了传统手工艺和技艺的衰退,因为它们无法与现代工业生产竞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知识和技艺被遗忘或淡化,尤其是在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不再感兴趣的情况下。这种文化遗忘会导致文化断裂,使社区失去了一部分独特的文化身份。一些传统知识和技艺缺乏政府、教育机构或文化组织的支持和保护。缺乏资金、培训和宣传推广,会使这些传统更容易被忽视和遗忘。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表达方式,例如数字艺术和虚拟现实,这对传统手工艺和技艺构成竞争。传统技艺在市场上失去吸引力,因为现代消费者更倾向于数字化产品[2]。

(2)文化习惯的变迁

现代化带来了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重大变化。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推进,传统的文化习惯逐渐受到西方化、城市生活和现代娱乐文化的冲击。这导致了一些传统文化习惯的边缘化和遗忘。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和便捷性,使人们更加依赖技术和便利性,而不再参与传统的文化习惯。例如,现代家庭更多地依赖外部餐饮而不是传统的家庭烹饪,这会导致食品文化的变迁。数字化媒体如社交媒体和在线视频平台改变了信息传递和文化表达的方式。年轻一代更多地受到虚拟社交和数字娱乐的吸引,而不再参与传统的社交和文化活动。快时尚和大规模生产的消费文化导致传统服饰和手工艺的衰退。人们更倾向于购买大规模生产的商品,而不再支持传统手工艺。通过全球化的传播,国际文化元素如电影、音乐和时尚可以轻松进入不同地区,影响当地文化习惯。这导致一些本土文化习惯的淡化。社交互动方式的改变也影响了文化习惯。在线社交网络的普及导致面对面社交活动的减少,这影响传统社区聚会和庆典的举行。文化习惯的变迁有时引发文化认同的问题和冲突。一些人抵制现代化的冲击,坚守传统文化习惯,而另一些人更愿意接受现代化的影响[3]。

2.2传承的障碍与困境

(1)资源匮乏

许多社区和文化组织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无法维持文化活动和传承计划的运营。这导致文化活动的停滞和传统技艺的流失。传承和传播群众文化需要具有传统知识和技艺的传承者和教育者。然而,很多地区面临人力资源短缺的问题,传承者年龄大、传承人数有限。缺乏教育和培训资源,使得年轻一代无法获得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的机会。这导致传统文化的断层。缺乏文化活动场馆、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限制了文化活动的举办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保存。一些社区缺乏数字化和技术资源,无法开发在线教育和传播平台,限制了文化传承的范围。社区缺乏足够的参与和支持,导致文化活动和传承计划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需要争取有限的资源,这与其他社会需求和文化活动竞争,导致资源的分配问题。传统文化习惯和技艺受到文化市场的压力,难以与商业文化竞争,因此无法获得市场资源和支持[4]。

(2)人才断层

传承者通常是年长一代,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不高。这导致了年龄差距,传承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交流和传承难度增加。传统技艺和知识的传承通常需要长时间的学徒制度,但现代社会的年轻人不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传统技艺。教育系统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训,使年轻一代无法接触和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现代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的诱惑,如手机、社交媒体和电子游戏,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力,使他们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一些年轻人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认为传统文化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因此放弃传承。传承者的数量有限,他们面临健康问题或其他生活压力,导致传承的不确定性。一些社区已经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导致了社区层面的传承断层,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需要特殊技能,而年轻一代缺乏这些技能,使传统文化数字资源的开发和传播受到限制。

(3)市场冲击

传统文化习惯和技艺受到商业文化的竞争压力,因为商业化的文化产品和娱乐项目更容易吸引大众的关注和投资。现代市场中充斥着各种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剧、音乐和游戏。这些替代品导致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较少的兴趣。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消费现代文化产品,而不是传统的文化表达方式。传统文化习惯和技艺在商业化的压力下受到扭曲,以适应市场需求,导致纯粹性和传统性的丧失。

3.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3.1教育与培训

传承者通常是传统知识和技艺的关键传递者。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帮助传承者传递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是保护群众文化的关键一步。培训计划应包括传统知识、技艺和文化背景的教育。这可以通过工作坊、导师制度、在线课程等多种方式来实现[5]。培训计划需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和技艺进行定制。培训计划应该与社区密切合作,以确保传承者的培训符合社区需求和期望。社区的支持和参与对培训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学校和社区项目可以合作,将传统文化元素纳入教育课程中。这可以通过在学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文化活动和庆典来实现。学校和社区可以共同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和社区成员参与传统文化表达和展示[6]。这些活动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学校和社区项目可以共享资源,如图书馆、文化中心和教育设施,以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机会。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覆盖范围。开发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资源。这可以使更多的人访问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那些无法亲临现场的人。创建数字档案和文化库,以保存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信息、故事和表演。这些资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促进文化交流。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社区,建立传统文化爱好者的网络,分享知识和经验。建立全球性的传统文化爱好者社群[7]。

3.2文化政策与支持

制定并完善文化保护法律和政策,明确保护群众文化的重要性,确保传统知识和技艺得到法律保障。通过政策支持文化多样性,鼓励各个社群继续传承和创新群众文化,以确保不同文化在国家层面得到平等对待。提供财政支持、补贴和奖励措施,鼓励文化活动、传统技艺的保护和创新,以及文化项目的发展。政府可以支持建设文化中心和博物馆,用于展示和保存传统文化元素,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以及组织文化活动[8]。赞助和支持文化节庆,提供场地、资金和宣传资源,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和了解传统文化。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文化艺术团体,鼓励他们创作和表演传统文化作品,以及推广传统文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鼓励创意企业和创作者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意作品中,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提供创业支持计划,帮助有创意的个人和团体开展文化相关的企业活动,鼓励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群众文化传承提供经济支持[9]。

4.结论

传统群众文化的传承问题是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城市化趋势导致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减弱,这导致传统技艺和文化知识的流失。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但也对传统文化习惯和表现形式造成挑战。全球市场的崛起,尤其是大规模传媒和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淹没了本土的群众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两个看似对立却密切相关的概念。传承旨在保护和延续传统文化,以确保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连续性。创新则强调更新、适应和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价值。因此,如何在传承和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以保持群众文化的根本特性,同时又能使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活力,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许静. 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策划与组织策略探讨[J]. 参花(上),2023,(09):119-121.

[2]马菁. 群众文化建设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策略研究[J]. 参花(下),2023,(09):119-121.

[3]叶飞. 基于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大众文化发展研究[J]. 对联,2023,29(16):11-13.

[4]郭致海. 群众文化建设与陶瓷文化传承的融合与促进[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7(08):12-13.

[5]谢婧华. 民俗文化为群众文化建设增光添彩[J]. 文化产业,2023,(22):49-51.

[6]李佳. 群众文化活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 民族音乐,2023,(04):101-103.

[7]周玉文. 群众文化活动的品牌化塑造探讨[J]. 参花(下),2023,(07):134-136.

[8]钟丽媛. 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思考[J]. 明日风尚,2023,(10):182-184.

[9]冷婷敏. 面向基层社会管理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创新途径[J]. 中国民族博览,2023,(0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