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海南研学基地中乡土景观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关于在海南研学基地中乡土景观的应用分析

何君

海南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571100

摘 要

研学基地是集教育与景观体验合二为一的新兴游学形式,是作为一种家庭性、群体性的外出实践场所,较之现在的城市公园,有着无法比拟的优点。如何利用研学基地的性质,把本土文化、乡土元素作为研学基地的实践主体,使其建设成具有探究性、景观性、自主性的综合体验场所,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本土文化;乡土景观;研学基地;应用

正 文

2021年7月海南省发布的《海南省研究与旅游发展白皮书(2021)》,在白皮书中特地表述“以质取胜,打造高质量、个性化研学课程产品”。而海南的本土文化、乡土景观具有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足以形成海南的个性化研学课程产品。

1、乡土景观的优势

1.1农业景观的广泛性及经济性

海南是一个有着广阔土地资源和田野风光的地方,乡村文化的广泛性在海南尤为突出的。城郊的稻香,乡野间悠闲的耕牛,是每个海南人小时候的记忆。然而在时代发展下,我省的农业文化遗产正处于被破坏、被抛弃的境地。

研学基地建设的兴起,给海南的农业文化传承及乡村振兴带来了契机。依靠现存的产业及旅游路线。就地取材,简化建设养护成本。利用景观元素带动产业发展,不仅能带动当地特色产业,还有利于形成各区域研学基地的地域化特征,杜绝研学基地课程的重复性、单一性。

1.2区域景观的独特性

梯田的稻作,丘陵间的绿茶栽培,千年晒盐的手艺,盛产渔产的疍家渔业,古老的羊山荔枝,旱稻的栽培,黎族的锦缎等,都是不同区域的海南先民留下的文化底蕴。海南的发展足迹,值得我们景观人去挖掘利用。我们的梯田中有着许多黎族民俗特色,绿茶是生长在亚洲最大的陨石坑中,荔枝也是生长在海南火山石中的。海南的研学基地形象的多样性、新颖性也应由此去着手开发。把景观改造的手段,运用到传统文化、历史遗址的保护中,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园地。

2、海南乡土景观中特色主题

2.1水稻景观——科研之旅

海南水稻种植历史源远流长,现代水稻文化更是举国闻名。海南不仅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更是我国少有的一年能种三造水稻的地区,是以海南的稻田景观具有长持久性的特点。

1973年袁隆平科研团队利用海南本土的野生稻种,成功培育出被誉为是水稻的“第二次绿色革命”三系杂交稻。再现袁老的水稻科研之旅,探索其中的科研精神。风吹谷浪,禾下乘凉的稻野景观,具有科研教育意义的乡村田野是孩童的心灵归宿。

2.2热带海洋景观——渔业文明

海南具有鲜明的海岛文化特色,对水的亲近性,对海洋的依赖是每个海岛儿童与生俱来的情感。景观设计中,对儿童亲水性的特征把控是整个景观空间迸发活力的关键之一。在研学实践活动中,打造海岛渔业文化能加深参观者对本土传统渔业文化的了解,有利于加深中小学生对海南岛文化的归属感。

2.3火山景观——独特的材料

海南的历史文化中处处有火山石的影子,尤其在琼北地区一些传统村落的应用中。在火山岩为主体建材形成的村庄群落中,到处都是用火山岩块石堆砌形成的院墙,甚至是一些农作工具都是火山岩材料,极具地域风情。

火山岩在海南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硬化铺地,立体饰面,小品堆砌等。黑色火山岩气质沉稳,富有历史的厚重感,红色火山岩霸气,带有民族的活力。多孔粗糙的岩石纹理更贴近热带雨林风情。利用火山岩材料,有助于形成本土研学文化的独有形象。

2.4人文景观——本土人文历史

海南的人文景观不仅是以黎苗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其华侨南洋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也具有鲜明的历史色彩。研学路线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题材,打造主题各异的研学体验课程,丰富学生对海南岛人文历史的了解。

3、景观特性化应用

3.1认知

提高研学体验自主性的前提,首先是要优化基地的环境安全。除了场地安全外,也要给予儿童心理上的安全。应提高场所的空间认知性,加强儿童心理上的认同感。研学基地可以通过对标识系统的塑造,利用地域乡土元素,通过采用对儿童友好的主题、色彩、形态、材料及尺度等,去建立自己独特的IP形象。

例如澄迈的小澄园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的IP形象设计,是一个巨大化的福橙景观设计,澄迈福橙是地域特产,也可作为小橙园研学基地的对外展示形象。乡土资源的景观化、卡通化,有利于对儿童形成场景记忆,IP的具象化也有利于参观者对基地根源及地域特色的认知和学习。

材料及色彩的重复使用亦能建立空间的定向性和边界感。重复景观元素的利用,是对场地规则的简单表诉和重点申明。例如红色的代表危险,黄色代表禁止,绿色代表安全,这是将儿童的认知记忆简单化、规则化。同一种树种,同一种颜色花卉,同一种铺贴材料,这些潜在的景观元素会作为心理坐标和身体导向,让儿童基于“安全堡垒”和“安全通道”的主观感受,顺利进行自主活动。

3.2叙事

研学教育区课外体验式教学为主。利用乡土景观本身带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去重塑历史的发展过程。如文字的叙事表达一样,通过主题的挖掘、体系的编排、故事的修辞等来引导参观者的探索和学习。

针对场地的原始生态特色,即地形、水文、植被进行主题的挖掘,打造景观叙事引导下自然生态为主题的乡村研学基地的设计。通过新与旧、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维度对话,向游客诉说历史的变迁。例如田野里以黑色火山岩石块堆砌而成的逐阶段消失的老耕牛,与钢构骨架下的稻草主题雕塑中不断更新换代的现代农耕机械的场景对比。

乡土元素最好的时空语言。打破乡土材料固有的陈旧形象,把原石、木材、砖瓦、淘汰的工具等,同种材料进行大小拼贴,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图案化。不同于照片和影像,这是地域形象的生动符号化,它能点睛之笔的展示在墙上、道路上、草丛间,是不同于其他研学实践基地的文化标识。

3.3探究性

儿童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活动充满了随意性。增强乡土景观的可探究性,组织丰富有趣、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不仅能提升儿童课外学习的自主性,亦能保障儿童活动的安全可控。

乡土元素作为景观元素二次被加工利用后,其呈现的的颜色、肌理、尺度、形态特征包括后期的加工工艺、建构方式等,让人在触觉、视觉、精神官感上有了不同的体会。若能挖掘利用并放大乡土材料本身的特性,从五感的角度去极端呈现人们习以为常的本土元素,往往能得到更深刻的课程体验。

例如小澄园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中,以“森林探险”为主题的自然探索课程, 由自然地形元素辅以乡土植被的二次造景围合,形成各个独立的探险空间。空间内设置巨物景观,利用巨大化的昆虫及蛛网等强烈视觉体验的元素来造景,满足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这不仅提升了儿童的感官体验,亦满足了空间的科普性,蛛丝作为攀爬网也增强了场地的互动性。

4、结束语

近几年,全国研学旅行刚刚起步,海南的研学实践基地建设也在探索与实践当中。研学基地的景观设计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景观类型同类化严重,缺乏针对性。若想寻求属于海南真正独特的研学教育之道,就对本土文化、区域环境与当地的特色景观等元素进行充分地理解并运用。乡土景观作为海南特色研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构建单元,使课外实践与自然、历史、文化得到完美的融合,这也能助力海南旅游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儿童研学旅行需求下的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研究.郭昌盛.2022

[2]基于景观叙事理论的乡村研学基地设计研究.黄蕊玉.2022

[3]乡村景观建设中乡土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李颖甄.2018

[4]乡土材料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樊冰,周晓航,朱佳宾,晋志锋,杨晓波.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