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现状与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现状与建议

贾歌星

滨州市沾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滨州,256800

摘要:农业综合开发,是指在一定时间里和确定区域范围内,为全面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发展地区农村经济而进行的综合性生产建设活动,它的最终目标是合理配置、科学利用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的命脉是水,而现代农业转变的首要是提高和推广节水技术。本文就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农业

现代农业下的最大危机是缺水,解决日益严重的缺水危机最重要出路是实现中低产田改造,大力发展高新节水灌溉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用水的利用率,作为农业大国必须认识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计划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配合农业结构调整,提高水利用率,以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1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进一步发展,水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目前,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生产中,灌溉用水的使用效率、再生水使用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如何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引入高新技术,如生物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技术等,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帮助,是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大力发展灌溉农田,但是由于技术相对落后,人们的节水意识并不强,农业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这一问题引起了国家重视,并在国家发展规划时明确将发展节水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重点。

此后,在农业部门支持和配合下,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农业节水项目已经上升到了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层面。在一些重大科学研究规划中,农业节水项目一直被包括其中,这为我国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了与国情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尤其在节水农业方面有了一定经验积累。但在现代节水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特别是基础性资料积累方面,缺乏标准化,节水技术应用没有做到有效地检测和监督,也没有建立有效地评估反馈机制,导致我国节水农业缺乏定量化和集成化。这一点与国外的现代农业模式相比较,表现得更加突出,国外新型农业技术已经得到大面积应用,其中不乏高科技术,比如利用GPS、GIS、RS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农业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作物情况,对农业灌溉和施肥进行精确调整,既提高了作物产量,又节省了人工管理时间,节约了水资源,且农业产品也已经标准化生产。

2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节水型农业的对策建议

2.1加大节水补贴加强节水型农业的宣传教育

我国农村目前的状况是发展节水灌溉需要投入,浪费水则不需要农民支出,农民收入上不去,就出现被动局面。由于节水设备投入和维护费用较高,而价格又不能大幅增加。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政府对发展节水农业的农民给予奖励补贴政策,使农民意识到节水有利润。因此,在开展节水灌溉时,要自上而下的层层做到把为农民谋利益作为首要的工作来抓,把对农村干部、广大农民进行节水灌溉的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工作,在提高积极性、加强认识的基础上,布置落实节水灌溉任务,使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负责人对节水农业的内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只有如此才能促进节水灌溉顺利、健康发展。

2.2更新工程配套设施探索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

按照井、渠、沟结合,地表水域地下水联合调节运用的原理,对灌区工程设施进行技术改造,而现有的灌溉渠、排水沟和渠系建筑物,多数已经不相适应,主要原因是现有工程的设计指导思想不合理,大引、大灌、大排,不符合节水灌溉的基本原则。所以,多数渠、沟壑建筑物的断面都偏大,工程投资高,占地也多,应当重新设计。在重新设计之前,应当全面进行调查、量测和评价。对缺少的渠,沟和建筑物,应当补齐;对毁损和有缺陷的设施应当进行修复、改建或重建,为今后新型水资源的开发应用建设配套的工程设备,促进新型水资源的利用。只有配套设施齐全,新型水资源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农业节水工程可采取“以奖代补”和“先干后补”等方式,调动乡村和农民投资、投劳的积极性。要继续实行“投劳折资”等行之有效的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巨大优势,鼓励农民以各种形式投入农业节水工程建设。

2.3开发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并建立科学的农业节水技术体系

面对农业节水相关的产品和设备,在生产和销售方面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国家和地方项目的实施与开展的局面,要引领企业踏足农业行业,并在政策上给与优惠以达到扶持的目的。根据现有节水设备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稳定和耐久性差的弊病,要组织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开发适合农业农村的节水设施并制定行业标准,实现设备的通用性、兼容性、互换性、多功能性,从而整体提升节水灌溉工程的性能,使企业真正走向农村这一广阔市场。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实验研究网络还未形成,大多数的科研单位和高校在该领域的试验条件不足,影响了实验数据的精度,而且由于仪器设备落后和投入不足,试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程度低、连续性差、人为干扰较大,严重制约节水型农业的发展。为了节水型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只有稳固的基础研究才能将更加先进的节水技术付诸于农业生产实践。

2.4选育抗旱性更好的作物品种

加强抗旱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制定能够快速、有效地对作物抗旱性进行鉴定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实现对大量种质资源抗旱性的快速、准确的鉴定评价,从而扩大对优异抗旱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范围。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人员与抗旱育种工作者的沟通,缓解育种工作者种质创新难的局面,直接促进对种质资源中优异抗旱基因的选择与科学利用。

2.5构建节水型农业发展的政策体制

综合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来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从而实现对有限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把水资源作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打破按行政分块管理的传统,实现按流域管理,着眼于现存的水资源供给的优化利用,而不是自发地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资以满足未来的水的需求。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首先要设立综合协调部门,从上而下的为各部门联合创造有利条件。国家宏观指导全国节水农业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多部门参与的可行的节水农业规划以作为农业农村有关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现代节水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高科技为现代节水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在现代节水农业中,生物技术的发展,将是未来的重点方向。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自身机能对需水量进行控制,同时提高作物的产量。非传统水源地开发,也是未来节水农业发展的方向。随着水资源供求关系的日益矛盾,对于非传统的水源,比如污水、废水等,利用相关化学方法进行处理,进而变成可利用的灌溉水源,是未来节水农业发展具有可操作性的一种方式。同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新材料的设计和生产,对节水农业中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提高节水率,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4结语

发展节水农业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一环,加大农业综合综合,发展节水农业是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国庆.现代农业节水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新区,2017(23):173.

[2]来艳华.农业综合开发促进黑龙江省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7(07):58-61.

作者简介:

贾歌星(1989.9-),女,山东滨州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