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美育定位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3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美育定位探讨

胡海波

安康学院

摘要:美育顾名思义即为美的教育。让人们从美之认识、美之感悟、美之审美全方位陶冶人美的情操。那么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实施中,美育的地位愈加突出,如何让学生们拥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成为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核心原则。促进学生拥有美的展望、美的品格以及美的素养,是符合素质教育下美育的最终教育目的的。让学生从本质上能够分辨美,更让学生从内心深入认同美,提高美和心灵的联系,实现真正意义上与美的同频共振。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美育;定位探讨

前言:作为素质教育中的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高校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设置,是符合美育的要求的。为学生长久发展打下基础,对于学生审美的养成以及高雅情趣的熏陶都是建构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舞蹈划分为艺术类时,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要注意切中实际,把美育的作用和美育的具体实施途径二者结合,综合考虑,探索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美育定位。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美育的作用

关于美的意义的探索是恒古不变讨论议题,那么什么是美?美有什么定义?这样的关于美的问题困扰着一代代人。美可以是路边的一朵花,可以是一段悠然的音乐,可以是一套特别的衣服,还可以是一句话、一首诗……,美存在于我们身边,受我们主观感性思维的影响,每个人体会的美都是不一样的。在高校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就加入了舞蹈课程这样的美育手段,来为学生具体的、直观的显示美的体现,培养学生美的意识。要想理解美,就问设身处地的去感受美、去欣赏美,把美和自身相融合。舞蹈课程满足了这一美学的探索,学生作为展示美的主体,通过与美的交流和内化,实现与美的灵魂共鸣。唤醒学生对于美的感悟和启发,使得美在学生的精神层面都有着渗透和理解,达到与美的相呼应,得到意识上的净化和进化。充分利用舞蹈课程能够使学生在生产生活中都能自主性的发现美的影子,把美内化于心,表露在外,使生活充满美的熏陶。

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学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能够更好的发展美。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充斥着美的影子,让学生善于在平凡之处见伟大,在平庸之地开出美的花。美作为艺术的主要创作要求,是根据实际生活为灵感的,由此可见美不是空中阁楼,而是一个重要的连接器,连接着实际生活和艺术,高校舞蹈课程的开发是方便了学生关于美的视角的养成[1]。高校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开发更加符合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学生主体放在首位,一切的课堂教学都要满足主体的需要,切实的满足主体所遇到的问题,把舞蹈课程的价值归属体现在培养合格学前教师方面这一根本目的上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进行审美的培养,满足新时代下学生们的发展实际情况,为新时代美育教学激发新的活力,带来全新的思考与挑战。

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美育现状

(一)课程定位模糊,内容设置不合理

对于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教授过程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舞蹈课程的美育内涵。舞蹈课程的价值是离不开学生主体的需求和反馈的。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审美的思维影响,进行思维的传递时要缓和正面交流,让学生真正认同这个审美观点,从而让学生和自身的意识产生呼应,从而增加舞蹈学习的关注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照本宣科的进行课堂授课,并没有思考要培养学生美育的根本要求,对于教学就有了理所当然的主观臆断。这样的课程目标定位产生了曲解,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对于舞蹈美的鉴赏能力的培养,没有凸显出舞蹈课程的艺术性,学生自然而然的也就得不到审美的提升和美的享受。教师们把舞蹈课程的学习开发当做为理性的知识传递,例如舞蹈知识和理论技巧,让学生按照固定的舞蹈技巧进行练习,没有使学生对于舞蹈产生关于自身的理解和感悟,无法将知识进行内化。过于强调让学生会跳舞反而会导致学生对于情感体验和美育感悟的缺失,严重忽视了舞蹈教学对于真正培育学生美育和独自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产生了对于学生全面均衡人格发展的阻碍。

此外舞蹈课程讲求形神兼备的授课形式,但往往高校学前教育的实际教学中,重视姿态形体而忽视美之精神的情况比比皆是,舞蹈课程更加重视外在的价值而忽视内在的影响。在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中,对于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忽视了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实际技能基础的考虑,和专业舞蹈生的教学画等号,二者本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学生对于舞蹈教学内容的效率不一,学生会产生学习舞蹈的打击性,从开始就没有欣赏到舞蹈的美,又何谈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关于舞蹈的美育熏陶呢?

(二)学前舞蹈教育与实际需求脱节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是一种美育的手段,更是一种引导学生发现美的真谛的一般性课程,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不用进行过于专业的训练,也不用强制性的对舞蹈风格做出系统性的规定。保障舞蹈风格的多样性,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且有积极意义的环境中接受美的教育,从内心深处感受到美的韵味。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的设置应该与实际的艺术教育相结合,在展示学生个人的独特魅力时,让学生在审美艺术熏陶中,自然而然的提升美育的教育作用。在目前的高校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中,老师对于美育的舞蹈课程教育目标认识不到位,并且存在着极大的误解,认为学前舞蹈课程和自身学习的舞蹈课程是一样的,这就导致了教师还是以理论知识传递为主,致力于把书本上舞蹈风格的描述逐字逐句的传递给学生,把蒙古族舞蹈和藏族舞蹈自己区别大的傣族舞蹈进行老生常谈的讲授。这对于学生的美育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将这些作为学前教育的课程内容,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还会产生对于学习舞蹈的厌恶,美育的核心价值和实际意义都没有得到贯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在实际进行中,遇到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点就在于教师自身能力不够强,教授的整体素质不高。这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把自己演示、学生练习的模式作为教学主要手段。没有从舞蹈的本来意义出发,更没有领导着学生们从根源上体会舞蹈的魅力,没有为学生教授舞蹈的来源,舞蹈产生的环境背景和人文背景,学生们对于舞蹈的理解只存在于表象,缺少了感性的情感投入,不是用真心去聆听,没有调动起全身的感官,不能真正体会到舞蹈带来的美的教育。学生单纯的变成了教师动作的重复机器,课堂没有兴趣,学生积极性不高,学生只会模仿,丧失了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教师教学方式的固化,过于具有专业性的舞蹈学习,并不适合没有专业舞蹈基础的学生,学生学不会,积极性不高,只会模仿,就自然而然地造成了学生对于审美能力上的主观性缺失甚至消退,违背了美育的基本要求[2]

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美育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对于高校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课程价值的正确认知

在素质教育改革重视美育前,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流方向。给社会以及学校留下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社会学校对于舞蹈教育的忽视甚至是认为舞蹈教育就是不务正业的呼声高涨。这是舞蹈课程开发的巨大阻碍,学生的思想和审美得不到开发和引导,是作为美育教育的首要解决前提。功利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形式,制约着舞蹈教育的发展和开拓,对于教学舞蹈教师的人才培养也是起到了反作用。高校学前教育中要正确认识到舞蹈课程开发的重大作用和意义,针对于舞蹈课程对于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美的感受等等方面的实际意义,高校要切实运用舞蹈课程的积极作用,应用到提高学生人才素质综合提升这一根本点上。意识到舞蹈教师个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把舞蹈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舞蹈教育放在学科教育的同等地位上去,加大对于舞蹈教学课程开发的精力和资金投入,重视对于舞蹈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舞蹈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综合能力,牢牢把发展学前舞蹈教育当做美育的具体贯彻形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美的意义[3]

此外学前舞蹈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给学生普及美的意义。和专业性的舞蹈课程不同,学前教育中的舞蹈课程注重给学生以审美的引导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所以学前的舞蹈课程并不需要学生掌握多么深奥的舞蹈技巧,而是要学生在一个积极正面的环境下,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以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能够拥有舞蹈表演和编创能力。所以教师的舞蹈授课能力培养要重点关注,区别于传统舞蹈的培训,要注意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和引导,就需要制定独特的教师人才培养计划。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人们固化的思维模式下,舞蹈课程就是作为教授学生跳舞技巧的课程。实际上要想真正实现学生审美的提升,就要打破这一思维框架,寻找到一个正确的价值引导。传统意义上的舞蹈课程,会使得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不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感受,把学生不爱学、提不起兴趣的技能传授当做教学主体,学生对课程产生厌恶当然不利于美育内涵的发挥。过于严肃的课堂忽视了学生发展的特有阶段,没有富有趣味性的课堂内容作为支撑,授课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机械式技能教学确实会让学生对于动作的掌握更加熟练,导致学生体会不到舞蹈学习的乐趣,动作中没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是动作灵魂的缺失,这样的舞蹈课程质量就是低下的。学生能够把舞蹈动作精准的的表现出来,却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感情也显示出来,学生像个机器人,丧失了作为一个主体的思维性,变成了舞蹈学习的傀儡[4]

许多学生在学习舞蹈的时候并没有事先接触过舞蹈,这就导致了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吃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舞蹈的精确性,就会导致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压,学生会因为没有完成所谓的标准动作而失落,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甚至产生自厌自弃的消极情绪。所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开发,不追求舞蹈的技巧性学习和规范性学习,而是从学生的主观认知和需求入手,把学生的情绪反应放在第一位,让激发学生兴趣和提升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条件。兴趣是知识学习的原动力,兴趣能够让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热情高涨,并且随着兴趣的加深,对于舞蹈的后续学习产生源源不断的兴趣。有效延长学生学习舞蹈的持久性。有了学生主观上的学习心向,学会才会在面对舞蹈学习困难是做出正面的情绪调节,以便于更好的接受舞蹈学习中所蕴含的美育的熏陶。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高校学前教育的舞蹈课程开发就是为了贯彻落实美育的根本要求[5]。作为一门艺术性的课程,舞蹈教育要把艺术和现实相结合,要通过实际意义的游戏活动来增加舞蹈教育的实际联系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会到舞蹈的乐趣,把想象和自由的思维与客观事物相融合,展现出舞蹈教学更多的可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所进行的舞蹈课程,要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良好审美素质,有意义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借以来满足日益发展的舞蹈艺术课程的美育需求。高校学前教育舞蹈课程要专注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这一根本落脚点,以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个人思想创新能力为授课出发点和落脚点,旨在满足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所缺失的内在品质和现实需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开发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维尝试,让学生在开放、客观、积极、有深度的思维碰撞中体会舞蹈中美的内涵。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享受舞蹈,在表达舞蹈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感悟,形成独具一格的舞蹈风格,综合性地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从事艺术工作和教学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和引导,让以后遇到舞蹈问题时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解决思路。

(四)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基础技能的学习和设施的建设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开发最根本的服务对象是未来可能会成为舞蹈教师的学生们,而舞蹈课程的开发最终受众是学前生们,所以舞蹈课程的内容传授应该以基础性的舞蹈为主,旨在为学生传递审美的正确价值。这就要求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删除过于困难的舞蹈技巧,着重加大课程中基础性的技巧演示,让学生了解舞蹈基本知识和掌握舞蹈基本技能为教学首要内容。把基础性强的内容学会,把基础性内容的训练价值发挥到最大,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把握审美的舞蹈,而不是技巧的舞蹈。促进学生的舞蹈和示例的舞蹈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审美感受,变化为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增加学生对于舞蹈的认同感,内化舞蹈知识,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喜爱,为以后从事学前舞蹈教学打好基础。

有了高素质的舞蹈教师,还必须要有完善的舞蹈教学基础设施的物质保障,二者共同发力才能使舞蹈教学有效且多方式进行[6]。舞蹈教室是必需的场地,多媒体音频播放更是有利于舞蹈授课的气氛活跃,此外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都是为舞蹈教学保驾护航的有力武器。完善的舞蹈信息设备能够为舞蹈教学提供直观的影像和技术示范,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舞蹈,以及进行舞蹈的点评,实时发表自己的感受,以便于教师能够清晰地接受学生的反馈,并及时调整接下来的授课进程。舞蹈设备的完善,是有利于美育实施效率的提升,学生们能够调动起全身的感官,对于学习舞蹈以及体会舞蹈中蕴含的美的感悟更加深刻。使学生在审美、表达、兴趣以及自我成就感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满足。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舞蹈的艺术感悟,和艺术质量。进一步扩大学生学习舞蹈的范围,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贯彻落实美育的基本要求[7]

总结:总而言之,舞蹈作为美育的重要教育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且逐渐发展成一门有着特殊意义的审美科目。不论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举措视角,还是在未来学生工作需要视角,舞蹈教育所承载的审美教育理念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舞蹈课程的开发建构起了学生自身的审美和美育的良性发展融合体系。在实践中也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美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出发,有效地在人才培养和美的传递和发展两个方面落实,都提高了学生对于美的整体感悟,增强了对于发现美的敏锐性,让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面。

参考文献:

[1]连迪.学前美育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2.

[2]朱瑞杨.美育视野下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创新实践研究[D].广州体育学院,2022.

[3]肖莉.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美育定位[J].作家天地,2020(15):170-171.

[4]张延杰.舞蹈美育研究回顾及反思[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0(01):92-100.

[5]考慧竹.学前舞蹈基础性教学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8.

[6]喻欢,张芦菲.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美育之定位[J].黄河之声,2018(03):85-86.

[7]鲁霏飞.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的美育功能定位及实践[J].艺术科技,2014,27(0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