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化学-我的教学主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明理”化学-我的教学主张

孙淑芳

黑龙江省安达市第八中学  151400

摘要:高中化学的核心素养是"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这也是化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我认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真正落实素养理念,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明理"化学。基于此,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自己的"明理"化学教学主张。

关键词高中化学;"明理"化学;教学主张

一、我的教学主张提出背景

化学作为一门具有严谨、条理、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它的价值在于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中的物质现象,揭示物质变化规律及其本质,指导人们改造自然,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化学教学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就必须从化学知识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背后的道理。

所谓“明白化学道理,凸显化学本质”,就是要通过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实际,从而培养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地讲理和推理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紧扣问题本质、明白化学公式,进而推算出更多的化学内容,这便是我追求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目标,也是我在教育事业中努力的方向。

二、对于“明理”概念诠释

“明理”就是明白道理、知晓道理,这是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化学道理就是化学知识与化学规律。也就是说,只有学生能明白了化学知识背后的道理,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做到“明理”。从广义来说,包括知识、思想、科学方法等。从狭义来说,化学学科的定理、法则、推理,以及蕴含在化学中的因果、逻辑,规律等等都属于化学道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化学知识和化学道理是相互交融的。如果要让学生能“明理”,首先必须让学生明白化学的道理。在教学中我坚持“讲道理、讲知识、讲方法”,并坚持用化学道理去引导学生。这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优秀教师的特色不应局限于教学方法或模式,也应体现其对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反映他对学习和教学活动本质的深入思考。”这谈到的也就是“化学道理”了。

三、“明理”主要方面内容

(一)明确概念

在教学中,我会注重让学生明确化学概念的定义和内涵,避免模糊和混淆。同时,我也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深入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和应用。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必须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注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对化学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理性思考

化学是一门需要理性思考的学科,我会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较、推理等方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也会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物质间的共性和差异,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做到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提高他们的化学实践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明智选择。

(三)明智选择

化学知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我会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让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选择,让他们知道化学知识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到科技的发展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及必然性,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明理化学”对教师的要求

(一)教师自身能“明化理”

教师在教学中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明化理”的能力。“明化理”的意思就是要明道理,要理解化学的原理和规律,这样才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教师具有这种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去思考。

(二)教师需要“明教理”

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组织,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地整合,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信息和素材,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知识、理解原理、形成技能和解决问题。化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当然,教学方法也不能一成不变,它应该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做到多元性教学。

(三)教师需要“明学理”

“明学理”,就是在教师明化理、知教理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学习化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改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通过学习,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加工,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在备课过程中仔细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学习障碍、知识基础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教师才能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和内容,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五、“明理化学”的实施路径及策略

(一)营造有道理的教室氛围,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营造一种和谐、自由、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因此,在“明理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问题,让化学课堂成为孩子们抒发灵性的场所,让学生在化学中体验生命的乐趣,把学习化学知识当作一种享受。

(二)留足互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参与

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情景:教师先提出一问题,再让生举手回答,结果是指名一个同学回答后,有的教师则为了“方便、省时”,对着这位学生连续提出好几个问题,进行师生“一对一”的问答,全然不顾其他学生的课堂反应。这些做法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没有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联系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并留足时间,给予学生参与思考,讨论交流的空间,去思考,去探究化学问题的本质。

(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悟其理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教学时空中进行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各种方法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例如,对于物质的性质与变化,通过直观演示或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感性上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化学原理。

(四)方法导向实效到位,让学生学会说理

俗话说,化学是思维的体操,化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知识的获得,而且还包括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动手做实验”“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质疑—探究—总结”的学习习惯,在不断地质疑、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化学原理和化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我的“明理”化学,就是要摒弃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尊重、平等交流的“对话”式教育,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和思维空间,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体会和表达化学的本质,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让课堂充盈生机、智慧和活力,实现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