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2
/ 2

浅议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

何碧珊

佛山审计中心  

摘要金融机构在整体发展和运转中需要进行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也是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途径。涉及到内部审计时便需要内部审计人才的较好参与,这也会涉及到审计人才的培养。对部分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状况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很多金融机构的审计人才培养状况并不理想,相应人才培养中更是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将具体分析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状况,逐一分析相应问题并提出更为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才

    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是防范相应风险的一个基本途径,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前提是打造出一支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现阶段,金融机构内部审计的系统性和复杂性更高,审计工作也需要各位专业的人才参与与支持。很多金融机构在审计人才培养上进行了较多努力、尝试,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其在人才培养中较为被动,很多问题的出现也要求其在人才培养中进行更为有效的调整,并选用更为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

一、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概述

    金融机构所处行业的风险较高,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偏低,做好内部审计人才培养等工作,为相应审计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支持也显得尤为重要[1]。之所以越发倡导、关注审计人才的培养,与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从审计工作开展的角度看,审计人才较好培养并打造出更为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后,审计工作开展的顺利程度及审计工作质量均能进一步提升。从相应风险防范与应对的角度看,审计人才较好培养后,其在审计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也能进一步提升,这也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防范、化解相应风险。对各类型金融机构而言,其自然也要对新时期审计人才培养事宜进行更为充分的思考,并积极做好人才培养相关工作。

二、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缺乏系统规划

    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中涉及到培养主体的明确、培养方式的选用、专项培训活动的开展等诸多事宜,同时也涉及到对岗位人才进行的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事宜[2]。由于人才培养中涉及到很多工作事务,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自然较高。很多金融机构在整体发展中进行了人才培养尝试,但并未做好人才培养需求的分析,往往也没有做好相应规划。由于缺乏充分结合金融机构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规划,相应人才培养活动在开展上自然较为盲目。特别是一些中小型金融机构内,对审计人才培养事宜并未进行有效规划也会导致人才培养环境越发混乱,不同时期人才培养工作在开展上也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自然不利于高质量审计人才的培养。

(二)人才培养途径创新性偏低

    金融机构在审计人才培养中必然要选择一定的方式方法,基于具体途径才能对审计人才进行具体培养。现阶段,很多金融机构无法将审计人才培养投入转化为预期的培养成效,这与其并未选择较为新颖、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法有关。审计人才培养的途径较为单一且缺乏有效创新时,金融机构所进行的一些人才培养尝试很容易流于形式。例如,简单地分享一些审计相关政策、法规,通过群体性培训的方式进行审计人才培养虽然能够发挥出一定作用,但想要进一步提升相应人才培养的成效会较为困难。而忽略了基于人才培养需求较为机械地进行审计人才培养时,金融机构所进行的人才培养更加无法为审计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帮助,这也是人才培养途径单一对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的负面影响。

(三)人才培养针对性不足

     很多金融机构内所进行的审计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金融机构的审计部门内通常存在多个岗位,特别是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内,审计部门中的岗位类型、数量较多,不同审计人员通常负责不同层面的审计工作。从金融机构审计工作开展的角度看,相应审计工作开展中往往需要审计人员重点做好其所专项负责的审计工作,具体岗位工作在开展上也会对审计人员某一项或某几项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旦忽略了审计部门岗位设置状况和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人才培养便会缺乏针对性。在这一问题影响下,很多审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很难较好提升,审计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效自然较差。

三、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金融机构实际进行人才培养规划

     在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中需要科学的规划方案作为基础,具体来说,立足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基于具体规划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地进行审计人才培养十分可取[3]。例如,某中小型金融机构在2022年将审计工作作为了内控体系中的核心工作,并重点做好了审计人才培养规划。该中小型金融机构首先对审计人才队伍建设状况、审计人才培养需求等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将审计部门、人才资源管理部门作为了基本的人才培养主体。在具体的审计人才培养规划方案中,审计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审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得到了明确。这一方案较好确定后,审计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也更为明显。因此,其它金融机构也应当立足自身实际做好审计人才培养规划,营造出更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二)基于互联网驱动人才培养创新

    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中需要进行不断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金融的成熟度较高,基于互联网驱动人才培养创新也较为可行。例如,金融机构可以将线上培训+线下培训作为新型审计人才培养模式。在线上培训中,金融机构可以基于网络分享金融机构审计工作开展相关政策、法规,同时也可以借助线上会议系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人才培训。同时,金融机构也可以结合审计相关的自主学习平台引导审计人才在线上进行自主学习,将这一审计人才自主学习方式作为人才培养中的一个新形式。线下培训中,金融机构可以在线上搜集审计案例,通过案例解读、分析、模拟实操的方式进行培训。不断多元审计人才培养方式,并较好丰富人才培训资源后,金融机构审计人才培养的内涵也会越发丰富。

(三)以人为本基础上提升人才培养针对性

    以人为本应当成为金融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审计人才队伍建设和审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指导性理念,从实际出发也应当成为审计人才培养中的基本原则。例如,金融机构可以对审计工作开展状况进行大致分析,对不同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履行状况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审计工作能力。此后,金融机构可以与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相关沟通,进一步明确出其在接受培训和进行职业相关学习上的需求。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应当结合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培训活动。部分机构内大部分审计人员对大数据审计的了解程度较低,金融机构便可以针对性结合大数据审计这一新审计方式组织审计人员学习,通过专项培训活动的开展更好进行审计人才的培养。

结语

    各金融机构应当将审计人才培养作为人才战略中的基本内容,并积极做好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审计人才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也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因此,金融机构在审计人才培养中也要做好回顾与分析,重点做好人才培养问题的定位。在较好分析问题诱发原因的基础上弱化相应问题的制约性影响,并不断积累更为成熟的审计人才培养经验,以此支持后续人才培养活动的高质量开展,给予金融机构专业审计人才培养,以及高质量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事宜更多帮助。

参考文献

[1]谭函梅.多元融合视角审计助理人才培养“三创三融”探索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22(28):117-119.

[2]曹亚军.信息化时代审计人才培养管理探究[J].航空财会,2022(3):3-4.

[3]戴梦露.新形势下我国审计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研究[J].市场周刊,2022(3):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