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

郑甜甜

身份证号:37088319880902626X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对比装配式施工、现浇式施工设计关键经济技术指标,比较分析两种施工模式下土建、装饰、电气、采暖、给排水工程成本,深入分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成本偏高的具体原因,并从预制件设计、加工、运输、安装四个环节提出成本控制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实证研究

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新型工程形式,可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在推动建筑工程行业产业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工程,但其缺少成本分析以及核算体系,为此,装配式与现浇式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探索性与现实性,可以帮助投资者、决策者利用更多实证信息制定有效管理策略。

1工程概况

某地建设装配式住宅项目,总建筑面积4714m2,基于相同的投标文件与图纸,对装配式设计、现浇设计下建筑工程成本展开分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所示,可以看出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土建工程成本比重最高,相当于现浇建筑土建工程施工成本的1.5倍;且计算结果显示装配式建筑平米造价高出现浇设计7.28元。

2装配式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

2.1土建工程成本对比

土建工程实施中装配式建筑均采用预制件,减少现状浇筑、抹灰等工程量,虽然节省一部分费用,但预制件加工、运输以及现场安装产生的人工费用、机械费用、措施费、塔吊基础等费用明显增加,使其平米造价高出现浇建筑土建工程平米造价766元左右。

2.2装饰工程成本对比

装饰工程实施中装配式施工模式在土建工程已经完成部分抹灰,因此,抹灰量上投入减少,致使装饰工程成本明显低于现浇建筑装饰工程成本。

2.3电气工程成本对比

装配式建筑电气工程实施中为了避免出现差错,预埋件以及配电箱数量远远高于现浇建筑电气工程,因此导致平米造价偏高,但因土建环节创造了便利条件,降低施工难度,装配式电气工程施工中措施费、人工费有所减少,从而使总体造价低于现浇建筑电气工程。

2.4采暖工程成本对比

装配式建筑采暖工程成本偏低,主要因施工中减少塑料给水管成本投入,仅为现浇建筑的64%。

2.5给排水工程成本对比

装配式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塑料排水管、铸铁排水管、消防焊接钢管成本偏低,使其平米造价比现浇建筑给排水工程低15.72元。

3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偏高的原因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出导致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高出现浇建筑工程成本的主要原因在于,装配式建筑土建工程造价过高,虽无现浇或仅有少量现浇,节约一部分措施费,但工程预制件的成本也明显高出现浇。而土建工程中,桩与地基基础工程、预制构件及安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含模板)、塔吊基础及其他、抹灰工程、措施项目均为主要支出,仅预制构件及安装成本则达到6764707元,而在现浇建筑工程中无需支出这笔费用。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税费、设计施工一体化、生产规模、定制生产方案均是影响预制构件成本的因素。为了方便管控,将其成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固定成本,即土地、设备等投入生产的固定支出;第二部分为可变成本,是指动力、材料、人工等成本,随着预制构件产量变化而变化。目前装配式建筑工程中使用预制构件量过大,单位预制构件产品固定成本偏高,但其有下降空间,降低固定成本比重,可以使总成本降低。而装配式建筑工程数量不断增多,固定成本也有更大的下降空间;在我国扶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背景下,税费上也会获取一定优惠,因此,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讲,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有大幅下降空间[1]。

4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的建议

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相比,无需进行现场浇筑,减少建筑行业作业生产能耗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是践行绿色低碳、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国家大力鼓励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也提供诸多利好政策,但对于其成本偏高问题,仍需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寻找有效控制策略,积极应对,提高工程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4.1预制件设计成本控制

预制件设计应遵循灵活原则,先逐一设计组成结构的每个部分,并分析其内在联系与彼此作用关系,转变传统设计模式中突出大型整体性的设计思路,以便使预制构件有更高的灵活性,一旦在施工中发生设计变更,也只需对小部分结构进行调整,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同时,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使用相同的设计结构形式,提高相同构件重复率以及预制率。预制率与工程成本成反比例关系,提高预制率可以节约现场现浇成本、提高塔吊等重型设备使用效率,减少脚手架、满堂模板的使用;而构件重复率高,可以减少模具种类,提高模具周转次数,也可以降低成本。

4.2预制件加工成本控制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设计人员提前将预制构件设计图发给预制工厂,工厂根据设计要求制作对应尺寸、形式、结构的预制构件,由于多为柱、剪力墙等结构,预制构件具有笨重、体积大的特点,组模、拆模速度慢,生产效率也偏低,也会导致成本增加。因此,为了降低加工成本,应选择具备生产流水线的工厂,流水线上下料、振捣、养护的位置相对固定,可以采用自动化设备与程序进行控制,既方便对预制构件质量的把控,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同时,流水线生产可以采用磁性模板工艺,提高边模质量,与普通边模相比其价值体现在延长模具平台使用寿命上,可以降低生产加工环节模具成本[2]。

4.3预制件运输成本控制

预制构件因体积、重量、易破损问题,运输成本也较高,因此,在运输成本控制中,应选择合适运输车辆,适当时可以对传统运输车辆进行改进,提高单车装载量,并基于预制构件的特点增加隔振、减振类保护设施,降低运输过程中因构件破损造成的损失;且运输装配环节利用操作灵敏、精度高、带有防摇摆功能的吊装设备,节约装配时间,也减少人工消耗。

运输前要提前规划好线路,对运输途经路线进行实地考察,确认道宽、限高、限载等要求是否对运输存在影响,尽量避开车流量较大线路;运输前必须做好构件固定,禁止出现堆放不稳倒塌事件;且运输车辆之间要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运输状态,到达施工现场直接将构件放在指定位置,减少二次运输。

4.4预制件安装成本控制

在预制构件安装环节控制成本应从减少损耗出发,吊装前必须做好检查,确保万无一失,避免损坏构件,也预防现场安全问题;也要保证吊装效率,尽量选择少量人工配合重型机械模式,提高安装效率,但也要保证安装方法合理,例如在剪力墙构件安装时,如果选择单片墙体安装,并采用套筒胶锚连接方式安装效率则较低,而直接预制圆孔板剪力墙、双叠合墙,可以使安装效率提高3~5倍;此外,装配施工环节应采取分段流水作业,允许现场同时进行多工序作业,也可以提高安装效率,节约成本[3]。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几年来的工程实践中还暴露出各种质量缺陷,其发展的必要性和可持续性已经显现出来,因此需要我们对其深入研究。综上所述,经过对比分析与实证研究发现,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偏高,会对其推广造成阻碍,但无论从建筑企业发展还是行业未来发展装配式建筑生产模式均具有传统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应积极利用其优势开发更多的效益,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工程良好发展,提高建筑装配化率。

参考文献:

[1]李国成.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J].建材与装饰,2020(18):137+140.

[2]彭朝发,牛琪瑛.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2):208.

[3]李奇,李娟.装配式建筑工程与现浇建筑工程成本对比与实证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9(1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