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服务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服务在小儿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叶凡张超红 

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 邮编435000

【摘要】目的:研究基于肢体语言沟通的个性化护理服务对小儿护理的影响与效果。方法:将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之间我院儿科收治的儿童患者随机抽取83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医护人员对对照组儿童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模式上采用肢体语言沟通和个性化护理服务的融合康复护理形式。对比两组儿童的护理满意人数以及儿童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儿童患者护理满意人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提升,观察组儿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强于对照组,数据统计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将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服务运用到小儿护理中,能有效加强儿童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帮助幼儿加快身体健康的恢复。

【关键词】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服务;小儿护理

肢体语言沟通是指通过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接触等非语言性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个性化护理服务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位儿童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等因素。在小儿护理中,由于多数儿童无法以口头方式清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需要医护人员通过观察儿童的动作、表情和眼神,有效准确地理解儿童的需求,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此提高医患沟通效率,增强儿童对护士的信任感。有效提升儿童护理治疗的顺应性,以此促进机体恢复,还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83名儿童患者,征得其家长同意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儿童患者41名,包含男27名,女11名,年龄3-11岁,平均年龄(6.49±1.94)岁;对照组儿童患者42名,包含男29名,女13名,年龄4-13岁,平均年龄(7.17±0.98)岁。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方面均无明显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医护人员正常进行治疗恢复进程询问、用药饮食方面的指导以及儿童身体各项指标的定期检测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额外对患者进行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共同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 建立标准化沟通流程:医护人员需要在儿童患者入院检查时问候并欢迎患儿及家属,以亲切的语言缓解儿童的紧张情绪。再通过详细的评估与建议,了解患儿的生理状况、心理特点及家庭环境,为患儿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教育与支持,帮助患儿及家属正确认识病情,提高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依从性;(2)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医护人员需要针对小儿生理特点、家庭环境和背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短期目标应关注患儿当前的需求和状况,如减轻病痛、控制感染等;长期目标则关注患儿的全面康复,如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通过综合评估与制定目标,为每个患儿量身定制最佳的护理方案;(3)提供持续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患儿进行评估与检查,全面了解儿童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变化及家庭支持情况。同时,家属应该确保遵医行为和用药安全,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操作,保护患儿在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安全。当发现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护理方案,为患儿提供全面、持续的护理服务。

1.3观察指标

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人数以及儿童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定期记录比较,采用计量方式,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非常满意三方面;治疗依从性分为不依从、一般依从、完全依从三方面。以此了解运用肢体语言沟通综合个性化护理服务对儿童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值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肢体语言沟通综合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康复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人数以及儿童治疗依从性均无明显区别,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强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儿童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对比(x±s)

指标

时间

观察组(n=41)

对照组(n=42)

t

P

护理满意人数

不满意

2

23

24.5281

0.0000

比较满意

21

11

5.4863

0.0190

非常满意

18

8

5.9578

0.0150

儿童治疗依从人数

不依从

1

21

24.0913

0.0000

一般依从

20

11

4.5246

0.0330

完全依从

20

10

5.6051

0.0180

3讨论

儿科护理不同于常规护理,儿童的表达能力有所欠缺[3]。传统护理方式在儿童患者中无法发挥显著作用[4]

。因此肢体语言沟通综合个性化护理服务在儿童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儿童患者护理面对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在患儿的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疾病抵抗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儿童患者对疾病的反应较为特殊,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运用肢体语言沟通综合个性化护理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患者护理的特殊需求,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与发展。

本次实验随机选择了83名儿科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实验,根据实验结束得出的数据结果显示,在基于综合了肢体语言沟通和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康护护理干预的儿童患者,其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多数具有完全依从性,对比对照组更加热情、听话;观察组患儿及家属的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也具有明显优化。而未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综合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康护护理干预的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哭闹、烦躁等不稳定情绪,给患儿的健康恢复带来了极大的阻碍。研究结果表明,肢体语言沟通综合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康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儿童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增强医院服务的满意程度,从而降低了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可见,小儿护理工作中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应用具有积极作用和价值[5]

综上所述,对儿科患者进行肢体语言沟通综合个性化护理服务的康护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儿童患者对治疗行为的抵触情绪,提升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帮助患儿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值得全面推广。

【参考文献】

[1]黄仕梅.小儿护理中联合采用肢体语言沟通与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4):1910-1912.

[2]付苏.小儿护理过程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9):96+95.

[3]戚玉凤.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24):48-49.

[4]史华娟.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护理工作中实施的作用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23):97.

[5]曹静,毛丹,薛佳艳.个性化护理联合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小儿护理工作的效果[J].名医,2020(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