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研究

崔雨婷 

安徽地源不动产咨询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土地资源自始至终都是关系到整体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速度有了明显提升,同时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视程度与关注度不断加大。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视域;农村土地管理;措施

1新农村建设的概念

新农村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措施,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促进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注重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通过修建农村道路、改善供水条件、普及电力和通信设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和交通条件。(2)提高农民收入。新农村建设致力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途径,促进农民的农业增收和非农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3)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关注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加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服务,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同时,注重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推动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4)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的意义

(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合理的土地管理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调整土地结构,优化农田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2)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通过健全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流转权和经营权,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权益得到保护,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强农民的土地经营积极性和发展动力。(3)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利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利用。通过科学规划和布局,合理安排农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不同功能区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农村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4)推动农村城镇一体化发展。农村土地管理是农村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基础。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农村土地,可以促进农村城镇一体化发展,推动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融合,实现农村和城市的互动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就业增收。(5)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可以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功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路径

3.1合法使用农村耕地,带动农业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带领农民科学规划农村生产用地和住宅用地具有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地方政府需要全面考量土地矛盾尖锐以及空心村等诸多问题。通过提倡农民集中居住,节约农村土地资源,扩展农民生活范围,使农业生产可以朝着集约化、科学化与专业化方向迈进。故而,在农村土地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要明确自身职责与作用,根据相关政策,激励农民认同集中居住,并落实行动,保证房屋建设可以充分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切实提升农村土地资源实际利用率。此外,地方政府还要重视居民区建设,为农民创造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农村生产活动高质量开展提供更大便利。

3.2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合理控制土地征用

当前,多数农民因对土地资源的依附感,不愿流转土地,约束了农业的规模性发展。若想有效解决该问题,地方政府组织要为城乡创建完备的社保制度,力图完美解决农村居民在土地流转、征用后面临的生存问题。首先,由政府组织创建土地价格评估机构,科学使用土地资源,避免耕地受到破坏。其次,加强商业用地补偿。在管理农村宅基地方面,应严格按照土地政策落实,并加强对农村地区住房标准化、合理化监管,禁止在任何农用耕地上私建房屋。在此基础上,还要严格监督农业经营主体,不可改变土地耕种性质,保证农民合法权益,即便土地流转也不会损伤农民利益,破坏土地生产能力,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流转的积极参与者与主要受益者,以此助力新农村建设。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村干部与领导的特殊作用,帮助农民全面了解土地流转价值及相关政策,从而选择支持土地流转。

3.3优化土地公共政策,打造农村民主平台

首先,利益协调和表达。农村土地管理利益协调即指为建设和谐社会、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纠纷,相关利益主体对土地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展开协商,优化利益关系,保证各方平衡。而农村土地管理利益主体表达,即指借助书面与口头方式清晰记录土地管理利益分配情况,保证主体利益各项合法权益。基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地方政府要公平公正,科学调整各方利益关系,必要时可采取相应措施协调土地管理利益纠纷,助力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正常推进。自改革开放后,中国由最初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经济建设获得较大成就,且大众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升,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同时,国内土地制度也出现相应变化,以土地承包经济流转制度为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渐渐向市场化发展。其次,优化农村土地管理利益诉求机制。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用土地逐渐向工业领域转变是必然趋势,该过程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如农村居民、政府组织和开发商等,土地利益管理复杂,无法避免出现利益分配失衡问题,这就意味着及时调整土地利益关系尤为重要,既是新农村建设提出的需求,又是保证农村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所以,地方政府可通过创建利益诉求预警以及调节规范机制,解决土地管理纠纷,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推动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其中,在利益诉求和预警约束机制建设中,应着重反映不同利益主体的表达,使农民可以参与到农村土地管理决策中,为协调各主体利益做好准备,打造民主平台。

3.4落实城乡一体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1)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农村土地资源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对于促进农村发展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可以加大土地确权和承包权保护力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此外,还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土地流转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2)提升土地利用集约性与合理性。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如何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利用土地,提升农村土地的集约性是重要的问题。可以通过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土地的经济价值等方式,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后,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土地管理已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环节,不仅关乎着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还影响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其意义不言而喻。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农村经济水平提升就代表国家经济水平提升,而农村经济主要由农民农业生产所创造。由此,地方政府组织要根据农村实际状况,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帮助农民有效解决经济收益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东方,刘瑶,严静,等.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法治思维[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9):40-44.

[2]吴淑君.新土地管理法下农村土地征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2(08):186-187.

[3]柳可,张涛,彭开丽.价值追求指导下农村土地管理政策中的公平与效率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07):8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