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肖启露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一人民医院 663599

【摘要】 目的 分析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接受中医针灸、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到本院接受者治疗的患者122例,均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进行研究,各61例患者,分别接受单纯西药治疗、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存在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临床效果

    面瘫书一种因为面部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部肌肉瘫痪,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较高,主要是因为患者的茎乳突孔当中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损害,多为一侧发生疾病,发病非常的急,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口眼歪斜表现,不能做出鼓嘴、闭眼、抬眉等动作[1]。这一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患者身上,发病后需要及时治疗,否则患者可能会出现轴突变性,影响患者的恢复以及日常生活。西医治疗对这一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极易复发[2]。中医治疗主要采取针灸治疗方式展开治疗,取得了比较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因为神经功能恢复的速度较慢,所以在治疗期间还需联合康复治疗方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本次研究主要选取122例患者进行治疗分析,现对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122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1例。对照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24~65岁,平均(45.10±3.30)岁;试验组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23~66岁,平均(45.26±3.83)岁。比较两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西医治疗:(1)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皮质类固醇激素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口服尼泊松片,发病当日开始口服,第一次口服60mg,然后每日逐渐减少5mg,连续治疗12d。(2)指导患者口服阿昔洛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每日口服3次,每次0.2mg,连续口服4周。(3)指导患者口服维生素B1片,每日口服3次,每次10mg;指导患者口服甲钴胺片,每日口服3次,每次10mg;(4)指导患者口服扩血管药物地巴唑片,每次20mg,每日口服3次,连续口服4周。

    试验组患者接受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操作如下:(1)针灸治疗:选取患者的风池穴、人中穴、迎香穴、丝竹空穴、承浆穴、合谷穴作为主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配穴。如果患者鼻唇沟平坦则选择翳风穴、地仓穴、颊车穴;如果患者面颊板滞则选取巨髎穴、四白穴;如果患者眼睛无法闭合则选取照海穴、攒竹穴、阳白穴。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之后采取不同方式进针,得起之后进行转捻补泻法,每个穴位留针30min,每日进行1次。(2)康复治疗:①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详细为患者讲解面瘫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疾病再次发作。②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家属采取正确方式对面部进行热敷,然后指导患者进行鼓腮、闭眼、露齿、吹口哨、张嘴、抬眉等运动,每次锻炼时间需要超过5min,每日进行3次。③穴位按摩:医护人员需要每日对患者患病一侧的穴位进行按摩,每日1次,每次30min。④心理护理:对患者日常心理变化进行观察,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为患者讲解临床疾病成功治愈的案例,让患者保持足够的信心接受治疗。

1.3观察指标

    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患者可以正常进行面部动作、闭眼等,面部肌肉功能完全恢复为治疗痊愈;经过临床治疗之后患者可以进行部分面部动作,能够完成闭眼动作,面部肌肉部分恢复为治疗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仍然无法进行面部动作为治疗无效[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 试验组、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n(%)]

组别

例数

治疗痊愈

治疗显效

治疗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61

42(68.85)

18(29.51)

1(1.64)

60(98.36)

对照组

61

35(57.38)

11(18.03)

15(24.59)

46(75.41)

X2

14.009

P

<0.001

  1. 结论

周围性面瘫属于面部神经病变在属于面部神经病变之一,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面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受寒、病毒感染等等,患病之后患者大多会表现为口眼歪斜等临床症状,无法完成鼓嘴、抬眉、闭眼等动作。该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治疗难度相对较高,疾病急性期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会留下部分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所以临床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展开治疗

[4]。中医认为导致患者出现此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筋失所养、气血阻滞肌肉,临床主要治疗原则为“通络疏风、化瘀活血”,主要采取针灸联合康复治疗方式展开治疗,可使患者局部水肿、缺血情况得到良好改善,修复周围面部神经损伤,促进神经再生。中医针灸治疗还可对患者毛细血管进行调节,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帮助修复微循环,缩短炎性物质渗出时间,进而促进新陈代谢,使患者疾病症状得到有效缓解,预后效果良好。经过本次研究可知,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治疗干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彦君.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护理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1):253-254.

[2]黄海秋.探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效果探究与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7):36-37.

[3]张兴鹏.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临床疗效[J].智慧健康,2020,6(09):144-145.

[4]边伟.探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对比[J].现代养生,2019(1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