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邹丹

乌兰浩特市人民医院兴安盟乌兰浩特137400

摘要:观察分析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21年6月—2022年9月于医院接受胃部疾病治疗的患者中,选择80例进行观察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保守组40例及手术组40例,针对保守组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而手术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保守组患者经过保守治疗,有30例患者被治愈,但依然存在10例治疗无效的患者;而在手术组中,患者接受治疗后,有38例患者被治愈,仅有2例患者治疗无效,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组患者,P<0.05。结论:对胃部术后出血患者实施手术方法治疗有良好疗效。对于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而言,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无法保证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容易增加未治愈患者的痛苦,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不良影响。而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增加治愈患者数量,还能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见,手术治疗方式对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的治疗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普外科;胃部手术;出血情况

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胃部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常见的胃部疾病有胃穿孔、胃癌以及胃溃疡等,容易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且威胁着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针对胃部疾病的治疗而言,多数医院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而少部分患者会在术后出现出血的问题,使得患者变得更加焦虑和烦躁,且伴随着恐惧心理,无法保证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为了规避术后出血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需要针对胃部术后出血患者进行调查,明确引发胃部出血的具体原因,了解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方法,如急性胃粘膜病变或者吻合口出血等,需保证胃部出血处理方法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会采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方式,但很难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而采用手术的方式,可以提高治愈率。本次研究中针对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6月—2022年9月期间于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胃部疾病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合理选择入组标准,患者中包含不同类型的胃部疾病,且需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胃穿孔修补手术,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保守组与手术组,每个组别中有40例患者。其中手术组中包含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范围在32—65岁;而保守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范围在34—66岁。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不存在明显差异,如性别、年龄等,P>0.05,可以进行比较。选择患者时的入组标准为接受胃部手术治疗后,患者存在黑便及呕血等症状;完成胃部手术后的24h内有出血现象;患者及家属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相应的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排除标准为精神意识模糊、存在严重并发症或个人资料不完整等情况。

1.2 方法

针对保守组开展保守治疗工作,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结合对患者呕血及黑便等情况的分析,合理选择处理方法。如果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或者属于轻微症状,需引导患者进行禁饮禁食;如果患者的以上症状明显或者存在严重发展的倾向,则应该在每次呕血后,立即漱口,同时,利用冰袋冷敷于左上腹位置;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黑便或者呕血症状,则应该严格限制患者的日常活动,并利用胃吸管将患者胃部的积血及时吸出,通过静脉滴注进行药物治疗。

针对手术组来说,需要为患者提供手术治疗,前提是以保守治疗方法为基础,医院需要做好患者基本情况的调查,综合评估患者的贫血及营养不良的程度,并配合利用生理盐水洗胃,增强生理盐水的用量控制意识,通常保证不超过400—800ml的范围,将患者的耐受情况作为基础依据,合理增加或者减少生理盐水的用量,并配合进行胃肠减压。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医生需正确引导患者进行平卧,严格按照专业规定进行麻醉操作,为了强化治疗的针对性,应明确胃部出血位置及引发出血的原因。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确治愈及无效的患者人数,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计算。其中治愈的标准为患者的呕血或者便血等临床症状消失,且在手术或者保守治疗后没有出现黑便或者出血的情况;而无效则表示通过治疗,患者的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严重发展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利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利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量资料,并通过t和X²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分析保守组和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手术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保守组,(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组别 (n) 治愈 无效 总有效率

保守组 40 30 10 75.0

手术组 40 38 2 95.0

3.讨论

新时期发展环境下,给人们生活质量及生活品质的提升带来动力,人们逐渐提高对饮食质量的重视,且食物种类变得丰富化、复杂化,且受到很多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胃部疾病的发生概率。通常情况下,多数胃部疾病为慢性病,很多患者在患病初期感受不到明显的症状,但是在疾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疼痛、呕吐以及恶心的症状,增加了治疗难度。而立足于实际情况的角度进行分析,虽然部分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但是依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问题,且通常在术后的24h内出血概率较高。为此,应该加强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关注,了解患者术后的黑便及呕血情况,如果发现以上症状,需第一时间与主治医生联系,掌握患者的真实情况,编制科学完善的治疗方案,确保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为当很多胃部疾病出现明显症状时,通常相对较为严重,所以,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通过分析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能够明确手术后胃部出血的概率为1—2%,虽然出血率较低,但依然容易给患者带来巨大的伤害。引发术后出血的主要因素为患者自身条件及医生操作水平等,为了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概率,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调查分析,掌握患者真实的身体状态,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急性炎症感染,了解患者发生休克的概率,做好手术的综合评估。同时,针对患者的手术治疗而言,应该保证医生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各项操作,确保医生的医术水平能够满足实际要求。此外,针对手术后的24h,进行认真观察,主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呕血、黑便等症状,及时做好引流工作。如果明确了患者术后的出血症状,则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止血处理方式,以防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本次研究中,能够明确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率更高,手术治疗具备较高的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汤强.浅析普外科胃部手术后出血的临床治疗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7):86+97.

[2]杨永明.普外科胃部术后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J].人人健康,2018(08):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