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影响分析

吕欣蔓   蒲君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 637000

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GSES及HAMA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以及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干预,研究组GSES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A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能够缓解其焦虑状态,增强其自我效能,有利于治疗顺利开展。关键词:认知行为干预;维持性血液透析;焦虑;自我效能。

尿毒症为肾衰竭终末期表现,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疲乏、水肿以及食欲不振等,需要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由于长期血液透析,部分患者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再加上对于自身病情认知程度不够,其医嘱依从性可能下降,会对实际临床疗效产生较大影响,这就需要对患者进行适当引导,让患者转变不良认知,克服负面情绪,并做出正确行为,认知行为干预恰能够发挥此作用[1]。我院对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了认知行为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选入者均确诊为尿毒症,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透析时间超过5个月,自愿配合研究。排除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精神异常或认知功能障碍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向其阐述其病情、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作用、透析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饮食控制、营养摄入、用药注意事项等,定期开展随访,给予针对性指导。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开展认知行为干预,组间认知行为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肾内科医师1名、护士长1名、2~3名护师。小组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结合以往经验拟定健康教育路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认知行为干预。(1)认知疗法。第1周,对患者实施认知疗法,通过集体健康宣教、个体面对面交谈、微信主动推送信息等方式,让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病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在干预过程中向患者阐述成功治疗方案,以此来增强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并转变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2)行为干预。第2~3周,对患者实施行为干预。在小组引导下,让患者意识到行为转变的重要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包括生理状态、病情控制情况、心理状态等制定个体化行为改变方案。通过案例、心理疏导、引导、教育、交谈等方式,让患者意识到部分行为偏差,如用药不规范、饮食不合理等,指导其纠正行为偏差,并在患者家属协同监督下,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情绪疗法。第4~5周,引导并鼓励患者表达真实情绪,通过倾听、沟通等方式,了解患者真情实感,与患者进行讨论,逐渐引导患者摆脱不合理认知,建立正确的信念,并让患者能够通过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适当发泄负面情绪,指导患者放松身心,如音乐疗法、深呼吸法、冥想等,不断增强患者治疗信心。(5)心得交流。第6周,组织所有患者开展1次集体会议,鼓励患者分享自身成功经验,以供其他患者参考。同时指出患者依然存在的健康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顺利开展提供支持。

1.3观察指标采取GSES自我效能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效能,量表记为25~140分,分数愈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愈优[2]。另外,采取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生存质量进行评价,评分愈高说明患者焦虑愈严重[3]。

1.4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 19.0 对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 x±s )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以及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经过干预,研究组GSES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AMA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常呈进行性发展,多数预后不良,多数患者需要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来延续生命,在长期的透析治疗中,患者多数会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压力产生抑郁、恐惧、焦虑等多种情绪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理性情绪疗法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是在“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治疗整体模型,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不合理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本组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其SDS和SAS评分均较高,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总分,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经过综合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两因子评分均明显降低,说明以理性情绪为核心的认知干预改变了患者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负面情绪。既往研究发现,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以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导致生活质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群。本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项因子均明显低于常模水平,干预前后比较,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分值明显高于干预前,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变化不明显,表明认知行为干预纠正了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表现在生理机能上的BMI和PA指标也在干预3月后明显升高。总之,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明显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苏容,朱湘竹,范亚平.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108例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9(6):466-467.

[2]方海燕,余霞,贾小丽,等.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态分析及心理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1):34-35.

[3]郭海纹,崔岩,魏丽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406-408.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94,235.

[5]许军,胡敏燕,杨云滨,等.健康测量量表SF-36[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2):150-152.

[6]龙卿志.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干预的初步探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460-464.

[7]岑琼,王君俏,王永芬,等.2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3):186-188.

[8]Jadoulle V Hoyois P.Jadoul M.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hronic hemodialysis:some somato psychic determinants[J].Clin NePhrol 2005,63(2):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