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素质教育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对素质教育的思考

张红宇

淄博职业学院255000

摘要: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确立语文素质教育观,在阅读、写作等方面全面渗透素质教育思想,让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    方向    发展

素质教育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新时期对教育理解的不断深入,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它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已有的理念和行动。于此,我就语文素质教育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求正于同仁。

一、确立语文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一种理念,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解决教育的普及性问题,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上学,都能接受教育;第二是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让学生主动发展,人才规格才会有多样性,就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这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传统教育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便于操作的应试教育,是一种选拨式、竞争式、教条式的教育,素质教育观是人才观,应试教育观是升学率。“人才”观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是一种追求,是一种观念的升华,素质教育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期望值的实施,是活泼的,欢愉的,而应试教育则“老守田园”,管、卡、压,教师是管教,不顾学生的反应,盲目填灌。

二、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心理历程。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从语言符号中获得意义的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现行语文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为重点,应该是素质教育时代赋予教师的基本任务。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成为充满思想活力的开放的动态思维过程,成为具有丰实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理性思考的心理过程,成为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激发创造的学习过程,学生阅读品质的形成过程。

第一、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以读书为乐事是阅读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勤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首先,激发兴趣,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多读教材,把握语文的思想蕴含和文化内涵,做到阅读认知教学、智能训练、人格教育的结合与统一。其次,理性升华,阅读是接受人类文明成果,继承精神领域的遗产。前人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交到我们手上,接受这份礼物,在短时间内了解吸取中华几千年精神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新认识历史,审视历史文化。因此,教师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学生对阅读的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品味。再次,以读为乐,学生在阅读中有了许多收获,受到了成功的鼓励,作为认识主体的价值和潜能,让学生自己去品尝,去领悟阅读的乐趣,经过长期的阅读,经过不断地劳动最后是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这种乐趣中成长。

第二,发挥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学生的阅读是教师永远不可代替的,教师只能从阅读方法、阅读技巧、阅读内容上加以指导或引导,充分让学生去感知、发现、辨别、理解到再认识的活动过程,从而让学生达到阅读的个性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书库,从学校到社会,博览群书,通观社会,汲取丰富多彩的文化乳汁。

第三、指导学生质疑。阅读的重点不在读,而在用心思考。完整的阅读过程是感知—感悟—理解—评价—再创造过程。阅读作为精神的享受,作为对美的追求,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学会思考学会质疑。首先是要激发学生大胆思考,敢于质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的思考方式或思维模式,充分发扬课堂民主,给学生思考的权利,创设和睦、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的思考独立化、个体化,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人生积累去思考,去理解,以获取更多的更高层次的知识以及人生感悟。

第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阅读进程中,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大胆新奇的想象联想等思维方式,让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求发现问题。阅读归根结蒂是为了创造,从阅读中获得感悟,超越了自我是创新,超越了前人是创造。要做到继承而超越,借鉴而创新。因此,阅读创造是认识的质的飞跃,是不断想象的心理反映和批判性思维的反映,是高水平心理素质的综合表现。

学生阅读品质的培养并非易事,需要教师教学耐心,教育创造,并持之以恒,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做人品质,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三、关于写作教学

写作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学生在踏上社会,步入高校,往往写不成一篇像样的文章,面对学生写作能力较差,文字表达素质不佳的现状,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反思。

塑造学生的心灵,是作文教学的源头。作文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必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其他学科比较,作文与思想的关系更为密切。因为没有思想就没有语言,没有正确的观念为指导,就写不出思想感情真实、健康的好文章。学生正处于思想观点的形成阶段,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在现行语文教育中,许多老师忽视思想教育,就作文论作文,学生为作文而作文,其缺乏思想的光芒和感人的力量。文如其人,言为心声。魏书生认为:“文章的神的感染人,教育人的力量,取决于写文章的人的人格力量,教学作文,必须教学生做人。”作文教学的源头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既教作文,又教做人是作文教学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兴趣,把写作作为学生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生一旦与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主动钻研,乐此不疲,甚至可以步入灵感顿生,下笔千言的佳境。教学中要注意低起点,多鼓励,命题切合学生实际,写作形式多种多样,力争将写作变为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写作“会使自己的头脑更清醒,更无知,更坚强,更轻松,会使自己和别人相处得更和谐”。写作一旦成为一种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

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窄,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时常常收肠刮肚,无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编滥造。本文认为,应该把学生从课堂上解脱出来,让他们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寻找素材,激发灵感,学会写。魏书生说过:“中小学作文规范不宜讲得太多,讲多了束缚学生手脚,反倒不会写文章了。”打消学生写作文的顾虑,让学生放开胆子,走出课堂,用自己的眼睛来看世界,看生活中的一切,用心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不断积累素材,积累情感,从而生发写作的欲望,写作的灵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语文素质教育中,更应该强调的是一种创新精神。教师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发展,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一代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语文教育涉及面广,头绪多,影响大,改革的难度不言而喻,有目共睹。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坚定不移地走素质教育的道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