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绿道规划建设研究——以“三河一山”绿道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西安市绿道规划建设研究——以“三河一山”绿道为例

孙佑铖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民对高品质城市环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绿道作为一种线形开敞空间,不仅承担了城市生态修复的生态功能,更是串联城市景观节点,链接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融合了环境、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文章通过案例研究,明确绿道的分级分类和定义,通过解读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建设的特色,提出了城市绿道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道,三河一山,生态修复

1绿道的发展进程

1870年,游历欧洲归来的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厌恶了美国格子状复制的街区规划,认识到将绿地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性,修建了伊斯顿公园路。20世纪90年代当国外在进行轰轰烈烈的绿道活动时,我国才慢慢尝试着引入绿道的概念。2010年前后,我国绿道建设从珠江三角洲地区兴起,随后在浙江、安徽等地推广发展,10年间,绿道已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规模。截至2018年底,我国共建设绿道5.6万公里,其中2018年新增绿道1.4万公里。2018年后至今,全国各地多措并举推动绿道建设。

2绿道案例研究

2.1珠三角绿道

珠三角绿道是我国城市群绿道规划的初次探索,由区域绿道串联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等城市,由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提升城市内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这些绿道通过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将珠三角具有较高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类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重要节点串联起来,同时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融合环境、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游憩空间。

2.2成都天府绿道

天府绿道不只是一条绿道那么简单,它“可进入,可参与”,天府绿道兼顾颜值和内涵,其功能包括生态保障、休闲旅游、体育运动、文化博览、慢行交通、农业景观、海绵城市、应急避难,是城市发展多功能复合、多功能叠加的载体。

2.3浦阳江生态廊道

项目通过水生态修复和文化遗产的再利用拯救了一条曾经被抛弃的母亲河,并唤起了浓浓的乡愁记忆。通过去硬还湿,恢复了河流自然净化、自然调蓄、自然适应的健康水过程;并改造农业水利设施成为绿道服务设施,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水利遗产体验廊道。

3绿道的分级分类及定义

3.1绿道分级

区域绿道是连接城市与城市,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系统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的绿道。城市绿道是连接城市内重要功能组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社区绿道是社区内部和连接社区与公园、公共活动场所等空间,主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健身服务的绿道。

3.2绿道分类

绿道整体可以分为都市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生态型绿道三类,又根据功能进一步细分为六类。

3.3绿道定义

绿道是一种线形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行者进入的景观游憩路线,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在构成上,绿道主要由自然因素所构成的绿廊系统和为满足绿道游憩功能所配建的人工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4西安绿道

4.1西安城市山水格局

西安市南依秦岭、北临渭河,八水环绕,更兼“六岗十一塬”独特地貌,自古就是一座山水之城。同时作为古都,其自然生态环境与大遗址、文物古迹等城市历史文化环境有机共生,是我国历史上人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典范。

4.2大西安绿道现状概况

截止2020年,西安市累计建成15条绿道试验段,现状绿道设施包括绿化带,自行车道,步道。已建成绿道类型分为两类:郊野型绿道以秦岭山体、渭河、灞河水系为载体;城市型绿道以明城墙和唐城墙遗址带为载体。

现状绿道结合遗址保护建设了环城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绿带、曲江遗址公园绿道系统;结合秦岭山体、交通走廊建成了环山路绿道、长安大道绿道、南横线景观绿道;结合灞河、渭河、沣河建成了滨水休闲景观绿道。

5西安“三河一山”绿道建设

5.1总体定位

“三河一山” 绿道总体定位是维护大西安生态安全、体验西安山水文化魅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区域绿道。是一条呈现多彩自然的生态廊道、一条体验古都山水文化的遗产廊道、一条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幸福廊道。

5.2“三河一山”绿道保护管控策略

1、绿道生态控制区

绿道生态控制区,是为了保障绿道生态景观价值和休闲服务质量而划定的控制区域,是为了构建生态基础设施,划定的绿道生态控制区边界。综合考虑大西安绿道体系的联通性和系统性,补充完善大西安绿道体系。从生态安全格局、核心要素串联、大西安绿道体系延续三个层面,选定线路走向,同时,通过骑行步行多次实地调研,最后确定绿道走线。综合绿道宽度、控制要素、边界关系等多个因素,并保障绿色生态空间的连续性,划定绿道生态控制区。

2、绿道生态控制线划线原则

以生态安全格局中各种生态过程控制宽度、绿道规范控制宽度为参考,以城市绿线、道路、建设用地边界为参照,划定绿道生态控制区。

3、绿道生态控制区控制要求

绿道生态控制区内,除必要的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绿化种植、游径建设、驿站及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外,原则上不进行其他开发建设活动。

生态保护区:允许必要的河道、堤防、岸线整治,以及防洪、治涝、水生态治理、生境修复等生态设施建设。原则上不进行绿道游径、驿站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

文物保护区:地上文物除核心保护区外,允许利用建设控制地带设置绿道游径、绿化及驿站建设。地下遗址区原则上不进行驿站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基本农田保护区:绿道游径尽量利用原有机耕路和村道改造,确需占用的应符合基本农田机耕路宽度要求。原则上不进行驿站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

蓝线控制区:允许与水系保护修复相关的生态修复工程,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允许绿化种植、游径建设,保护区原则上不进行驿站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5.3“三河一山”绿道生态修复策略

通过水源涵养、 雨洪调蓄、水质净化,重塑水润长安的健康水系统, 突出秦岭多样化生境,修复破损生境。

水源涵养方面,三河一山绿道建设进行100公顷塬坡绿化,对沿山约6000公顷的农用地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延长种植覆盖期,减缓水土流失。雨洪调蓄方面,规划及提升10处滞洪湿地和5处雨洪调蓄公园用于调节洪涝。水质净化方面,点源污水净化,保障水质,规划3处约150公顷尾水活水公园。

5.4“三河一山”绿道多元景观策略

保护与利用文化遗产,呈现鲜活的古都山水文化。整合提升现有农林资源,展现关中丰饶的土地。利用绿道连接城市与乡土传统农业生产区,形成 林,田,园,塘沿线生产景观,展示关中丰产的秦渭山水画卷。

构建“山-水-城”联动的放射状线性文化遗产廊道。“一心两廊”的结构,一心即古都文化中心,古都绿道-城墙绿道。两条遗产廊道即运河遗产廊道,沣河-昆明池-汉城湖-漕运明渠-广运潭;古驿道遗产廊道,唐城墙-子午大道&长安大道-子午古道-峪谷古道。

6结语

三河一山绿道建设是利用现有要素串联,最大的发挥现状资源的优势,号召各区联动,一年建设基本完成,推动了人群流动,拉近片区关系。那么绿道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应该是新时代生活方式的融入,更加多元功能的复合,更加精细化的设计。绿道将成为城市拓展的重要廊道,推动城市由集聚发展向组团发展,推动城市的品质化建设。除生态效益之外,绿道将更具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