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多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多因素分析

王玲娜

(邢台市第九医院  河北邢台  055250)

摘要:目的:了解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处的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MARSI)发生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这一时间段中,对我院静脉导管中心50名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住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与医用粘胶有关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进行了调查,并对癌症患者在 PICC置管后发生MARSI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肿瘤PICC置管患者中,按照纳排标准,最终入选50例,其中有14例发生了医疗粘胶相关的皮肤损伤,医疗粘胶相关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8.00%;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穿刺位置、紫杉醇的使用情况与更换频次与PICC置入处MARSI的关系密切。结论:在恶性肿瘤病人的PICC置入部位,以接触性皮炎及机械损害为主的MARSI发生率高;在使用PICC时,要注意 MARSI发生的风险因素和高危人群。

关键词:肿瘤患者;PICC;医用粘胶相关皮肤损伤;多因素

随着 PICC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所引起的皮损问题也日益突出。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MARSI)是指在医用粘胶去除后≥30分钟内,病人会持续性出现红斑或其他皮肤异常症状,如水疱等。相关研究显示,与医用粘胶有关的皮肤损伤在老年病人中占15.5%,重症患者中为5.8%,而在肿瘤患者中则高达29.83%[1]。医用粘胶引起的皮损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还延迟了伤口的愈合;这加重了病人的财务负担,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本院肿瘤病人 PICC置入处的医用粘胶性皮肤损伤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 PICC置入处的医用粘胶性皮肤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这一时间段中,收集我院静脉导管中心50名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范围59.6±12.5岁,其中妇科肿瘤12例,血液类肿瘤16例,呼吸道肿瘤9例,消化道肿瘤11例,其他部位肿瘤2例。探讨临床上使用粘胶所引起的皮肤损伤,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肿瘤患者 PICC置入处发生MARSI进行分析。此项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1)有 PICC指征的病人;(2)18周岁及以上;(3)首次确诊为恶性肿瘤;(4)病人有一定的读写和说话能力,并且愿意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先天或有皮肤病患病史的人;(2)皮肤水肿。

1.2方法

在对有关文献进行详细阅读之后,以研究目的为依据,对肿瘤病人PICC置入处使用医用粘胶后导致的皮肤损伤问题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①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糖尿病史、过敏史、高血压史、化疗次数等。②病人的 PICC置管数据,包括:操作人员的穿刺年资、穿刺次数、维护人员是否有PICC证书等;③与医用粘胶有关的皮肤损伤情况(是否发生与医用粘胶有关的皮肤损伤,与医用粘胶相关的皮肤损伤类型及出现的部位)。

1.3研究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 MARSI判定标准:撕掉敷贴后,皮肤会出现红斑或其他不正常的症状,且持续30分钟以上,可能会伴有皮肤撕裂伤或水疱等症状。②根据最新的《糖尿病诊断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分别作为应用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2]。④ 体质指数等级划分来源于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⑤穿刺人员工作年资指在医院获得PICC医师执业资格证或专业护理医师证后,经医院批准能实施PICC穿刺操作的年限。⑥应用3级严重度评分(TIS)对 PICC相关的皮肤压力性损伤进行评定分级。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的是对 MARSI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将是否出现 MARSI作为应变量,使用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 MARSI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 P<0.05表示差异满足统计显著性水平。

2 结果

2.1 肿瘤患者PICC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

按照纳排标准,最终纳入50例肿瘤 PICC插管患者,其中出现了14例与医用粘胶相关的皮肤损伤,发生率为28.00%,医用粘胶相关的皮肤损伤的类型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肿瘤患者 PICC 置管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类型分布(n=50)

项目

例数

发生率(%)

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类型

季节性皮肤损伤

6

12.00

接触性皮炎

5

10.00

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

2

4.00

毛囊炎

1

2.00

机械性皮肤损伤类型

张力性损伤/水疱

3

6.00

压力性损伤

2

4.00

皮肤撕裂伤

1

2.00

皮肤剥离

1

2.00

压力性损伤分期

1期

4

8.00

2期

2

4.00

接触性皮炎严重程度

轻度

3

6.00

中度

2

4.00

重度

1

2.00

2.2 肿瘤病人PICC置管部位发生 MARSI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穿刺部位、紫杉醇和更换频次这三种因素对于肿瘤患者PICC置入处发生MARSI有影响,而是否发生MARS与敷料种类没有联系。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发生MARSI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自变量

回归系数

标准误

Wald X²值

P

OR值

95%CI

穿刺部位

1.397

0.382

13.401

<0.05

4.042

[1.914,8.539]

使用紫杉醇

3.329

0.396

70.764

<0.05

27.915

[12.852,60.634]

更换频次

1.063

0.395

7.232

<0.05

2.896

[1.334,6.284]

敷料种类

0.684

0.413

2.751

>0.05

1.982

[0.883,4.450]

3 讨论

由于医疗粘胶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如何保证皮肤的完整,是决定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前期研究发现,在癌症病人PICC插管处,有28.00%的病人出现了与PICC插管处相关的皮肤损伤,且以接触性皮炎最为常见,这一结论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吻合。有研究表明,张力性、流汗、未成型、快速、大角度撕脱、未干燥消毒剂等不当应用均可造成皮肤损伤。肿瘤病人的情况比较复杂,而且皮肤的完整性也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医疗粘胶引起的皮损很有可能会发生在多处,而不仅仅是一处。

目前,有关PICC患者 MARSI的研究还很少,且未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本研究结果显示:肿瘤患者 PICC置入处有较高的MARSI发生率,其主要原因为经常更换透明敷料、肱二头肌穿刺和紫杉醇的使用[3]。本研究将为建立PICC置管期癌症患者MARSI风险因子和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指导临床实践,提高MARSI的维持质量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还存在时间短、样本数量少、风险因素分析不够全面等不足,亟待在该领域进行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劼,黄彩献. 肿瘤姑息治疗患者PICC置管部位MARSI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3,29(14):1917-1920.

[2] 赵兴扬,李芃. 医用功能性敷料在肿瘤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应用现状[J]. 天津护理,2020,28(6):737-739.

[3] 刘艳存,陈慧玲. 集束化护理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7):1229-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