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学实践促进理解数学活动本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以数学实践促进理解数学活动本真

陈萍

绥化市逸夫小学    黑龙江  绥化   152000

摘要: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与发展,构建“本真课堂”,促进学习活动“真发生”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趋势。本真即让数学学习真实、自然、有效地发生,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指向教学目标与内容,并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契合,促使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本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凸显学生的个性,使得学生在本真课堂中完成知识的深度探究,领悟数学知识的魅力,并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本真课堂

1.本真课堂的构建原则

基于本真课堂的内涵,教师在构建小学数学本真课堂时,唯有遵循以下四个原则,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是自主性。本真课堂契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旨在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构建本真课堂时,教师需秉承自主性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其从“要我学”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在强烈动机的驱使下产生自主学习行为。二是实践性。在本真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而是要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内化知识,并获得强烈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三是合作性。本真课堂凸显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同龄学生想法相似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其在相互帮助、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取得理想的学习成果。四是创造性。在本真课堂中,掌握课本知识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目标,教师更加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借助真情境、真问题,促使学生在多角度思考问题、寻找结论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性思维,从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数学活动本真教学措施

2.1真指导,引发学生思考

基于学生发展,数学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要在“为什么”和“怎么样”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单纯依靠口头的讲解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科学性、实践性、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通过数学活动强化学生的感知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其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

我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在导入新课后,突出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脑猜想手验证。

   1.猜想:引出新课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哪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大?学生们意见不统一,接下来就引导学生动手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2.验证:教师将验证过程分两个层面,第一次用测量的方法在两人小组内验证,两人分工合作,测量并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师提示学生测量会有误差,仅凭测量这一种方法是不能得出准确结论的,于是我引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用撕拼、剪拼、折拼的方法进行二次验证。

3.结论:学生通过两次不同形式、不同方法的验证,得出“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时教师指出正是通过他们的大胆猜想、动手验证,才形成了这一结论,让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活动层层深入,引发学生思考,再通过动手实践和有效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结论,让他们带着有效的问题去动起来,学生们就会呈现积极地学习状态,从而展现最好的学习成果。

2.2真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在数学课堂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提升与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促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体会和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真知。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互动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而并非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认知特点,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真研究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整体把握本部分教学内容,比如一年级新生学习初期,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活动式学习来认识20以内的数,动物卡片、花朵图、小彩旗等都适合此学段的学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树立信心。只有如此,才能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3真情境,体现数学本质

教师要想促使数学学习真发生,首先就要创设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借助真实情境的引导,使得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因此,在打造本真课堂时,教师要以数学知识作为基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为其营造真实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了充分发挥真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价值,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情境。首先,紧扣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真情境,促使学生在真情境的引领下逐渐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中,并促进其深入理解知识。其次,鉴于真情境的内涵,在构建学习真情境时,教师必须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尽量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旨在引发学生的共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在设计真情境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年龄特点等,使情境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在真情境中促进

真学习的发生。一位老师在给学生上《直线的认识》一课时,一进教室就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直线,于是就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起来,画着画着老师走出了教室,同学们惊呼:老师,你干嘛?老师回答到,我在画直线,还没画完呢!课前这一情境的创设让同学们既新奇又对直线是无限长的这一特点印象深刻,可见情境无需华丽,而要贴近课堂,体现数学知识的实质。让教学情境回归本真,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更有利于激发和拨动其思维之弦,引导他们从生活走向广阔的数学探索空间。

2.4真实践,启迪数学智慧

数学是应用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与我们日常生活甚至生存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数学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数学史资料融入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此外,教师应切实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开展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让学生从小对丰富多彩的数学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助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拓宽他们的数学知识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

以“数学的乘法口诀”为例,乘法口诀是学习数学乘法运算的基础,也是数学课程体系中的最基础的内容。该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纵观我国数学史的发展历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九九乘法口诀的相关记载。例如,最早的口诀是从“九九八十一”到“二二如四”,经过不断演变,最终变成了现在从“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的版本。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利用我国乘法口诀的历史演变,向学生介绍口诀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在了解数学史的同时,加强对乘法口诀的深层次理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利用网络等工具或渠道,积极了解国内外数学史以及典型的数学家典故,加深对数学史的理解,并将这些优秀的典故和历史资料融入数学教学设计中。把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相结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人们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体现数学学科特征,进而凸显数学文化智慧,形成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经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5真探究,促进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一种强调自主探究的教育理念,重视“自主”和“探究”两个关键词。通过创设真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找到深度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在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本真课堂基础上,掌握自主探究能力不强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出问题链、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等方式为学生提供辅助。因此,既可以构建本真课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又可以让学生参与真探究活动,找到深度学习的触点,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掌握扎实的知识。

在教学“运算定律”一课时,为促使学生参与真探究活动,教师可以设计问题链。第一,根据“四则运算”知识,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什么?第二,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有什么变化吗?第三,如何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对学生而言,想要独立探究出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计算技巧,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学习期间,很多学生存在将学习深度局限于课本中的情况。因而,在生活中,难以巧妙运用加法结合律解决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首先,通过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加法结合律的内涵;其次,借助问题让学生使用加法结合律解决计算问题;最后,在探究“完成快速计算”任务期间,意识到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加法结合律相关知识有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借助问题链,巧妙引导学生找到通往深度学习进程的各个触点,逐步提升学习深度,达成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本真课堂教学目标。

结束语

杜威说:“从做中学,锻炼良好的大脑比在大脑中堆放不能消化的公式和定理有价值得多。” 让学生学真正的数学,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以点燃学生内心求真探索的火苗为本,以唤醒学生“从做中学”的原动力为本。回归本真,大道至简。 鉴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规律和小学数学设置的梯度安排,我们应该适时适度地把数学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建立本真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别样的精彩!

参考文献

[1]王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儿童经验的现状与实践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20):55-58.

[2]封亚玲.情理相融——让小学数学教学回归本真[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2(07):77-79.

[3]陈红.基于本真教育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22(07):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