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

欧浩

广东省土地开发整治中心  510635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的矿山的开采对周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最为严重,使土地失去了原本的使用价值。的矿山开采,对矿区的地表土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从而影响到矿区地面植被的正常生长,而地下深挖矿山开采,则会造成地面凹陷等诸多问题,对矿区的土地和植被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在矿山开发过程中,开采废弃物需要大面积的储存场地,从而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和破坏。因此,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增加土地资源,既可缓解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也可满足矿山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促进矿山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引言

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过程中常见的重要问题,不仅对矿山安全生产造成威胁,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本文通过概述矿山地质灾害与生态环境问题,介绍不同类型的矿山地质灾害以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生态环境修复策略。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并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1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意义

1.1保护矿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减少事故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以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矿山生产的主体,矿工的安全是矿山生产的首要任务,也是矿山地质灾害治理的最终目标。

1.2保护矿产资源和环境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有助于保护矿产资源和环境。地质灾害不仅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矿床、破坏矿井设施和地下工程,对周围土地、水体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通过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能够降低矿山地质灾害对矿产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1.3保障矿山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能够提高矿山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矿山地质灾害是矿山开采过程中无法避免的风险,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将导致矿山生产中断甚至停产。通过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能够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降低生产中断的风险,保障矿山生产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1.4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矿山地质灾害治理有助于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质灾害是矿山生产中的重大隐患,一旦发生地质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导致生产中断和停产,进而影响矿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治理措施,能够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矿山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 占用破坏土地

矿山开采过程中,势必会对土地进行占用与破坏,具体表现为:在采矿作业前,通常会对矿区土地进行细致勘查,所开展的三通一平工作会对地貌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剥离矿层上的覆盖层,地表所存在的植被会遭到破坏,而后随着大量矿山资源被开采后,所在地区岩体本来的平衡情况也会被打破,并出现地表塌陷的状况。在采矿完成以后,矸石堆是否稳定及出现的渗浸情况,也会对区域土地造成极大的污染。

2.2 引发水资源污染

矿山开采作业还会引发水资源污染问题,具体表现为:在采矿作业过程中,无论是开采方式,还是地下开采,都需要进行疏干排水,由此所产生的沸石淋溶水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金属物,这些水体被排放到地表水体中极易引发地表水资源污染问题。与地表水资源污染相比较,矿山开采所造成的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隐蔽性特点会更强,修复难度更大,而污染造成原因主要是矿区连年超采,使得地下水位出现不断降低的趋势,再加上地下咸淡水层相互串通、地下水体浸入油污等,也会对地表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2.3植被减少

目前,部分煤矿在进行生产时,仍存在不科学的管理模式,从而对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由于矿区周围植被的持续恶化,矿山的结构稳定性也不能得到保障,尤其是在矿山开采作业较为密集、出现暴雨天气时,会加大泥石流、滑坡的发生概率。

3矿山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要点研究

3.1提高矿山工程测绘水平

在某些特定、复杂的矿井工程中,为了理解矿井的现状,必须采用CORS技术进行工程测绘。矿井工程测绘可以在矿井建设前全面收集矿井工程资料,并在矿井建设过程中建立监控体系,通过测量各种参数,精确掌握矿井的地质活动。同时,将测绘技术运用到矿井建设中,可以精确探测到采空区的位置和可能存在的危险,从而降低矿工的死亡概率。高质量的测绘工作可以有效预测矿井地质灾害,降低矿井地质灾害对工人造成的危害。在矿山测绘工作中,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与地方院校和建筑企业的交流,把先进的测绘技术和测绘手段引入施工中,让学生们深入进行技术探讨,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从而提升在校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2明确地上和地下空间所有权归属

在国内外地下空间再利用新理念和新技术不断推出的情况下,权属问题已经成为地下空间利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政策制约因素。废弃煤矿的地下空间能否用于建设抽水蓄能水库或者直接作为原煤矿企业的用地?原煤炭企业是否需要支付地下空间占用费用?水电公司是否可以收取地下空间使用费给原煤炭公司?地方政府在开发建设地下空间过程中,如果对地下空间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就会导致地下空间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产生空间冲突。解决这一矛盾需保障法律上的空间所有权分离,为此提出应在法律上清晰界定矿山地上与地下空间所有权分离问题,并厘清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关系。

3.3土地复垦

矿山地质灾害往往导致大面积的土地破坏,土地复垦是修复矿山灾害带来的土地问题的关键措施。可以采取土地整理、土地改良、土地利用调整等措施。首先,进行土地整理,对破坏严重的土地进行整理,恢复其原有的形态和功能。其次,进行土地改良,包括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肥力等,以提高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最后,进行土地利用调整,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方式,使其更加适合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1)合理分配资金。在开展矿山开采作业之前,要对所投入的资金实施严格管理,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采矿资金和修复资金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各项工作均能顺利地执行,涉及的资金欠缺问题也能减少发生。(2)政府给予支持。对于开展的矿山周边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当地政府部门也要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用以修复和保护矿山周边的生态环境,这一部分资金加上采矿分配的后续环境修复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修复资金不足的问题。(3)引入社会资本。在对矿山开展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时,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土地修复、植被修复、土地利用等,这时可以积极引入社会民间资本,对矿山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并以此发展“矿山+生态农业”“矿山+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这样既能解决修复资金不足的难题,又能够促进矿山创造更多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的矿山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和复垦方式,使矿山在开采矿产资源的同时减少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工程措施对治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效果显著,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故在生态修复时应以自然修复为主,辅以必要的工程措施,以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卞正富,于昊辰,韩晓彤.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的路径选择[J].煤炭学报,2022,47(1):11.

[2]李树志,李学良,尹大伟.碳中和背景下煤炭矿山生态修复的几个基本问题[J].煤炭科学技术,2022,50(1):7.

[3]郭冬艳,杨繁,高兵,等.矿山生态修复助力碳中和的政策建议[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