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初中物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初中物理教学中“任务驱动”模式的运用

姓名:张春玲

单位:兰州海亮实验学校                邮编:730046

摘要: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所需的知识以问题和任务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兴趣,又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们解决一些困难,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本文针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有关策略进行论述,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中,可以实现一元多能的目标,并要注意连贯性,根据实际和理论需要,进行多元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是可以实现素质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物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适当的策略,将任务驱动教学在物理课堂上进行运用,建立高效的课堂。

一、“任务驱动”内涵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任务可以是提出研究问题,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设计表格;也可以是提出物理研究问题时,做一个小制作,创建一个与物理相关的网站等等。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设计具体的任务。然而,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应该隐藏在任务中,学生可以对所提出的任务展开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技能的获得。

二、“任务驱动”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1.教学目标

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侧重于对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与班级的实际认知情况相联系,科学、合理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对物理知识进行掌握和巩固,并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现实问题【1】

从目前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来看,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任务驱动的教学资源需要既可以展示知识,又可以表达出教学内容中的知识点和元素。过去初中物理教师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却不能把知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因此不能满足知识和生活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现在的物理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进行讲解和传播,这是灌输式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将情境渗透到物理教学任务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建构型任务驱动以将课堂上的物理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为基础,然后让学生们在教师营造的生活情境中去探索和实践,并对理论知识进行总结。

2.教学方法

例如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电学知识相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同时也是有趣的,因此物理教师可以使用非专业性、非学术性的语言来对其进行描述,用直观的媒介或情境来将其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学习,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如何产生静电工作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梳子使用的经验,对摩擦起电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静电产生过程,让学生学习电荷作用、类型等知识,能够熟练摩擦起电实验。

比如可以用毛皮加橡皮棒,也可以用丝线加玻璃棒,来实际操作,观察静电现象。随着任务驱动的改变,学生从直观获取转变为微观分析,从原子组成展开推理,使学生可以推断出电核的作用和种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从而获得与静电相关的其它物理知识。任务驱动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如果认识到自己的物理知识还不够,出现障碍,或者有了知识上的缺失,就要通过小组交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合作学习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思考。比如用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等,在此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同学们传授知识,用协作学习的方法去发掘同学们的物理潜能,这样就可以满足初中教学中任务驱动的需要。

教师可以按照每个章节为总目标,章节下的每节课为小目标,之后将这些总体目标一一的分解,转化成一些学生能够很轻松地完成的小任务,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的物理知识。比如,在教学《光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设定相应的目标,即:使学生认识光源,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征,知道反射规律,折射现象等。之后,以总目标为基础,展开小任务的设定,例如,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做一个小孔图像来进行实验,并对光的反射和折射测试展开观察和总结。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小问题来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2】

备课可以帮助老师理清自己的思路,也是老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一个准备过程。老师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对课堂的状态进行预判,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知识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再进行任务设计【3】。如果有太多的学习任务,那么就会发现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老师就不能完成后续的工作。以教学任务驱动为基础,既要符合教学要求,同时,还应该让学生通过探索来获取更多的知识。通过调整教学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优化课堂教学。

当向学生讲解光的折射和反射时,教师应该先给学生制定任务分解的目标,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光反射和折射的概念,熟练地应用光路图,这都是基础知识,这样老师才能迅速地解决问题。学生须尝试归纳、总结光之折射、反射之现象,并与同学讨论以获得完整之答案。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制作表格,对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展开分析和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了解。同时会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3.评价方式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中,评价是十分关键的一部分。评价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同伴的优点,以及进行自我反思、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以及在任务结束以后,老师应该根据各个小组之间的沟通情况,及时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应该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对每个分任务,使用的都是过程性评价,对总任务,使用的是终结性评价【4】

初中物理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它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老师要放缓教学的节奏,敢于鼓励和鼓励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老师们也要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来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要将他们的素质发掘出来。要针对他们的特点,让他们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短处。要指导他们开展互评和自评,以任务驱动为基础,让他们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学习体系。评估具有很大的影响,可以让他们提升自信,主动地学习。

比如,老师在讲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时,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当学生有了积极的反应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充分地发挥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承认自己的学生,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给予他们准确的评价。

老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协作教学的重要,老师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要将他们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并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实验任务中,让他们进行任务驱动的学习比赛、竞争,在过程中鼓励他们进行试验,进行适时的评价,老师要更多地表扬他们。将评价与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结束语

总之,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应用于物理课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师应该利用构建问题情境和创设任务的方式,展开对学生的讲解,学生要按照教师下达的任务来开展工作,要一步一步地达到他们的学习目的。对于物理教师来说,要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反思课堂情况,联系实际,才可以将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更好地应用到初中物理的课堂上。

参考文献:

[1] 陈峰.浅谈任务驱动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文信息, 2019, 000(007):124.

[2] 姜兴武.浅析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2023-09-20].

[3] 刘德怀.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3):1.

[4] 张书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神州,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