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研究

郑钰洁1张文强2

1 淄博市张店区应急救援指挥保障服务中心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2淄博市张店区传统产业服务中心山东省淄博市255000

摘要:基于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背景下,岩土工程开发规模扩大,加快了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可能会破坏地质环境而诱发各种地质灾害问题。岩土工程作为基建项目的重要组成,其复杂性突出,必须合理规划设计来防范地质灾害,保障人们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本文从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概念与常见类型切入分析,重点探究灾害成因及有效的防治策略,并举出案例论证丰富研究,以期有关内容能作为可靠参考,防治地质灾害的同时促进岩土工程持续化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引言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运行对各个领域发展提出更高要求。例如采矿行业,经常会面临矿山地质灾害,最终产生资源浪费问题,这种现象的持续,不仅会破坏地质结构,还会对采矿企业造成影响,降低其经济效益。基于此,该文主要在阐述岩土工程与矿山地质灾害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说明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探究岩土工程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和提升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1岩土工程地质灾害

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通常指对不同类型地质环境所开展的加固、开挖作业,该技术体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地质灾害,即地灾(Geological disasters),它指自然或者人为因素下形成的破坏环境且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地质作用或者现象,地质灾害往往是人与自然界活动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有突然性、广泛性、区域性等特点,2022年我国因洪涝与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303亿元。岩土工程的常见地质灾害如下:(1)滑坡。它指岩土架构受地面振动及斜坡冲刷下出现的岩体滑动,破坏力较大,多发于地势落差大等区域;(2)崩塌。崩塌又被称作“塌方”,是重力作用下岩石泥土脱离原结构而滚落,根据其原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类型,如山体崩塌、岩质崩塌等;(3)泥石流变形。该灾害多发于山沟、山坡带,易危害当地建筑与居民生活,其灾难性较大;(4)地面变形。地面变形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地面沉降、塌陷或是裂缝,多出现在地下水过度开采、岩溶活动频繁等地区。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约70座城市都是该灾害易发区,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

2地质灾害产生原因

2.1地质构造

岩土工程周边中山、低山和深丘地带数量众多,具备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其他不稳定斜坡变形活动等灾害的自然条件。

2.2降水条件

从多年岩土工程降水情况分析,岩土工程降水多集中在6—9月,且多大雨、暴雨。大量降水导致水源堆积,过多水分渗透土壤,极大地影响了土质的粘聚性和结合力,使滑坡、崩塌等灾害频发,青神县河坝子镇突发崩塌就是典型案例。

2.3工程活动

过于频繁、不太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或影响斜坡的地质稳定性,或间接导致地质环境恶化,加剧地质演变进程的同时也会导致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是影响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有工程削坡、道路施工、水利水电工程、采矿活动等。

3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策略研究

3.1将工程设计不断优化

想要将岩土工程最大价值发挥出来,需要结合矿山自身山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式,满足矿山生产各项需求,这就需要做好岩土工程的设计工作,将其不断进行优化。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普通矿山地质灾害,将其纳入工程设计,可以深入分析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并且掌握其运动模式,在调查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矿山所在地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设计具有针对性。并且在具体工作中,还需明确地质灾害控制相关体系,尤其是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应采用多样化的控制模式,同时,还不能忽视工作质量及强度,面对即将投入生产中的矿山,在之后的生产经营体系中,要严格控制每天所需炸药,合理规划开采工作量,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矿山地质灾害问题。

3.2加强岩土工程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

若要真正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岩土工程相关单位需要依据实际施工情况建立完善的施工监管制度。岩土工程矿山开采工作的各个施工环节都比较复杂,并且有一定的危险,施工人员在各个环节的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施工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岩土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制订完善的施工制度,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监管,在确保岩土工程的整体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开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除此之外,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每一座矿山的特点不同,所出现的问题也不同,这就要求施工技术人员能在施工过程中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矿山采取不同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例如,针对比较脆弱的山体,相关开采单位需要对其特点进行讨论,制订有效的防治方案,并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规范标准进行,避免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而发生问题。

3.3积极运用生物防护措施

生物防护措施在岩土工程的地质灾害防治中运用也较广泛,例如: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合理耕收等。(1)植树造林。它不仅能改善当地的绿化环境,还能保护山坡上的松散土石,起到防范水土流失的作用,继而能预防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注意要根据所在地区合理选择树木种类;(2)种草护坡。该方法同样是在绿化的同时减少水土流失,且操作成本较低;(3)合理耕收。合理耕收能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条件,促进生态园平衡,减少灾情损失。生物防护措施的特点与优势在于:其应用范围广,投资相对较少,还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防治的作用持续较久。但不足在于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实际运用此类措施时要落实长期的准备工作,从而有效提高岩土工程施工效果。

3.4进一步科技化推进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

结合调查评估结论和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研判确定地质变化趋势,进一步确立灾害风险区域,重点监测灾害隐患。同时,根据划定的风险区域和风险等级,以高风险区为重心,通过多重科技手段,逐步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体系,并向周边辐射扩散,引领带动其他区域的监测预防体系建设同步提升。

3.5强化施工风险评估和质量检测

完成相关施工内容之后,还要对矿山地质灾害开展风险评估和质量检测工作。就竣工阶段来说,作为施工单位,在评价施工效果同时,还要做好施工项目验收工作,想要将地质灾害防治效果不断提升,还应优化竣工验收指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施工质量评估指标,有防水工程、施工主体与基础以及地质结构的稳定性等各个方面。同时,还需结合施工验收统一标准,开展施工质量评定,不管是施工的哪个环节,都要做好施工质量验收,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结合施工顺序,强化施工风险评估和质量监测等工作,将其融合到岩土工程施工中,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才能为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创造良好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危害重大且有多元化的特点,强化对岩土工程中地质灾害的分析并采取措施极为重要且势在必行,它是维护区域发展秩序必要手段。岩土工程常见地质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且其形成的原因与地貌、水文、地质、人为等诸多因素有关。为有效防治该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要实施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并完善勘测预警监测体系、积极运用生物防护措施。地质灾害防治属于系统化、复杂性工程,需要相关主体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循序渐进与因地制宜地采取策略,为岩土工程建设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小荣,黄胜.岩土工程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18):2-3.

[2]张炜.岩土工程施工中的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1(15):2-3.

[3]高秉金.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中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