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引入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互联网+”引入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赵子鉴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省淄博市 255000

摘要:中医药类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普遍都以课堂讲述为主,其中的中药学课程更是如此,即便有饮片识记课程,也是结合饮片实物以课堂讲述为主,没有运用新的教学技术手段。中药学是介于基础和临床之间的一门桥梁性专业基础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不断发展、不断更新,必须把这些运用到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中,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且新时代下,要求在中药学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这就为中药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时代下,为了适应新要求,在结合中药学课堂教学规律后,将“互联网+”引入中药学课程思政的教育中,可以增强中药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引言

课程思政是以三全育人为格局,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同专业课知识同向而行,教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育人要以德为先,使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包括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等人文素养,培养学生要有健全的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心理、哲学、艺术、性格等人格体质。把育人和育才双向并行,教师要把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人生三观的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与能力的培养协同发展,树立家国情怀,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学生加强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观测、想象、思考、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树立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的思想。

1构建中药学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建立与完善课程思政考核与评价机制

中药学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要紧紧围绕着课程思政的实施目的和要求从整体考虑、设计与实施,不能仅仅靠教师自由发挥。要加强中药学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的整体设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思政资源挖掘等方面进行总体布局,使中药学课程思政建设管理体系既能起到约束作用,也能对培养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另外,要加强中药学教师课程思政绩效考核,增强课程思政实施评价机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整合思政资源,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课程建设作为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纲要中明确指出,怎样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和指导意见。教师许压迫及时地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因材施教,并充分地以学科研究优势为基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覆盖到每一位同学身上。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强学生对此课程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织开展中药学电影大赛,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之间进行自行拍摄,更加深刻地了解中药学的独特魅力。

3线上教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学习网络平台的大量运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增加了传统课堂活力。思政教育同样需要与时代接轨,运用互联网将思政育人延伸于课外,可以依托“智慧树”“中国大学MOOC”等教学平台,丰富中药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如在学习清热解毒药的适应证时,通过互联网学习国家对新冠肺炎抗疫报道,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越性,厚植同学们爱国主义情怀。在学习清虚热药“青蒿”时,通过互联网平台中微课“青蒿”的学习,讲述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的故事,让同学们讨论研制抗疟疾新药为什么选择“青蒿”,灵感在哪里?通过互联网进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同学们不仅加深青蒿的抗疟疾功效,同时也深刻理解医药工作者需要有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增强中医文化自信。在学习理气药“陈皮”时,让同学们在互联网查阅“陈皮”的加工炮制过程(视频),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同学们认识到好的陈皮需要严谨细致的加工炮制,培养同学们的工匠精神。在学习海带时,让同学们查阅海带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了解海带含有丰富的碘元素,具有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甲状腺肿大的治疗。早在几千年前,我国采用海带治疗瘿瘤已取得了有效的临床应用,凸显中医药文化的先进性,增强学生文化自信。通过互联网平台,还布置同学们分组查阅“砒霜”的现代制剂文献资料,目前“砒霜”已研发成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提示我们中医药现代化需要有创新精神。

4将“互联网+”引入中医药类课程思政教学

“互联网+”时代,MOOC(慕课)正在引导一场新的教学变革,它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新模式。微课是一种结构化的数字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扩展素材。特点是内容少,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趣味性强,教学时间短,传播性强,制作简单,适合大部分人群使用,作为互联网教学手段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日常教学中备受瞩目。作为一种兼顾个性化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慕课和微课正在成为课堂面对面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作为蕴含着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药学课程,它的课程思政要作为课程重点来抓。这样也符合新时代下要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的要求。慕课以及微课的诞生,为中药学课程思政教学开拓出了一条更加快捷的发展道路。因此,身为致力于中药学教学的专职教师,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把“互联网+”背景之下的MOOC、微课等现代化的教学形式融入中药学课程教学当中,以期将MOOC、微课的教学优势以及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出来。构建与本校教学状况相符的中药学课程思政慕课在线学习平台(基于超星平台,下同)。

5中药与采收季节

中药采收季节是保证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的生长特性进行采集,应顺应自然合理采收,同时还应保护自然资源,可以从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留根保种,计划采集,既要防病治病,也要青山绿水的角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中药材因采收季节的不同,其所含的化学成分也不同,疗效也会有差别。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曰:“早则药势未成”,《千金翼方》曰:“夫药采取,不知时节,虚费人工,卒无裨益”,都说明了按时令采集药材的重要意义。人参在八月采集,其所含的人参皂苷最高,秋天采集的麻黄所含的麻黄碱较高,金银花在未开放时采集花蕾其绿原酸含量最高,全草入药的植物在枝繁叶茂时采集如藿香、香薷、薄荷等;叶类药材采集在盛花期,如紫苏叶、侧柏叶等,桑叶是在落霜后采集;花类药材采集是在花蕾期或开放期,如红花、荷花、玫瑰花、等;果实类药物除青皮、枳实,少数药材外均要在果实成熟时采收;根及根(块)茎以早春或深秋时节(即农历二月或八月)采收为佳,因为初春津液丰润,未上达枝叶,等到秋季,津润下达根部,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黄、桔梗、苍术等。皮类药材采集常在春夏之季,如黄柏、杜仲、厚朴等。这些采集时间顺乎天理,符合植物生长规律,如期而至的自然灵性,造就了各类药用植物神奇般的生命,以其偏性来纠正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时代中医药高等教育要求深入挖掘传统经典中医药文化领域的教学资源,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本科教育课程通过不断探索、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顺应新时代本科专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并通过反复实践和优化,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质量。将中药学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教学设计就是要利用好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及实践教学模式的优点,让教学效果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全方位、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肖香龙.思政课与其他课程须建立协同育人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14-15.

[2]周晓静.课程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