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冲击与对策

高凤琳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河北 廊坊 065001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对于整个社会、个人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它不仅能够对劳动者的养老总金额进行合理分配,而且还能为劳动者在退休之前做好养老的储蓄安排。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实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促使现有的制度体系和实践加以创新和完善。当下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较大,本文主要针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冲击;影响与对策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加剧,通过参加养老保险,能够为个人自身的未来老年时代做好充分保障,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在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给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带来了较大冲击。本文通过对当下人口老龄化严重的背景下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分析,明确当下发展现状,提出应对措施,为促进养老保险制度高质量运行与发展提供参考。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人口老龄化一直是世界上各国都要面临的问题。其概念是:如果一个社会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有7%的总人口年龄达到65岁以上,那么这个社会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个标准,我国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20年,经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情况,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059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5%。根据这些数据得出我国农村地区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并没有建立起养老保险体系,对于已经建立地区也存在着诸多缺陷,所以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当前,我国正处于“未富先老”的尴尬局面,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问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所以需要构建完善的城乡统筹型社会保障体系。

2人口老龄化趋势养老保险制度受到的冲击和影响

2.1新的人口结构使得养老保险基金面临严峻挑战

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而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率的逐年下降,又将势必造成居民以及企业经济组织的持续缴费能力下降。受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老年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养老金领取人数与养老基金的支出将会大幅提高,新的人口结构势必会导致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增大,不利于我国养老保障制度的资金平衡,严重影响到未来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2.2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加,养老待遇给付年限延长

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社会所赡养老年人增多,社会赡养老年人的时间也将增加。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代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福利体系完善的同时,也预示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据《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而养老金的领取本身就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即参保人员达到领取养老保险待遇的条件以后就可以一直享受养老金待遇直至死亡。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未来老年人领取养老金的期限必然也会延长,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造成影响。

2.3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任务艰巨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主要集中于银行或收益率低、风险低的债券,投资范围受到限制,也很难取得高收益,信息的不对称性、不完全性、不及时性也影响着投资效率。在投资过程中,资金的安全性是居民最看重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基金的保值。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2022年发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受托运营年度报告》显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自2016年12月受托运营以来,到2021年底,累计投资收益额已达2619.77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6.49%。近两年,在国际经济环境以及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受到较大影响。

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对策

3.1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增强养老保障能力

全面建成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是我国养老保障顶层设计的核心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时提到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通过进一步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实现普惠性基本保障目标,实现应保尽保。逐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以及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积极调动市场资源、家庭保障资源、社会力量和其他可以利用的资源,使得法定参保人员应保尽保。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发挥社会保险二次分配功能,充分解决社会保障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3.2扩大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

不断推广和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宣传工作,尤其是对怎样办理和计算缴纳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这样能够达到全民普及效果。首先要运用多种宣传形式,比如视频以及公众号等方法,对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宣传和讲解;其次,也还要加强对有关基本养老保险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另外,企业上级主管和监管部门还要采取有效奖惩制度,确保社会养老保险所有人员都能正常缴纳。对严重出现漏缴以及未足额缴纳的企业和单位,不仅要对有关部门业务进行惩罚,还要通过行政和法律处罚。采用以上方法能够更好将个人和企业对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视度提高,使所有人员都能参保,不断扩大覆盖面。

3.3健全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及服务水平

要求对基本养老保险资源平台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优化,对各项养老保险信息进行完善,配置专项资金,避免资源出现侵占或者浪费情况;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规划,可以更好确保社会保险管理以及保险管理人员职责,设置不一样的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将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水平提高;对其缴纳明细公开透明,尤其是养老保险的缴纳原则和标准,提高工作人员的任职转化为工作效率,提高员工能动性,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4强化养老保险的推广和征收环节

对当今基本养老保险的推广和征收环节进行整合,始终遵循统一征收原则。企业在实际发展期间,社会保险缴纳能力也能将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体现出来。社会保险执法和监管部门要全面掌握各项经营人员工资和实际经营情况,与此同时还要配置力度非常强大的执法检查人员,对各企业社会保险缴纳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专项检查,不管是从个人利益还是公司发展方面,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是每个职工应尽责任。从税务征收系统开展社会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是其能从这项渠道中进行申报和缴纳,尽可能避免企业出现漏报、瞒报问题,这样除了能加强企业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覆盖以外,还能提高其费用缴纳,有效将其使用率提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结语: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是建立全国统一公平竞争市场的必然要求。低水平的养老统筹水平不利于我国劳动力在更大范围的流动,也不利于地区间养老保险基金的调剂。现阶段应是以省级统筹为主线,落实好省级统筹的激励制度,在完成省级统筹之后,逐步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确保老有所养,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瑞.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究[J].今日财富,2021(17):229-231.

[2] 任婷瑛,胡远飞.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以老养老”养老模式探索[J].法制与社会,2020(1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