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4
/ 2

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思考

李文军

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4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和水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第三产业污染、生活污水污染等问题不断出现,影响着城市的健康,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重视水污染问题,加强城区水环境的综合整治。本文从水污染的源头污染物出发,分析了城市水污染问题以及当前治理中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的水污染整治措施,为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城市的长远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

引言

随着我国《“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的实施和推进,某市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地制宜的开展了大量的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打造了各类水景观和调蓄池等。

1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现状

1.1管理体制不完善

当前,水环境治理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各相关责任主体部门将水环境治理工作分裂开来,但是水资源和水环境是统一的关系,水资源没有达到一定量,就谈不上水环境。成熟的水环境管理体制需要将水量、水能、水污染等各方面问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管理。表面上是水利管理部门负责水资源方面的管理工作,但其实涉及多部门,且权责范围存在交叉。

1.2监管力度不足

城区水环境治理的职责不明确,涉及地区各自为政。流域规划实施的监管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监管责任不到位。现有监管和执法体系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水环境治理的实际需求,在一定范围内仍面临违法成本较低、执法成本较高的挑战。不能实时公开水生态安全信息,难以实行公众监督。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城区水环境治理的投入高于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导致无法发挥流域生态补偿应有的激励效应,难以引导流域上游地区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制定与补偿实施保障制度安排脱节,流域生态补偿方式可操作性较弱,一些地区在流域生态补偿实践中缺少全程监管和绩效考核。

2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策略

2.1打造智慧水务平台

借助信息化技术,打造智慧水务监管平台。通过构建数字化场景,以智慧化模拟和精准化决策的方式,对城区的水污染情况进行预测、预警和预演,同时对管理人员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使相关的水污染管理人员更具责任意识。在城区水资源整治的过程中不仅要参考城市规划,突出重点,同时也要明确良好的管理机制,落实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落实城区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突出绿色低碳的理念,强化科学技术的引领,进一步推动污水处理进程,促进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与转型,将污水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水资源。

2.2发展海绵城市

2014年以来,国家和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针对城市内涝和构建海绵城市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指导意见,并开展试点工作。“海绵城市”通过技术手段,在建筑内打造雨水收集、处理、再利用的循环系统,并接入城市雨水循环系统,争取以最小的付出实现最大的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某市某区建设海绵城市的策略有:

(1)利用屋顶花园、环保型雨水口等设施收集雨水,过滤,储存。

(2)利用管道实现雨水的运输。

(3)采取科学手段实现污水净化再利用。

(4)采用节水型的卫生器具等。

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街道是构建城市雨水循环系统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街道的联系,它们才能“活”起来。街道改造的主要策略有:

(1)升级铺装。街道有大量的铺地升级改造成透水性铺装,能够提高城市的雨水收集量。

(2)打造地下管廊。透进地下的雨水以及建筑、场地回收的雨水需要通过雨水罐、管廊、调蓄池等设施进行再分配至城市的各个角落。

(3)增加绿化面积,通过设置雨水花园、生态树池等措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2.3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

通过督查考核推动河长制落地见效,把河湖环境治理实际、水质改善情况和公众满意度作为考核重点,层层压实各级河长责任,明确不同层级河长巡河次数和内容,重点对处于水环境整治、工程建设施工期的河道加大巡河频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上报巡河发现的问题,协调相关单位及时跟进处理,定期组织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聘请专家对“一河(湖)一策”编制工作进行指导,结合河湖长制基础工作,做好档案建设,当好城市有序健康发展的“医生”,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把脉治病”。完善河长制配套保障措施,建立正向激励有效路径,利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河长制的宣传引导,聘用民间监督员,畅通公众参与渠道,调动各级河长、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参与河长制工作的积极性,凝聚全社会管护河湖的合力,着力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责”到“有能、有效”。

2.4建立长效水环境治理综合整治工作机制

首先,构建水道综合管理体系,可采用一个管理机构管理多条水道的方式,施行水道统一管理,解决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和权责范围界定不清的问题,施行有力监管;其次,建立健全水道管理档案制度,针对每条水道制定相应的档案,提高水道治理效率;同时,加强对水环境污染源头的监督管理,制定严格的奖惩措施,监督将污染排放到专用污水管道;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到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充分发挥民众监督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表达政府对水环境治理的决心和信心;最后,培养专业的水环境治理人才和引进专业技术水平高、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型人才,建设优秀的水环境治理队伍。

2.5强化水环境治理监管

加强水环境功能区、区界缓冲区、入河排污口、饮用水源地等重点区的水量和水质动态监控,开展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和生态用水量动态监管。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对河湖生态流量进行跟踪监测,设置水环境监测断面,对水污染物、水污染源和水环境介质实施统一监管。强化水环境常规监测、定点监测和实时监测,提高重要江河湖泊生态功能区、主要江河干流断面水量和水质监测覆盖率。加强水环境治理监控、预警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提升水环境治理监管水平,形成流域与区域、产业之间互补联动的监控网络,实现监测信息共享。

结语

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丰富,城市的用水量越来越大,给城市的水资源系统带来了较大压力。本文以科学的治理理念为指导,从打造智慧水务平台、改进生态分区划定方式、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以及建立长效水环境治理综合整治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全面提升城区的污水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瑞斌.无锡市翠园浜水环境综合整治对策分析[J].市政技术,2022,40(3):209-213.

[2]皇甫铮.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思考[J].城市地理,2017(4):134.

[3]徐志坚.探讨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践和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5(1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