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5
/ 3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应用探究

汪志然王念

身份证号:413026198704102734  身份证号:429004198911033486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过分追求经济利益,以及地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因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同时地球上的资源能源也正在被快速消耗,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成为各个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开展城乡规划设计的具体实践中,相关部门一定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理念,不断加强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从而在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有效减少城乡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资源能源的消耗。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应用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地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并且适合绿色发展要求的城乡建设体制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在我国大力提倡建设生态城市的背景下,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加入生态建筑,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用生态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乡的建设水平,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概述了生态建筑观,分析了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应用问题,并且探究了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应用方法,希望可以为今后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1生态建筑观内涵

生态学是一门集建筑与自然环保研究于一体的学科,并且在建筑设计领域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生态学理论知识为基础,建立一个符合生态环保观念的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当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恰当的设计与完善,进而形成一种良性的物质循环,这个过程就被称为生态建筑学。与此同时,设计人员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生态原则,在利用生态建筑观设计生态建筑时,应当注意生态建筑与周边景观的和谐共生,并要合理规划建筑物的选址,在设计生态建筑的过程中提高绿植的利用率,尽可能减少自然资源浪费,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在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生态建筑设计的基本特性

对于建筑环境科学而言,生态建筑是环境建筑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在当前情况下,每个架构都应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定义计划,然后调整标准要求,最后进行设计计划。尽管上述步骤与绿色设计流程不兼容,仍然可以通过上述步骤实现绿色设计。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绿色建筑工作都是可持续的。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的环境设计可以确保该项目的良好发展。需要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完成预定义的符号。环境建筑可以限定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获取信息的层次,即获取相关材料的过程;第二阶段是建设规划阶段,需要确定建筑设计的具体方向;最后一步是信息检索的层次。如果从空间的大小来研究建筑的生态结构,就证明它是中间的。作为绿色建筑设计最重要的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设计不仅具有传统建筑设计的特点,而且具有细节性和复杂性。此外,从技术角度研究绿色建筑设计往往需要使用绿色或绿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稳定性。

3生态城市规划的理论概述及研究意义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而言,其不同于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传统的城市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主导方向,但是生态城市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建立共生的自然环境城市建设模式。关于生态城市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历史文化问题以及城市经济问题。对于自然环境问题而言,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时,专业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科学的理论基础,充分了解城市的地理以及气候问题,以便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保障。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明确各个区间的责任以及目标体系,以便维持城市的稳定运转,为居民的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探讨历史属性问题,在进行城市的前期规划时,需要考虑历史文化问题,保护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打造专属的特色城市文化,均衡发展城市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城市的发展更具科学性。

4低碳理念下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4.1没有充分利用绿色环保材料

当前我国建筑设计中没有推广利用低碳理念,建筑设计过于重视实用性,忽视建筑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状况,在投入使用建筑之后将会频繁发生能源浪费和生态污染等问题。因为设计理念比较落后,不利于开发和使用绿色环保节能材料,同时不符合设计方案和生态文明发展理念。近些年建筑市场不断更新绿色环保材料,但是设计人员没有正确的认识绿色材料的价值和特点等,无法根据建筑需求充分利用绿色材料。

4.2建筑形状和保温设计缺乏合理性

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需要综合周围生态情况和建筑外观形状以及保温要求等。但是在我国建筑行业发展中,外形设计和保温设计等不符合低能耗发展需求。设计人员没有结合建筑需求和市场发展落实设计工作,最终影响到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性。此外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中过于重视施工成本,但是忽视投入使用后的成本,导致建筑设计脱轨于建筑投入使用情况,不利于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4.3施工技术落后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我国建筑行业能源紧缺现状,但是一些建筑企业利用落后的能源利用技术,没有合理设计建筑空间和自然采光,不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建筑空间利用率也因此降低。近些年不断推出建筑环保科研成果,也在不断调整建筑市场,建筑企业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充分整合利用信息,不利于技术更新建筑设计理念,还会增加设计成本和使用成本。

4.4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设应用的意识问题

从目前我国城乡规划设计现状来看,虽然一些地区已经明确规定了要将生态建筑应用于城乡规划设计中,但是大部分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并没有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设计师在实践过程中的生态设计能力低下,没有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考察周边的自然环境,从而降低了生态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甚至有一些设计师缺乏生态设计观念,生态建筑设计只是纸上谈兵,根本无法将其应用于实际建设中。这些都是当今生态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人员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原因是设计人员的生态建设意识不足。这种情况不仅会阻碍整体城市规划设计的进程,还会大大降低城市规划设计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5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应用方法

5.1合理地进行生态建筑选址

在开展生态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中,设计师应当全面贯彻生态建筑观。首先,设计师应当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将选址工作作为最关键的工作,在选址的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建筑观念,尽可能将生态建筑的设计风格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次,在进行生态建筑物选址的过程中,生态建设领域的设计人员需要利用专业知识实地考察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同时利用各种监测设备时刻观察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并且尽可能推测变化趋势,然后依据已有的数据,制订合理的、具有可行性的生态建筑施工方案,在提高生态建筑施工合理性的同时,选用节能材料,从而有效减少资源浪费。最后,生态建筑设计领域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应当将施工现场周边的自然景观融入生态建筑设计方案中。这不仅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凸显生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设观,从而实现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

5.2尊重个性,因地制宜

人类生存是无法离开大自然的供给,所以人们在社会发展期间,需尊重自然。就我国目前发展来看,如果想要在一个很短的期限内达成绿色建筑目标很难实现,可是若能尊重个性,因地制宜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一状况。所谓的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托自然环境,在考虑到当地的环境因素基础上进行建筑设计,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减少环境的破坏,还能够让环境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也正因如此,建筑项目建设前,相关单位需熟知建设地和周遭自然环境,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优势基础上,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例如,旅游业周围的建筑既能够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还能够大大降低人们生活给景区带来的负面作用。此外,大功率使用能源功能性建筑设计也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把这类建筑的建设地选在资源储备量、种类较为丰富的区域,使用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充分发挥了生态建筑的优势。可是我们必须注意到,高污染化工类建筑需将建筑地选在离人群、水源、自然资源较远的区域,以降低污染给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且生产期间需做好排放物的处理工作,排放物经处理满足排放要求后才能排放。总体来说,项目施工期间需要考虑到项目特征和环境因素,遵循因地制宜这一原则,以实现建筑和生态环境的共赢,促使二者能够良性发展。

5.3合理选择节能环保材料

在选择节能环保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融合低碳理念,高效利用建筑材料。针对传统的设计方案,一些材料缺乏环保性,甚至会威胁人们的健康。虽然一些建筑材料具有较低的成本,但是却会严重损害人们的身体和生态环境。例如一些施工材料中包含甲醛,甲醛会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人们长期生活在含有甲醛的环境中,将会损害心肺功能,提高人们的致癌率。再如木材和玻璃材料安装和拆卸过程非常简单,同时可以回收利用,在建筑工程中利用可以节省施工费用支出,同时可以减少建筑垃圾。因此在选择建筑材料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低消耗材料,注重材料的应用率,有效控制材料污染问题,实现建筑材料节能性发展。设计人员在确定建筑材料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就地取材,避免在运输中发生扬尘污染等。混凝土和粉尘状砂石是施工中的主要污染源,因此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需要参考材料的毒气释放量,推广利用绿色循环材料。例如纸集装箱主要包括纸管和集装箱,拆卸之后还可以循环利用,可以达到环保目标。此外可以利用工业化成品,可以减少能源损耗,同时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5.4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在开展城乡规划实践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生态建筑设计,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的方式,切实有效减少建筑通风和建筑采光对现有资源的浪费,从而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自然通风方面,相关部门要根据规划区域的常见风向以及建筑的平剖图,在建筑的剖面上形成良好的通风道,并在必要条件下设置隔断墙,从而有效促进夏季高温天气的建筑散热,进一步优化建筑物的通风效果。在自然采光方面,相关部门在保证所有房间采光效果的同时,也要设计适宜的高侧窗,使建筑南侧的阳光能够顺利进入北侧区域,有效改善冬季北侧房间阴冷的不良现象,为人们提供更加适宜的居住环境。

5.5注意设计空间结构体系

在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师应当合理应用生态建筑观,并且根据建筑的整体风格来合理规划设计生态建筑的空间结构体系,并且在设计中融入与建筑物周边环境相统一的因素,从而切实提高建筑物的生态性。在传统建筑物的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不断提高建筑物内部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并且防范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好转,在生态建筑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提高生态建筑观理念在设计中的占比,高度重视外部因素。比如,在生态建筑空间结构体系的采光设计中,为了减少人们在居住过程中的电力损耗,设计师可以采用我国传统的坐南朝北的内部空间结构。这种传统的空间结构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源,不仅可以节约生活用电,还可以提高生态建筑内部空间结构的生态性,从而确保生态建筑内部空间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设计师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的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物自身的外部结构都会影响内部空间的采光效果,部分墙体甚至会将阳光隔绝在外。因此,生态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外部结构时,必须留有一定的改造空间,以便当其与内部空间构造发生冲突时,给自己提供修改的余地。

结语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态意识越来越强烈,人们的思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这样的转变展现在众多方面。以后的世界只会越发重视生态和环保,为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建筑设计也要加大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和谐的力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使房屋建筑更适宜人们的居住。

参考文献

[1]张东.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140-141.

[2]罗远翔.关于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探究[J].低碳世界,2019,9(8):177-178.

[3]孙红权.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意识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