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5
/ 2

浅谈建筑工程预算管理

刘韦溦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工程预算是制定项目建设计划以及论证项目投资效益的有效依据,是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计算工程产品价格的文件。合理而科学的构建建筑工程预算是保证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本文对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内涵、意义、建筑工程预算现存问题及优化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措施展开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内涵;意义;现存问题;优化策略

建筑企业不仅需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还需满足业主关于建筑质量以及工程造价的要求,使得建筑企业工程利润不断减少。在此背景下,建筑企业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还需对工程造价预算予以合理把控,使企业在竞争中稳步发展。

1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内涵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是指对建筑工程的价格进行评估,对相关投入予以控制及规划。工程预算造价管理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是为满足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业主间的交易环节所产生的,需细致的调查市场,并经过测算施工过程及管理规划等环节后最终产生的。此外,还需科学的制定出工程施工阶段的预算造价方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可合理的将决策与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在投资范围内,使在问题出现之后能够及时解决,完成好预算管理工作。

2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意义

2.1 提高企业竞争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使诸多建筑工程以招投标形式选择施工企业,因此工程预算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中标概率,进一步可以明确在招投标环节进行合理的预算控制,并结合自身管理经验,严格的实行成本控制降低预算是有效的中标途径。

2.2 帮助企业进行成本管理

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施工企业详细的了解招标文件、施工合同以项目单位财务状况,对相关资料进行考核展开精准的计算评估,可有效的实行成本核算,进一步制定出具有较强合理性的建筑工程预算。于实际工作中对各环节进行成本控制,可高效的协调好财务部门与施工部门间的关系,对施工成本合理控制,进而提升企业效益。

3 建筑工程预算现存问题

3.1 欠缺综合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预算管理过程中存有欠缺综合管理意识的现象,设计、建设以及施工单位之间无统一造价管理目标,缺乏有效沟通。设计方在方案设计阶段缺少关于方案造价指标的约束与控制,仍存在投资偏高、设计保守的现象。在招标以及施工阶段,使标底与标价的估价不准确,进一步使工程在实际实施中因成本管理因素、资金短缺因素出现投资管理失控现象,使工期不能按时完成,增加贷款利息,对自身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家造成重大损失。

3.2 预算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升

在实际建筑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除大型与中型企业有专业工程预算与结算人员,多数的单位中预算人员通常只具有概预算资格,其业务素质并不能满足工程预算的工作要求,对工程项目与各主体之间的关系难以有效的进行组织协调,且因经济、法律知识的匮乏,使其预算控制能力比较差,难以及时的发现解决问题,并且对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技术经济问题,不具备独立处理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蒙受非必要损失。

3.3 工程预算定额体系不完善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均是按照其标准进行的,即工程预算定额体系,该体系直接影响施工的整体性。当前我国的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尚难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依然采用落后的建筑材料与施工工艺,加之变通能力较差,针对不同的建筑工程均采用同一种预算定额体系,利用统一编制开展工程预算,使预期与实际差距过大,对成本控制不到位,进而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影响企业发展。

3.4 预算管理制度落后

针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均存有其自身的规范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工作亦是如此,也需遵守其工作制度,依据制度办事。但当下工程预算管理中,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使预算管理难以对工程开展动态的过程分析,对预算管理目标以及管理范围并无明确具体的规定,对施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也无具体规定,具有较强的局限性,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发展的步伐。对基础资料研究不透彻,编制预算的手段较为落后,对数据的分析不充分,进一步使实际工作难以顺利有效的开展,甚至出现数据遗漏等情况,严重影响预算效果。

4 优化建筑工程预算管理措施

4.1 革新管理者思想意识

管理者的思想对企业的发展建设尤为重要,在工程预算管理中企业若想高质量的完成项目建设,获取经济利益,管理者应对自身观念予以转变,强化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管理,使各部门之间充分交流,使预算管理最优化。建筑单位需充分了解工程预算管理要求,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合理预算,保证项目可在充足的资金基础上进行建设,增加企业经济利益。

4.2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工程预算管理工作中,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为重要。若想提升工作实效性,就应注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其专业知识技能进行培训,并强化其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可在预算、概算、结算及估算过程中可高效的完成工作,并可与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完善工程预算管理。除此之外,还需打破传统静态管理模式,依据项目实际特点、类型、材料技术、施工难度以及地域因素等特点制定出不同的预算方案,使在出现变化时可及时进行预算调整,避免发生施工暂停或资金浪费的情况。

4.3 完善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并对相关制度予以完善,实施责任具体到人制度。此种管理制度可明确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进一步使预算管理更加科学准确。预算与管理人员在开展计算与核查工作时,需基于实际建筑工程量进行计算,若发现数据造假现象,及时找到责任人予以调整。遵循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可使工作人员依据制度办事,使预算管理数据更加精确有效,为后续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4.4 完善预算审核制度

关于预算审核制度,首先需对该工程的承包范围进行审核,依据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对预算编制文件予以审核;其次,需对建筑企业所提供的方案图纸设计进行审核,保证各环节工程量的准确性。与此同时,还需审查各阶段所用材料的单价,确保其在预算单价的范围之内;最后,对建筑材料中的市场单价进行调查,将之与预算单价进行比对,保证预算单价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避免预算造假情况,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尽量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

4.5 完善结算审查模式

建筑企业中应建立标准的结算审查模式,在该模式下,建筑企业需先出示符合标准的结算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验收人员对其进行审核验收,与相关部门对其进行联合审核,以此科学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审查过程中,需对工程各环节的项目以及各材料的价格予以严格检查,保证其真实性。工程结算的依据主要有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施工签证、设计变更、施工以及完工图纸等,因此对结算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十分重要,继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执行,还需结合设计情况科学调整,进而保证工程预结算的高效性与真实性。

总结:

工程预算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巧性与政策性,对控制建筑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采用切实可行的政策,保证工程预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有效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进一步顺利完成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代子钦.浅析房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预结算的审核策略[J].建筑与装饰,2020,04(28):2-2.

[2]自海鲁.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与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关系浅析[J].工程建设,2020, 03(15):5-6.

[3]洪玲玉.探究建筑工程概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材发展导向,2020, 18(9):1-1.

[4]李岗.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探析[J].建筑与装饰,2020(4):2-2.

[5]谢建明.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2:140-141.

[6]晁月霞.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1:33-34.

[7]谢燕春.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