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感染与护理:了解传染源及预防措施,提升患者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院内感染与护理:了解传染源及预防措施,提升患者安全

曹家婷

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41400

院内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对于心脏瓣膜病患者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可能受损或治疗过程中有创伤,他们更容易感染和发展院内感染。

一、院内感染是怎样引起的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期间,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这些感染被称为院内感染,因为它们发生在医疗环境内,通常不是在患者入院时就存在的。

院内感染可以由多种微生物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这些微生物可以存在于医疗设备、医护人员、患者自身以及医疗环境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传播:这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患者与感染的医疗人员或其他患者直接接触,如握手、护理操作过程中的接触等。

2.空气传播:某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胶传播,当患者呼吸或接触到被感染者呼出的微生物时,可能引发感染。

3.食物和水源传播:如果医疗机构的食品或饮用水受到感染,患者在摄入这些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时可能会感染。

4.医疗设备传播:院内感染还可以通过使用受污染的医疗设备(如导管、造口等)或未正确消毒的设备引起。

二、院内感染的传染源

院内感染的传染源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院内感染最常见的传染源是患者自身。当患者的免疫系统受损或对抗菌药物产生抵抗力时,他们容易感染各种微生物,并可能传播给其他患者。例如,患者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真菌在皮肤、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等部位。

2.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可能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播者。他们可能携带病原体在手部、皮肤或呼吸道等部位,在接触其他患者时传播感染。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不良是院内感染传播的重要因素。

3.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如果未经适当清洁和消毒就被使用,可能成为院内感染的传播源。例如,导尿管、呼吸机、血液透析机等设备可能存在细菌或真菌的生长,并在使用过程中引入患者体内。

4.医疗环境:医疗机构内的环境也可能存在院内感染的传播源。例如,污染的空气、污水系统、建筑。

三、院内感染与护理的预防措施

预防院内感染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的重要责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院内感染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应频繁洗手或使用合适的手消毒剂,特别是在接触患者、接触医疗设备或执行医疗操作前后。正确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处理有感染风险的患者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这些装备可以保护医护人员不受感染,并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3.定期清洁与消毒:医疗机构需要定期清洁和消毒诊疗区域、床铺、卫生间以及共用设备,如医疗设备、工具等。正确的清洁和消毒可以减少病原体在环境中的存活和传播。

4.确保医疗设备的清洁与消毒:医疗设备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每个设备都应有清洁和消毒的指南并严格遵循。

5.患者分离措施:对于已知或可疑感染的患者,医疗机构会采取适当的分离措施,如单独房间、隔离服装、感染控制策略等,以减少感染的传播。

6.充分教育医护人员和患者:医疗机构应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了解院内感染的风险和预防措施。这包括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正确清洁消毒的方法等。

7.监测和报告感染事件:医疗机构应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院内感染事件,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和预防感染的传播。

重要的是,预防院内感染是一个综合性的策略,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共同努力,遵循一致的感染控制准则和标准操作程序,以确保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这样可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四、院内感染的应对措施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过程中,由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或其他患者传播的感染。为了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1.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医疗机构应该设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执行院内感染控制政策和措施。该委员会应包括感染控制专家、临床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

2.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医疗机构应制定并更新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明确各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这些政策和指南应基于最新的研究和指南,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等。

3.加强手卫生:手卫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首要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手卫生程序,包括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教育医务人员正确的手卫生方法,并监测和纠正不良的手卫生行为。

4.实施严格的消毒措施:医疗机构应制定消毒政策和程序,确保医疗设备、器械和环境的有效消毒。对于高风险区域和设备,如手术室和重症监护病房,应采取更加严格的消毒措施。

5.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疗机构应制定并执行抗生素使用指南,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医务人员应遵循准确的抗生素使用准则,包括正确的抗生素选择、剂量和使用时机。

6.隔离措施:根据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医疗机构应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标准预防措施、飞沫传播隔离和空气传播隔离等。患者应根据感染类型和传播途径进行适当的隔离和防护。

7.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了解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这包括关于手卫生、消毒程序、隔离措施和抗生素使用的培训。

8.监测和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有效的感染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告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对于高风险的感染事件,应进行调查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综上所述,了解院内感染的传染源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提升患者安全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员需要认识到院内感染的严重性,并将其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通过建立感染控制委员会、制定感染控制政策和指南、加强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实施隔离措施、提供教育培训、监测报告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这将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护他们免受院内感染的威胁。护理人员在患者照护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遵循感染控制准则,积极参与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同时,患者和家属也应加强对院内感染的认识,与医务人员密切合作,共同营造安全的治疗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