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4

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实践探究

陈晓光,单国光(通讯作者)孙向欣

白城市卫生监督所,吉林省白城市,137000

Practice on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in radiation intervention room

Chen XiaoguangShan Guoguang (corresponding author),Sun Xiangxin

Baicheng City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Baicheng, Jilin Province137000

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介入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放射介入室工作人员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中,面临着较高的职业危害风险。因此,了解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对于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角度,对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进行实践探究。

关键词:放射介入室;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实践探究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interventional surgery is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However, IRT staff exposed to radiation environment face high risk of occupational hazard.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of the radiation intervention room and take effective prot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health of medical staff. This paper will explore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and radia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radiation intervention room; occupational hazard factors; protective measures; practical exploration

一、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辐射危害

1.1.1 辐射的种类及对人体的危害

辐射是指能量或粒子传播的过程,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种。电离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和X射线,它们具有足够的能量来移动和排列原子和分子。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它们的能量不足以移动和排列原子和分子。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上。电离辐射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与细胞内的分子相互作用,导致DNA断裂、染色体畸变和细胞死亡等。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中,会增加患癌症、遗传病和放射性损伤等疾病的风险。

1.1.2 放射介入室中的辐射源

放射介入室中的辐射源主要包括X射线设备和放射性同位素。X射线设备是放射介入室中最常见的辐射源,它们通过产生和释放X射线来获取影像。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核,常用于介入手术中的诊断和治疗。放射性同位素可以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和伽马射线等。放射介入室中的辐射源具有高能量和穿透力强的特点,对人体组织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长时间暴露于辐射源附近,会增加医务人员患放射性疾病的风险。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的危害是非常重要的。

1.2 化学危害

1.2.1 放射介入室中的化学物质

放射介入室中使用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造影剂和消毒剂等。造影剂是一种用于增强影像的物质,常用于介入手术中的血管造影。常见的造影剂包括碘化物、钡酸盐和钆酸盐等。消毒剂则用于对手术器械、工作台面和环境进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常见的消毒剂包括酒精、过氧化氢和氯化物等。

1.2.2 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介入室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首先,造影剂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一些患者对碘化物和其他成分敏感,接受造影剂后可能出现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等。其次,长期暴露于消毒剂中可能导致呼吸道和皮肤刺激。某些消毒剂含有刺激性气味和蒸气,长时间暴露可能引起眼睛和呼吸道不适,甚至引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此外,化学物质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一些化学物质在处理和排放过程中可能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为了减少化学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放射介入室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强通风换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合理使用化学物质以及正确处理和处置废弃物等。

1.3 生物危害

1.3.1 放射介入室中的生物因素

放射介入室中存在着一些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空气、水和人员之间的接触传播。在放射介入室中,人员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受到削弱,使得他们更容易感染这些生物因素。细菌是最常见的生物因素之一。它们存在于空气、水和环境中,可以引起感染和疾病。在放射介入室中,细菌可能通过交叉感染传播,尤其是在手术器械和工作台面等表面上。另外,一些细菌可能会形成耐药性,使得感染更加难以治疗。病毒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因素。它们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在放射介入室中,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可能面临病毒感染的风险。一些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如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可能导致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和其他疾病。真菌是另一种可能存在于放射介入室中的生物因素。它们通常存在于土壤、植物和环境中,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在放射介入室中,真菌可能滋生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排水系统、水槽和浴室等。一些真菌可以引发呼吸道感染和过敏反应,特别是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人来说。

1.3.2 生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

生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感染和疾病方面。细菌感染可能导致各种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喉咙痛和腹泻等。一些细菌还可以引起严重的感染,如败血症和肺炎等。病毒感染可能导致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和乏力等。一些病毒还可以引发严重的疾病,如肝炎和艾滋病等。真菌感染通常表现为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和真菌病等。为了减少生物因素对人体的危害,放射介入室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包括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风、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和接种疫苗等。此外,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生物因素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二、放射介入室的防护措施

2.1 辐射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辐射的危害,放射介入室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首先,加强通风换气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增加新鲜空气的流动,可以有效减少室内辐射物质的浓度和暴露时间。放射介入室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其次,医务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这包括铅衣、铅手套、铅眼镜和铅颈套等。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阻挡辐射的穿透,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部位免受辐射的伤害。此外,应合理使用化学物质。在放射介入室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包括造影剂和消毒剂。造影剂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反应,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使用,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消毒剂应选择对人体无害的产品,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消毒。最后,正确处理废弃物也是防护措施的一部分。放射介入室产生的废弃物包括放射性废物和生物医疗废物。这些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储存,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和处置,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2.2 化学防护措施

在放射介入室中,化学物质主要包括造影剂和消毒剂。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应采取以下化学防护措施:首先,选择低毒性和低刺激性的化学物质。在使用造影剂和消毒剂时,应优先选择对人体无害的产品。例如,可以选择低渗透性和低毒性的造影剂,以减少对肾脏和其他器官的损伤。对于消毒剂,应选择对人体刺激性小、挥发性低的产品。其次,正确使用化学物质。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程使用化学物质,避免过量使用或误用。在使用造影剂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正确的浓度和接触时间进行消毒,避免过度消毒或不足消毒。另外,加强通风换气也是化学防护的重要手段。最后,正确处理和储存化学废物。在放射介入室中产生的化学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储存,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和处置。化学废物的不当处理可能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2.3 生物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生物因素的传播和感染,放射介入室应采取以下生物防护措施:首先,加强个人卫生和手卫生是非常重要的。医务人员应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患者前后、使用化学物质后和进食前。正确的手卫生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其次,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处理可能带有细菌和病毒的物品时,应佩戴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阻挡生物因素的接触和传播。另外,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和设备也是生物防护的重要措施。放射介入室中的工作台面、器械和设备等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生物因素的滋生和传播。最后,正确处理生物废物。在放射介入室中产生的生物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储存,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和处置。生物废物的不当处理可能导致细菌和病毒的传播和感染。

三、放射介入室防护措施的实践探究

3.1 辐射防护措施的实践

放射介入室是一个存在辐射危害的工作环境,为了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辐射防护措施。在实践中,辐射防护的关键在于减少辐射暴露剂量,保持辐射源和人员之间的距离,以及合理使用个人防护装备。首先,加强辐射监测和测量。放射介入室应配备辐射监测仪器和设备,定期对工作区域和医务人员进行辐射监测和测量。通过监测和测量,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辐射暴露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其次,合理使用辐射设备。医务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尽量减少辐射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剂量。在进行放射介入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投射角度和适当的曝光时间,以减少辐射暴露剂量。同时,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放射介入室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铅衣、护眼镜和护手套等。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减少辐射的吸收和接触,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免受辐射的伤害。此外,还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完好和有效。另外,加强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放射介入室应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设立辐射防护区域和辐射警示标识,以控制辐射的范围和强度。同时,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减少辐射物质的积累。最后,加强辐射防护意识和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辐射防护培训,了解辐射的性质、危害和防护措施。他们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3.2 化学防护措施的实践

放射介入室中的化学防护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化学物质的危害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化学防护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化学品、正确使用化学品以及合理储存和处理废弃物。首先,选择合适的化学品。在放射介入室中常用的化学品包括造影剂和消毒剂等。选择合适的化学品是非常重要的,应优先选择对人体无害的产品,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合理使用。此外,还应了解化学品的性质、用途和剂量等信息,以确保安全使用。其次,正确使用化学品。医务人员应了解化学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在使用化学品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以减少接触和吸入化学物质的风险。同时,应注意化学品的混合和配比,避免不当的化学反应和产生有害物质。同时,合理储存和管理化学品。化学品应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区域,远离食品和药品等,以防止交叉污染。储存区域应干燥、通风良好,并配备适当的储存设施和标识,以确保化学品的安全和稳定性。此外,应定期检查化学品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及时处理过期或变质的化学品。另外,正确处理废弃物。放射介入室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用过的手套和护罩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储存,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和处置。这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危害。最后,加强化学防护意识和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化学防护培训,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和防护措施。他们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3.3 生物防护措施的实践

在放射介入室中,生物防护措施是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免受生物危害的重要手段。生物危害主要包括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需要采取相应的生物防护措施。首先,建立生物防护管理制度。放射介入室应制定相关的生物防护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要求,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这包括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感染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并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其次,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放射介入室中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等。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减少接触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保护医务人员的身体免受感染的危害。同时,加强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和消毒规程,正确洗手和消毒,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放射介入室中的设备、器械和表面等也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保持清洁和卫生。另外,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放射介入室中产生的废弃物,如用过的手套、护罩和消毒材料等,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包装和储存,并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和处置。这可以减少感染源的扩散和传播,保护医务人员和环境的健康。最后,加强生物防护意识和培训。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生物防护培训,了解感染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他们应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以确保自身的健康和安全。通过实施这些生物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医务人员和患者在放射介入室中的生物危害风险,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放射介入室的工作环境和医疗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生物防护是放射介入室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辐射防护和化学防护相辅相成,共同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通过不断加强防护意识、培训和实践,可以提高生物防护的效果,减少感染的风险,为放射介入室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结束语:

本文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角度,对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了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通过调查、评估和防护措施的实践研究,为改善放射介入室的工作环境,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益参考。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

参考文献

[1]李芳芳,程凡芝. 放射防护在导管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人人健康,2020,(03):76.

[2]王哲隽. 放射介入室医务人员的饮食需求[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2):30.

[3]邢继华. 放射防护在导管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5):112+118.

[4]蒋国军,梁丽,李冬梅. 放射介入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探讨[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01):108-109.

[5]徐风,李棋蕊,李丽华. 福州市三甲医院介入室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情况调查[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08):28-30.

[6]靳容,张杰,张素艳. 放射防护在导管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6):70+72.

[7]夏慧琳,卜羽,安文昊.介入放射诊疗辐射剂量特性的检测与验证[J].中国医疗设备,2014,26(12):20-22,8.

[8]黄永,王艳芹,杨洁等.降低介入诊疗过程中患者接受辐射剂量的研究[J7.介人放射学杂志,2013,20(18):563-565.

[9]成君方,傅爱玲,王征,等.不同厚度铅胶板对介入手术操作位置散射线的屏蔽效果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13,11(9):72-73.

[10]杨伟,陈永新.X线介入手术的综合防护[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10):1246-1247.

[11]张洪义,冯志强.“精准、序贯、综合”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构建实施[J].中国医刊,2012(04):9-13.

[12]杨光,杨仁杰,李智岗.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新模式——精准TACE[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04):598-600.

[13]武长军,王鹤鹏,王凌云.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精细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0(12):1099-1100.

[14]魏崇建,杨军发,阎小纺,等.脑血栓的微导管溶栓治疗[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01):66-68.

[15]独建库,李冠海,何伟华,等.微导管介入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2(10):66-67.

[16]陈节,胡再虎,於永,等.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宽颈动脉瘤[J].安徽医学,2014(01):52-54.

[17]彭育红,汝磊生,孙家安,等.管腔扩张导管联合新型慢性闭塞病变专用导丝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4(03):153-157.

作者简介:

    单国光(1969——)性别:男 籍贯:吉林省白城市,单位:白城市卫生监督所,职称: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放射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