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维护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维护技术分析

周成剑

成都铁路局贵阳工务段,贵州省遵义市,563000

摘要:在试运行初期,高速有砟轨道设备容易出现故障。为了保证运营初期的行车安全、平稳,对轨道设备的维修与维修原则进行了探讨,在有效地减少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的同时,也可作为施工阶段轨道精调质量的考量和借鉴。

关键词:有砟轨道;高速铁路;维护技术:分析探讨

引言

近几年,高速铁路高速发展,大量的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但200-250 km/h的高速铁路主要采用有砟轨道,因此,研究和探索有砟轨道养护管理薄弱、维修管理薄弱、作业精度低等问题,对改善铁路养护管理、保障铁路设备运营安全有重要意义。

1工程案例

该专线线路的单线延长为167千米,双线为335千米,整个线路包含了66座隧道,整个路基的长度为59千米,最大坡度为17.4%。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正线和桥梁地段采用的是IIIc型砼枕,正线所采用的钢轨材质要符合要求,材质采用P60-U75VG。全线总共有6个车站,全长20千米,有70组正线道岔,17组发线道岔,除此之外还有战线16组,一共有103组。在对正线进行设计时,整体的车速为每小时200千米。

2轨道维护保养中的缺陷

2.1缺乏完整的数据分析

铁路上各种静态、动态数据采集后,只是简单地汇总、发布数据,并未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在防治过程中,往往把重点放在了病害的发生高峰,而忽略了对长波不平顺的监测和分析,与此同时,在对病害进行整治时,没有较高的精准度,不具备科学合理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盲目性和无效性,甚至是有害作业,病害整治效果不理想,线路设备质量不稳定。

2.2作业缺乏科学性

在高速铁路有碴铁路病害的现场勘察和修复中,采用目视、弦线等测量手段,存在着很大的误差,不能满足高速铁路施工的精细要求;目前,利用轨道测量车与轨道测量车测量轨道病害的方法并不统一,虽然绝对测量精度高于相对测量,但其测量速度慢、效率低、工作后无法及时进行检验,不宜进行人工小修或小修。相对测量操作方法不够科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整体数据的位置不具备准确度,在具体控制过程中也缺乏相应的正确性,以及线路和设备的质量不平衡等。

2.3实施不良的预防性维修和准确维修

由于对病害的分析不够全面,对病害的位置、长度和类型的判断不够准确,对线路病害的修复精度较低。病害治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运行方式,病害的综合原因、工作量的把握不够精确,在对设备以及线路单位等进行操作时,没有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治理,在此过程中出现了资源的浪费以及重复利用的现象。因此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对一些不良的现象进行预防和维修,确保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2.4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施工作业中,作业点的校验不精确、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没有科学合理的进行质量检验,采用的作业手段不具备多元化,在进行监督时没有保证工作的有效性,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数据控制方面的问题,在对质量进行评价时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整体病害整治的效果。所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这样才能保证后期施工工作的顺利。

3维修养护的优化

3.1对维修作业的基本流程进行规范

在维修过程中,要根据1+n的病害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有效的方案,并且要对这些方案进行审批和上报,随后开展现场标识以及施工作业方案的确定,最后要对整体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和验收,优化高铁维修操作流程。“1+ n”病害的数理分析是根据设备静态检验数据与各种动态不良的各种动态不良信息进行判定,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汇总、分析,从而确定病害类型及分级;病害病理学的研究,要对病害的程度以及种类进行相应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要对整个检查的范围进行确定,可以采取现场调查或者是收集资料等相关方式进行分析,确保找出具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3.2优化高铁动道作业方案

统一的测量规范,采用70米长的钢轨检验车和综合检验列车的相同长度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了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根据“保证作业质量,减少作业强度”的原则,拟合有砟轨道的线型,使其符合长波线的高舒适性;结合施工现场的系统以及调整量等,决定了作业方式。通过拨道,改道,和调道三种方法进行了调道,在工作负载超过3 mm时,将拨道调至3 mm以内的改道。与此同时,要科学合理的优化规矩的调整组织形式,根据具体的工作计划,开展有效的资源安排工作,对轨枕进行了每一次标定,并利用电子道尺对基准股和非基准股进行了卡控和水平控制(除了拨道作业);在天窗期间,应留出不少于40分钟的质量检验,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百色工务段针对上行K173+040高顺坡的施工,提出了两种方案,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都能满足线路的平顺性,而方案二则存在着取板作业过多,容易引起轨道弹性不均匀,对线路设备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方案一可采取捣固和捣垫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道床的稳定性。根据设计方案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取对设备结构影响较小、工作负荷较大的施工方案,并将K196+480~K365+520轨监二级病害治理采用线型修正拟合,见图1。

图1K196+480~K365+520轨监二级病害线型调整拟合

3.3加强高铁作业质量跟踪监控

建立了“车间、科室”作业质量评估系统,各作业班组在作业结束后进行回测数据的对比与分析,确保作业质量的安全性;车间每天都会检查并分析每条工作前后的数据,在此过程中要从作业方案以及作业组织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与此同时要科学合理的开展病害的复查治理,比动道前后的效果;要注重对该段工程进行有效的检查,在此过程中要有专门的人员定期的检查列车的波形,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整体的质量动态进行比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针对其中不合理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排除,然后逐步优化和改进操作规范。

3.4对高铁作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和优化

目前,针对有碴铁路病害治理中,由于施工计划编制不严密、施工工艺控制不够严密、施工方法不合理等问题,使得施工质量优良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措施,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车间组织了生产计划,组织了现场病理学分析和修复计划;⑵各专业部门严格审核、审批作业方案,严禁擅自动道;⑶规范施工标准,明确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控制,例如:手工起重,需要三个人同时进行,并由起重机械同时进行,起重机械放置6个枕头,在捣固之前要确认并消除起子的互相影响,在捣固时采用八面镐捣固,以避免捣固质量不均匀;垫板作业要注意控制轨距,避免动道对轨距不平度的影响。

结束语

为了确保高速铁路的稳定可靠的运营,必须切实加强线路的养护与保养,通过对高速铁路设备质量的分析,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其经验和方法,以期提高其质量,使其达到平衡和稳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时瑾,张雨潇,楼梁伟,王英杰.新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精捣作业环节改进及效果[J].中国铁道科学,2021,42(06):8-17.

[2]漆光凯,李国昌.高速铁路有砟轨道维修管理与作业质量控制[J].铁道运营技术,2020,26(04):5-7.DOI:10.13572/j.cnki.tdyy.202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