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进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C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进展分析

章琪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摘要:不断改革创新医疗教育的背景下,采用以案例为主导(CBL)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对传统教学的不足予以弥补,不仅使本科护理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也可充分锻炼其实践技能,从而在日后更好、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提高自身的护理质量与水平。故此,本文将整合并分析有关护理本科教学应用CBL教学法的研究文献,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CBL教学法;护理;本科教学

传统的本科护理专业教育工作主要以系统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较为忽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知识应用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的养成。而通过CBL教学法的运用,能够对传统教育与临床实践相割裂的不足有所弥补,不仅利于学生激发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也可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故此,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转变护理模式的趋势下,研究CBL教学法的有效运用策略,是改革医疗教育的重点方向。

一、CBL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我国自1979年引入CBL教学法后,现阶段,已在建筑、财会、管理、统计等多种专业中得以普遍性、广泛性运用。CBL教学法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能够在本科护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学者张雪[1]在调查社区护理学、儿科、妇科、外科、内科的任教教师后发现:在护理专业授课的过程中,仅有3.8%的教师并未应用过CBL教学法;对于CBL教学法缺乏了解度的教师占比为5.1%;而高达97.5%的教师认为运用CBL教学法能够使临床与课堂之间的距离缩短,协助学生在日后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不仅如此,在基础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中医基础护理、健康评估等本科理论教学中运用CBL教学法,还可创设出活跃、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致,将其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在深入理解并牢固掌握护理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养成临床思维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临床实践问题能力。学者李艳伟、范亚东、李莉[2]在其研究中提出:在护理教学中融入并运用CBL教学法,在后期的实践技能与基础理论知识考评中,学生的成绩明显要优于接受常规教学的学生。

二、C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案例选择与展示

想要提高护理本科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只有精心选取良好的案例,方可充分发挥出CBL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应当通过各种途径掌握丰富且具备代表性的典型医疗资料,并保证选取的资料对应教学内容,可协助学生加深对护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案例资料的来源方面,学者范青[3]指出:①教师可以深入临床,结合教学内容,大量收集并整合典型病例,将会汇编为完整的辅助教材,确保在护理教学期间可以向学生提供实际病例进行研究分析;②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通过互联网线上收集经典的护理病历资料,将各疾病的症状、护理方案制作为微课,确保学生可以直观、真切感受知识,加深学生对护理知识的记忆;③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患病时的诊疗经历制作临床资料;④教师可以收集并研究前沿医学科研文献,对护理专业最新的学术进展加以了解,将其作为案例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协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致并拓宽其知识面。在向学生展示案例方面,教师可于课前通过微信群、QQ群提供给学生,并设置有关护理技能的问题,使其在课前围绕问题进行预习,课堂用于相互分析与讨论,达成翻转课堂的目标。

(二)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的深化在于分析。学生通过研究案例,找寻其中潜在的因果关系,了解各种问题的发生原因,对疑难问题、一般问题进行区分,与事实背后的原则及概念相联系,能够促进其“对症下药”,拟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学者曾媛[4]在其研究中认为: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通常的情况下,案例分析与讨论主要划分为全班讨论及小组讨论两种。在进行分析讨论期间,教师既不可严格约束讨论过程,也不可“放任自流”,而是应当扮演旁观者、引导者身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与帮助,避免案例分析讨论的内容偏离。如果分析讨论冷场,教师则需及时活跃并启发学生的思维,确保所有学生均可进入角色。分析讨论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自行解释、研究案例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引导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节奏,做到适时引导。由此可见,在护理本科教学中运用CBL教学法,能够对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予以转变,使学生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在分析案例中不断锻炼并强化自身的护理实践技能,实现临床思维的活跃,以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案例总结与评价

案例的总结与评价属于分析讨论环节的延伸,就是教师在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活动后,总结这一过程,不仅协助学生巩固与加深对护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其发现案例分析中的不足与局限之处,确保学生能够弥补不足,扬长避短,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学者王培荣

[5]提出:总结评价是应用CBL教学法的最后阶段,主要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教师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另一部分是学生总结案例分析过程中的收获、感受以及不足之处。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实践技能熟练程度、能够独立完成案例分析活动等方面展开总结评价,对学生正确的论点以及发言的积极性给予肯定评价,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可取之处与督导见解,并弥补案例分析中的不足之处。此外,教师需要通过选择的案例是否精妙、课堂实施CBL教学法的效果、应用CBL教学法有哪些不足、日后需要如何完善CBL教学法等方面进行护理本科教学工作的总结评价。只有教师对CBL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展开综合评价,方可进一步提高应用CBL教学法的质量,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实现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同步锻炼。

结束语

综上所述,CBL教学法能够将教师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予以转变,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起本科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并且实现其临床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培养,不仅加深学生对护理基本知识的系统化、全面化理解,同时也锻炼其操作技能。但是,目前在本科护理教学中尚未全面普及CBL教学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将如何发挥CBL教学的优势、提高C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作为医疗教育的科研重点。

参考文献:

[1]张雪.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07):91-93.

[2]李艳伟,范亚东,李莉等.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1,43(S2):87-89.

[3]范青.骨科护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06):58+63.

[4]曾媛.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实习护生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1):113-114.

[5]王培荣.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08(36):15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