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

董芝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人民医院 感染科 云南罗平 655800

【摘要】目的 研究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出现升高,白蛋白、凝血酶活动度(PTA)均下降,病毒定量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停药后检验e抗原转阴,1例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为脏器衰竭,死亡率为1.43%。结论 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治疗时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发挥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升患者的预后,值得推荐。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肝功能

乙肝也被称之为乙型肝炎,大部分患者都为慢性乙型肝炎,这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病症,要重视对该疾病的治疗工作。乙肝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会发展成为肝硬化,而乙肝肝硬化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降低,严重的话还会使患者出现肝脏功能衰竭等,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针对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近八成以上的患者可以通过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应用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之中所发挥的治疗作用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详情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7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男/女=35/35,年龄最小24岁,最大71岁,均(46.22±12.13)岁,BMI最小18.7kg/m2,均(25.89±5.22)kg/m2,最大36.9kg/m2,乙肝病程最长38个月,最短6个月,均(18.47±5.26)个月。本文病例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的治疗,根据患者的需求帮助患者控制,感染并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经过静脉对患者输入血浆和白蛋白等。基础上对患者口服核苷类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恩替卡韦分散片、阿德福韦酯片、拉米夫定片等。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0.5mg顿服,阿德福韦酯片口服10mg顿服,拉米夫定片口服0.1g顿服。治疗中每隔3个月应到医院开展一次肝功能检查,并且测量一次患者的HBV DNA和HbeAg水平,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适当的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持续对患者治疗6个月后效果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1)肝功能:包括患者治疗前后的白蛋白、ALT、AST、总胆红素、PTA、血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等。

(2)预后:包括患者的e抗原转阴情况和死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导入IBM公司的SPSS Statistscs 26.0统计学软件。治疗前后的白蛋白、ALT、AST、总胆红素、PTA、血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甲胎蛋白、乙型肝炎病毒定量等记为(x±s),属于计量资料,经t检验获得“t”值。经计算获得P值,以“P<0.05”代表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出现升高,白蛋白、凝血酶活动度(PTA)均下降,病毒定量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停药后检验e抗原转阴,1例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为脏器衰竭,死亡率为1.43%。详见表1。

表1 所有患者停药前后的相关指标差异统计(±s

项目

停药前(70例)

停药后(70例)

t

P

白蛋白(g/L)

47.50±9.02

33.73±6.41

10.4113

<0.0001

ALT(U/L)

45.92±8.72

577.58±109.76

-40.3992

<0.0001

AST(U/L)

46.85±8.89

588.77±111.89

-40.3949

<0.0001

总胆红素μmol/L

249.89±47.44

252.04±47.90

-0.2668

0.79

PTA(%)

83.54±15.86

55.72±10.59

12.2051

<0.0001

血氨(μmol/L)

31.67±6.01

34.32±6.52

-2.5003

0.013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IU/ml)

360.41±68.42

363.75±69.13

-0.2873

0.7743

甲胎蛋白(ng/ml)

67.42±12.8

68.11±12.94

-0.3172

0.7516

乙型肝炎病毒定量(E6 copies/ml)

46.52±8.83

44.46±8.45

1.4102

0.1607

3.讨论

我国从2004年开始相继将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等一系列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应用在了医保之中,因此在临床上进行乙肝肝炎和肝硬化等抗病毒治疗工作使应用这类药物进行治疗的人群越来越多,获得的成就也比较喜人[1]

本文进一步分析将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应用在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之中,分析对患者肝功能和预后等产生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通过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能帮助患者实现肝功能的转归,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能肯定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患者中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分析后可以得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机理在于它能模仿天然的核苷或核苷酸结构,从而终止RNA/DNA链的延长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而且这种药物可以修饰或形成和天然核苷、核苷类似物的药物

[2]。这种药物主要作为特定的天然核苷、核苷酸的竞争物而渗入到合成的RNA/DNA链或可以与核酸聚合酶相结合最终抑制RNA/DNA聚合酶的活性,实现中止核酸链延长的目的,最终对患者的病毒复制和肿瘤细胞活性产生抑制性作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在维持治疗的基础上使超过70%以上的患者维持病情稳定,而且有助于促进大部分患者的纤维化程度出现转归,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护肝治疗[3]。但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也有一定的治疗缺点,比如其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而且大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用药不良反应,这也要引起临床的重视。

综上所述,针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治疗时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可以发挥治疗作用,能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升患者的预后,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原彤彤,张长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1):90-92.

[2]华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7):78+96.

[3]汤苗苗.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期间辅助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03):164-165.

作者简介:董芝 (1985年3月-)女 汉族 本科 主治医师 云南罗平人 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