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式教育在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对话式教育在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顾景超

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三十二病区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话式教育在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对话式教育。采用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MAS-8)分别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结果:实施对话式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实施对话式教育,有助于提高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对话式教育;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

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随着感染人数及发病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抗病毒治疗。自政府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以来,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免费的抗病毒治疗,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抗病毒治疗是一项终身的治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的依从性变差,产生的耐药病毒株也会增多,影响治疗效果,有些患者只能改换二线治疗药物,治疗成本增加。依从性与耐药株的产生高度相关,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改善患者治疗结局的重要措施[1]。巴西教育学家弗莱雷提出对话式教育,对话式教育的核心是“意识化”,即人们通过“意识觉醒”(Consciousness-raising)而“赋权”,即在掌握了知识的情况下,逐步觉醒,形成批判技能。通过教育唤醒人的思想,从而进行反思和行动[2]。本文将对话式教育应用于艾滋病患者中,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纳入标准为:(1)符合艾滋病诊断标准[3];(2)年龄≥18岁;(3)接受系统化的抗病毒治疗;(4)认知、沟通正常;(5)能配合研究及随访,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精神病病史者或认知障碍者;(2)沟通障碍者;(3)预计1年内有死亡可能性者;(4)失访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对照组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对话式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干预方法和地点:地点可选在医院具有较好私密性的空间,有具有较好教育和咨询能力的护士实施,可与1名艾滋病同伴宣传员共同完成,宣传员为患有艾滋病,但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2)问题确定:护士应选择安静、无打扰的环境,采用访谈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工作、文化水平、经济状况等一般资料,通过谈话评估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态度和日常服药情况等,根据访谈结果评估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不能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者,应该告知患者按要求服药的重要性,并与患者共同总结影响其服药依从性的原因。(2)构建可行目标:护士应根据评估结果、患者自身情况,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确定疾病治疗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如一个月内不漏服药物,长期目标可以是半年或一年内的不发生耐药,量化目标,以确保目标的可行性,以增强患者按要求服药的信心。可与患者商量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因记忆力下降而忘记服药的患者,可使用闹钟、手机提醒功能、在家中醒目位置张贴提醒标识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时服药。(3)探查良好体验:在拟定和执行目标的过程中,经常肯定并鼓励患者的想法,以增强患者控制疾病的良好体验和成就感,以提高患者完成目标的积极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护士应与患者一起反馈目标实现过程,及时肯定患者的努力。(4)目标评价:定期复查病毒含量,评估一个阶段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目标是否达成,存在问题的部分应与患者再探讨、再评估,有效的部分继续实施。

1.3 观察指标:采用Morisky药物依从性量表(MMAS-8)分别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该量表包括是否能遵医嘱服药药物、是否有自行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的现象、是否有自行停药的现象、是否自觉按要求服药较为困难等共8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评分与被测试者的服药依从性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经核对后录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实施对话式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服药依从性(分)

观察组

25

6.33±0.29

对照组

25

4.25±0.31

P

<0.05

3、讨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体内存在HIV病毒但尚未出现AIDS临床症状和体征者,这是艾滋病存在的一个时期,之后随时均可能正式进入发病期。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重要的治疗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以延缓疾病恶化和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多项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低。部分患者对药物的厌烦,服药后因副作用或免疫重建使患者感觉身体不如服药前、不了解抗病毒治疗对依从性及服药时间的要求;还有部分患者患者怀疑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对效果无信心等,均可影响患者服药主动性及积极性,导致不依从行为的发生[4]

对话式教育通过面对面对话进行,对话的主要主题包括:讲解药物知识;对患者药物副作用的处理;对疾病暴露问题的处理;宣传好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讨论提高依从性的措施;讨论疾病对工作对生活的影响;讲解疾病预防知识;讲解药物治疗疗效;讨论社会歧视问题。护士在干预中主要提供疾病和治疗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可能提高患者依从性的工具,如治疗手册带闹钟的小药盒、宣传预防知识的漫画等。同伴宣传员主要分享自己的治疗经历和心路历程,拉近与患者的距离,使患者放松心理防线,主动进行反思。干预活动主要针对患者进行,如有家庭支持,家人歧视等问题则鼓励患者家属参加。通过对话式教育干预,使患者能够基本掌握疾病治疗知识和提高依从性的技巧,提高自我管理和心理调适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本文将对话式教育应用于艾滋病患者中,有效提高了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福杰,赵燕,马烨,等.中国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进展与成就[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28(1):6-9

[2] 李灵.对话式教育在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应用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2,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1,27(11):1182-1201

[4] 李祥青,黄金萍,黎彦君,等.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2022,29(8):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