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的临床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6
/ 2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的临床对比

胡海丽1  胡赵丹2  姚鑫3潘焕峰

作者单位(1、2、通讯作者)吉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132001

作者单位(3)永吉县公安局13210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140例甲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甲组和乙组,分别予以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的肝功能总异常率为5.71%,其低于乙组的21.42%(P<0.05);乙组的血细胞计数减少率为8.57%,其低于甲组的24.28%(P<0.05)。结论:丙硫氧嘧啶会损伤甲亢患者的肝功能,而甲巯咪唑会减少患者的血细胞,在治疗上并无显著差异,所以应根据患者身体指征和病情变化科学选择这两种药物进行治疗。

【关键词】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甲亢不良反应

甲亢是临床内分泌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其因甲状腺分泌过多的激素所致,如果未得到合理的治疗,那么患者的机体健康和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1]。当前,临床多采用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抗甲状腺药物对甲亢展开治疗,其中对于普通甲亢患者,多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而对于重症甲亢患者,多用丙硫氧嘧啶治疗,但无论是使用甲巯咪唑还是丙硫氧嘧啶药物,都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且程度各不相同,临床对这两种药物的治疗也存在诸多争议。为此,本文将采用以上两种药物进行对比,分析其对甲亢不良反应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40例甲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70例,年龄50-69岁,平均为(60.22±0.19)岁,41例女性、29例男性;乙组70例,年龄51-70岁,平均为(61.33±0.28)岁,42例女性、28例男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查后符合甲亢诊断标准者,即出现多食、多汗、排便频繁等症状者;②对本研究所使用的药物无任何过敏反应者。排除标准:①肝、肾等脏器功能存在障碍者;②出现内分泌疾病者;③对治疗甲亢药物有过敏反应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资料和信息,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甲巯咪唑治疗如下:每日指导患者口服甲巯咪唑,开始用药时,每日服用20-30毫克,待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及复查甲功明显好早之后,再调整为每日服用10-20毫克,持续2个疗程,每个疗程为期30天。

乙组丙硫氧嘧啶治疗如下:每日指导患者口服丙硫氧嘧啶,开始用药时指导患者每日服用200-300毫克,待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及复查甲功明显好早之后,再调整用药方案,即每日服用100-200毫克,持续2个疗程,每个疗程为期30天。

1.3观察指标

①肝功能异常情况。②血细胞计数。

1.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软件内分析处理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功能异常情况对比

治疗后,甲组的肝功能总异常率为5.71%,其低于甲组的21.42%(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情况[n(%)]

组别

例数

谷丙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总异常率

甲组

70

1(1.42)

1(1.42)

1(1.42)

1(1.42)

4(5.71)

乙组

70

3(4.28)

2(2.85)

4(5.71)

6(8.57)

15(21.42)

t值

-

-

-

-

-

10.332

P值

-

-

-

-

-

0.029

2.2血细胞计数对比

治疗后,乙组的血细胞计数减少率为8.57%,其低于甲组的24.28%(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细胞计数[n(%)]

组别

例数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总减少率

甲组

70

11(15.71)

6(8.57)

17(24.28)

乙组

70

4(5.71)

2(2.85)

6(8.57)

t值

-

-

-

12.318

P值

-

-

-

0.020

3.讨论

甲亢多发于中青年人群,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作为临床内分泌科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甲亢患者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等会变得亢奋,加上近几年,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甲亢发病人数也随之不断增长,不止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还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重大的威胁[2]。当前,临床主要采用甲状腺药物为甲亢患者提供治疗,这种药物会对甲状腺素分泌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就能更好地控制其病情的发展,减轻其疾病症状对身体的影响。有研究指出,甲巯咪唑和丙基硫氧嘧啶都是常用于治疗甲亢的抗甲状腺药物,均能起到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其治疗安全性得到保障[3]。现今,国家医疗模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采用不同的抗甲状腺药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自然也会引发不同的不良反应,比如白细胞减少、肝损伤、血小板减少等,因而合理选择适合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甲巯咪唑又被称之咪唑类的抗甲状腺药物,经患者口服后被吸收进入血液运送至甲状腺,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使得甲亢病情得到好转,但无法抑制释放甲状腺里已经生产出的甲状腺激素;甲巯咪唑是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首选抗甲状腺的药物,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非常好,比如对肝脏的影响相对小;甲巯咪唑在使用过程中的半衰期也比较长,当甲亢病情稳定,使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剂量已经比较少时,能保证治疗的疗效[4]。而丙基硫氧嘧啶也可对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如果甲状腺激素已经合成,那么就不会产生作用,且口服用药后1月左右,其药效才会完全挥发出来,但同时也会引发皮疹、皮肤瘙痒、肝功能损伤等[5]。本研究通过对比以上两种药物对甲亢的疗效,其结果显示,甲组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生几率相比乙组更高,而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等异常率低于乙组,这表明以上两种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均会导致甲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中甲巯咪唑不会过多地影响患者的肝功能,但会影响患者血细胞计数,引发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副作用,所以在使用此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副作用,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剂量或者暂停用药。而丙基硫氧嘧啶则会引发肝损伤等副作用,虽然也会影响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出现皮疹等,但肝损伤毕竟属于器质性损伤,具有隐匿性,所以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更是要定期检查甲亢患者的肝功能,如果患者的直接胆红素等指标水平有所上升,就要做出针对性的处理,以防病情越来越严重。

综上所述,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均能有效治疗甲亢疾病,同时也都会导致甲亢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因而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才能避免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王丽丽.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及对不良反应发生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食品,2022,26(003):000.

[2]赵松.丙硫氧嘧啶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v.19(69):164-165.

[3]路文静.张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比照观察[J].医药界,2021,000(003):P.1-1.

[4]王杰.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性比较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23):299-300.

[5]李朝春,李仁茂,崔少波,等.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探究[J].北方药学,2021(007):018.